XX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办法与总量调控意见.docx
XX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办法与总量调控意见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印发的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作业管理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级部主任、学科主任二、作业监督检查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各年级教学主任、各学科主任、各年级备课组长三、基本要求(一)作业设计教师应按照基础性、提高性和拓展性“三个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设计作业,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作业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或者将题目设置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明确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让大多数学生吃饱,让优等生吃好。(二)作业总量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总量。1、总量控制:周一至周五作业:要在课上或晚自习课上完成。周末假期作业:六、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八、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住宿期间,晚上9点前、周末10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家长签字认定,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或调整作业量。2、学科控制:当日无课的学科不准布置作业。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3、形式控制:任何学科不准让学生抄写课本、教辅的相关内容,任何学科不准将成套的试卷或导学案作为作业,任何学科不准布置类似“完成某教辅资料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作业。提倡课后零作业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性作业。倡导将达标反馈环节作为课时作业,当堂完成,进行反馈。4、题目个数控制:布置作业的学科要严格控制题目数量,除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日记、作文外,每学科选择题不超过8个、填空题不超过5个、解答(简答、论述、证明等)题不超过2个,题目总数不超过10个。练字个数不准超过50个。(三)操作流程周一至周五的日常作业:学生每天每科的作业内容、数量,经过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备课组长把关,年级内无学生自由自习的,确保学生能在课上或晚自习课上完成。年级内有自由自习的,可适当增加数量。周末作业:学生每天每科的作业内容、数量,经过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备课组长把关,填写XX四中学生周末作业审批单(附件1),提交级部主任进行审批。作业由级部统一布置、统一协调,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科目及数量。并在班级设置的“阳光作业栏”进行公示。假期作业:备课组商议拟定一一年级主任调控一一作业管理机构终审一一统一印制一一任课教师布置一一公示接受监督的基本流程予以运行。(四)布置方式教师布置作业不得利用QQ群、微信群或其他方式通过家长对学生布置作业,应让每位学生建立作业记录本,完整记录当天的课后作业,养成记录作业的良好习惯。作业符合要求。(五)作业规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学生做作业时应保持坐姿端正,提笔姿势正确;答题前做到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答题时做到书写工整,字号大小适中,行距适当。书写汉字一律用楷书,学科字母符号采用手写体,符合学科要求。学生全部使用钢笔或中性笔书写。作图使用铅笔。学生要保持作业本整洁,做题过程中如有错误需要修改,须使用规范修改符号,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等。(六)作业批改严格遵循“有布置必有批改”的原则,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要做到教师全批全改、认真批改,不让学生、家长代批作业。批阅字迹要用醒目的红色笔批阅,字迹要工整、规范,批语要通顺,批阅要有鲜明、统一的符号,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和总批。要标明批改日期,激励性评价语言或评价性标志要不少于全部作业的"3,使作业本变成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变成学生成长的舞台。(七)作业反馈教师要及时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及时讲评。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督促学生及时改正。教师要建立作业批改记录本,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并根据记录、分析情况,做到共性问题全班讲评,个性问题单独指导,学困生重点助学。严禁以作业为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保障措施(一)学校成立建立作业审批制度,成立作业管理机构,设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具体负责作业的管理。(二)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在班级或学校内合适位置设立“阳光作业栏”,将每天布置的作业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三)学校将作业作为常规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普查与抽查、随查与定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年度量化考核。(四)学校考核小组对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现场检查,并将结果纳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