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篇)2024年驻村年度工作计划(最新版).docx
2024年驻村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在局党娼的领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切实实地开展了智扶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上显村的基本情况:上显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距乡镇2公里,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957人、224户,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15亩.每人耕地面枳不足3分地.本村辖自然村1个,村间街道硬化8条,全长20X米,装路灯38个,修花坛197个,文化媒乐广场260nV,集中排污管网1700米.现有医疗室1个、图书室1个、残疾室1个,无动1咽学校等.(一)村级组织建设情况,村委会现有村室5间,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支部班子成员3人,其中一名支部书记,两名支委.村委会班子成员4人,其中村长、会计、文书、计生专干各1人.全村党员共有31人,其中50岁以上的20人占65%.(二)经济发展情况.全村20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况困户75户,324人,贫困发生率33.5%,经调查,符合省级贫困村标准.也没有集体企业,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1、农村先济结构调整情况.全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在第一产业中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掠食作物.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村里种植经济作物很少.在船?种植方面,种植简单,大多为露天种植,反季节性薪菜少.2、农民收入情况.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该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为主,以种植疏菜、花卉、奋牧养殖为辅,农品收入的80%来源于种植根食就菜生产作物.二是养质业.全村具有一定的养殖业基玷.主要是蛋鸿和肉鸡的养殖,此外,全村农户还养殖一些生猪、羊、鸭等、奋牧业,亩牧养殖业占全村农民收入的15%左右.三是夕下出打工.二、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健章立制,规厄管理.驻村以后,我们从健章立制入手,出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一为工作队例会日,要求工作队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讨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安排郃下周工作.二是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县里的'统一要求,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坚决做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SU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二)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根据县里统一安排,我们及时研究制订三年帮扶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提出了调研工作“十必到”的工作要求.即:对党员骨干分子的门要进到,交流谈心的深度要达到;对村里致富能人的致富项目要看到,政高真经要讨到;对村里的贫困户、困难户,建根遁要找到,贫困症结要挖到;对村两委班子几年来的工作得失要总结到,努力方向要找到.按照这“十必到”的工作要求,我们重点采取五种方法深入开沟通交流,了解之前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建议;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扩大会,进一步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反复倾听诉求,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村级基本情况县镇村位于镇区北侧,全村总人口1010户、3052人,下辖16个村民组,2018年贫困村出列,现有脱贫户181户428人,边缘户6户12人。现有党员95人,共设1个支部,5个党小组,2021年5月,村党支部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标兵。全村耕地面积5092.05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100()余亩,黄桃、葡萄等经果林种植面积500余亩。村主要经济产业有稻虾种养、葡萄、黄桃、蔬菜种植和精米加工业等。2021年全村产业总产值4100万元,村人均收入1.5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3.37万元。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人才的问题(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偏低,领导乡村振兴能力不足。村“两委”班子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广大村民的要求和期待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村“两委”人员换届后平均年龄达42.7岁,且都为高中学历,整体年龄偏大;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深;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和技术掌握不够,领导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本领不高。(2)能人大户单打独斗居多,回村联合创业意愿不足。村在外就业人员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全村现有在外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就有400余人,月平均收入100Oo元以上的有130余人。以上人员多在江浙沪一带从事建筑装潢、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家具制造与销售、个体工商零售、技术工种等,具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和技术储备。但都属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特别是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认为本地缺乏市场和资源,回乡发展意愿不足。(3)村新“乡贤”人员缺失,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足。新“乡贤”作为最贴近实际、最有优势的人才资源,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村新“乡贤”以离退休干部、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家为主,但其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基层群众不了解不知道新“乡贤”及乡贤文化,舆论宣传氛围不够浓厚;二是新“乡贤”交流交融路径不畅,更有些被称为乡贤的成功人士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年龄结构失衡,多为离退休老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积极性。2 .发展的问题(1)特色产业规模较小,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村位于镇区边缘,具有蔬菜种植传统,全村近半数人口从事蔬菜种植,现有蔬菜地100O余亩;同时还有黄桃、葡萄种植、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但受限于土地政策规定,这些产业都面临产业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的困难。如黄桃种植,2020年、2021年产值都达到60余万元,但整体规模只有200亩;葡萄种植面积仅150余亩;蔬菜种植虽有千亩面积,但其中蔬菜大棚也仅有100余亩,且蔬菜地多分散在农户家中,没有成块连片,不能形成规模效应。(2)粮食产业基础薄弱,抵抗风险能力不强。村粮食产业以稻、麦种植为主,全村播种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3000余亩由村20余户农户流转种植,户均流转面积仅150余亩,且仍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村居泮河下游,地势低洼,极易遭受洪涝灾害,2020年受水灾影响,1700余亩稻田绝收,2021年虽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但仍有300亩稻田绝收。(3)集体产业多靠输血,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虽达53.3万余元,但收入结构不合理,80%以上靠政策支持和财政项目支撑,其中光伏收益24.3万元、占比45.6%;以资入股收益19.2万元、占比36%;自主经营收益仅3万元、占比5.6%O随着光伏电站设备老化、发电量的减少,以及以资入股企业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集体经济收益存在下行风险,亟待发展自主经营,壮大集体经济。3 .治理的问题(1)法治建设力度不够,依法治村还需积极推进。村村级组织健全完善、基层民主规范有序,但法治建设上还需要积极推进:一是普法宣传不够深入,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推进送法治戏剧、法治书籍、法治微视频进村入户力度不够;二是村级“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培育不够,营造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氛围不浓;三是村级法律顾问发挥作用不明显,到村服务次数和时间都不到位,村级事务“法治体检”开展不到位。(2)文明建设认识不够,移风易俗还需积极推动。近年来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有很大改观,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文明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现象还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村居环境;二是农民文体生活单调,村集体性公益活动、文娱活动开展较少;三是一些陈规陋习还一定程度存在,移风易俗推动不力,如高价彩礼、土葬、赌博等现象一定程度仍存在。(3)作风建设存有短板,为民服务还需持续开展。村“两委”成员能够坚持为民服务办实事,对待群众诉求能热心帮助解决,但在作风建设上仍有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效率不高,村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对群众诉求有时反应不及时,易引起群众不满;二是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有时群众到村办事找不到具体经办人员;三是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有不及时或公开不全的现象。三、建议与对策(一)针对人才问题(1)强化学习培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和群众的关系主要靠他们去体现。针对村现状,工作队立足学习培训,积极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在职学习。引导村“两委”干部参加在职学习,提升村“两委”成员学历水平。二是强化技能学习。积极联络各级领导、专家到村开展专项讲座和培训活动,提升村“两委”成员领导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本领。三是强化政治学习。开展常态化的政治学习工作,在每次村“两委”会议、主题党日活动前,都要开展政治学习,做到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引导村“两委”成员利用八小时之外,通过所未有的飞跃。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后,脱贫村、红色村、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各类行政村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部分脱贫村(原贫困村)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各类资源方面缺乏优势,处于“下风”态势,特别是少数原深度贫困村,更是举步维艰。以翁纷村为例,该村原为人翁县1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一方面,由于深处大别山腹地,区位不佳,地理位置过于偏僻导致劳动人口流失严重、物流运输成本高,本村很难招引到市场主体前来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上级有关部门在分配资金、项目时,也存在出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考虑,而选择将有限的优质资源投放到禀赋更佳、前景更好的行政村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同类型的村差距逐渐拉大,原深度贫困村更是面临再度“边缘化”的严峻形势。二、上下求索振兴路在脚下纵然征途漫漫,但只要方向清晰笃定、路径选取科学、进军有章有法,坚定不移纵深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全面振兴,村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劲吹之下涅槃重生,挥舞生花妙笔,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卷轴,实现“莲”开二度,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绽放出绚丽光彩。2021年11月,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潘朝晖来村调研茶产业发展(一)把引领振兴的堡垒建起来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是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一要选好“领头雁”,配齐建强''两委”班子。要以村“两委”凤还巢”两大工程的宝贵契机,充分运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信息采集成果,紧紧聚焦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五类人才”,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乡友交流会、发展恳谈会以及广泛发动亲友联络等方式,对在外人员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宣传、动员,以乡情、政策、待遇吸引他们回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时代热潮。精心服务是关键。做好回引人才的跟踪服务工作,将其中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进行定向培养,优先安排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兑现优惠政策。村里要做好回引人才在村工作期间的食宿安排,明确一名年轻村干部为联络员,按村“两委”干部绩效总额同步发放绩效报酬。总之,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优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带着经验、智慧、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甘之如饴地反哺桑梓。三要才尽其用,安排好。根据村的人才特点和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一批岗位,把有技术专长的人放在技术岗位上;把有组织才能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把善于应变又有经商才能的人放到经营岗位上;把技术熟练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放到生产第一线上,做到人岗相宜,各得其所。鼓励各类人才领办村经济实体,帮助他们成长为产业发展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