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docx
广安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规划背景第二章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资源配置第三章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5.911.15第一节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5第二节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17第三节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救治体系18第四节完善中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20第四章强化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22第一节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22第二节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24第三节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27第四节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模式28第五章加快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30第一节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30第二节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31第三节力口快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32第六章逐步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33第一节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33第二节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34第三节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35第四节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37第五节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体系38第六节优化理不端神卫生体系39第七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41第八节构建优质高效血站服务体系41第七章深化体制机制保障42第一节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42第二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43第三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43第四节提升医疗保障水平44第五节建立管理考核机制45第六节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46第八章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要素支撑47第一节建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47第二节强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49第三节统筹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50第四节健全医疗卫生法治保障体系51第九章加强医疗卫生规划实施52IJ52第二节落实部门责任53第三节动员社会参与54第四格i1.SUHf1.T彳占54名词解释55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四川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健康广安2030"规划纲要等精神,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健康广安建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中医药稳步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有效改善,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76.26岁提高到2020年77.33岁。截至2020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353个,床位22242张、卫生人员2.56万人。2015年一2020年,每千人口(指常住人口,下同)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54人增长至2.0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48人增长至2.43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1.14人增长至2.35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从4.05人增长至4.66人。全市三级医院从2个增加到8个,100%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66.67%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以上标准,100%的县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及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处置各类传染病等突发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问题与挑战当前,我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广安区、前锋区、华釜市尚未独立设置中医医院,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大。公立医院发展质量不高、服务不优。三级公立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与成渝地区及周边市高水平医院差距较大,智慧医院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对服务质量和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广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与广安作为全省唯一川渝卫生健康合作示范市、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的定位相比,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广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亟待健全、整体服务质量亟需提升。第二节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健康广安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围绕"三个聚集",全力推进区域医学”高原"、市域医学"高地”建设,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夯实"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实现“三个转向”"三个大幅提高""三个小平故里范本"目标。高质量建设川渝卫生健康合作示范市,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统筹规划市、县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结构、布局,不断完善和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效能和水平。坚持需求导向原则。聚焦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对标对表成渝地区高水平、高标准医院,重点建设市域"高地"、建强县级"龙头",推动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均衡布局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任务,根据人口、地域结构以及交通条件等,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原则O立足平时需求,充分考虑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防控需要,加大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完善设施设备标准,健全医防协同长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早期防控,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力。坚持协同创新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政策协同,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的支撑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三、主要目标围绕"打造川渝卫生健康合作示范市"目标,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加快完善。加快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防治医院)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比例达100%。每个县(市、区)至少依托1家县级医院提升传染病综合救治能力。建立健全中医药全程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运行机制,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申报设置省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医疗机构提标创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数量达到1()家,每个县(市、区)设置1家县办综合医院和1家县办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置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持续增加。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血站等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表1主要发展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现状2025年目标指标性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I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0.15>0,2预期性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腐化基M设施全覆盖预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3二圾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置嘤染性疾病科的比例(%)1约束性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现状2025年目标指标性质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约束性床位和人力配置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教(张)6.S46.92-7.42左右预期性其中:市办公立医院0.690.80左右预期性其中: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ES疗卫生机构3.614.0左右预期性6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张)0.520.62预期性7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2.7预期性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2.433.2预期性9每千人口药帅(士)数(人)0.230.3预期性IO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354.0预期性I1.医护比I:1.21I:1.27预期性12床人(卫生人员)比I:1.15I:1.29预期性中医药股务体系13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叁酹数(人)0.570.72预期性14设窗中医睡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比例(%)I1约束性15设造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说卫生院比例(%)961CM)约束住直点人群愚务补短板1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死位数(个)4.5预期性17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4760预期性健康水平18人均预期寿命(岁)77.33>78,2预期性19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预期住注:床位数均为实际开放床位,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床位。第二章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第一节功能定位一、基本要求市级分区域统筹规划,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服务和保障能力。县(市、区)级及以下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设置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优化设置。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包括市级、县级政府举办的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口诊所等,分为公立和社会举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专科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急救中心、采供血、综合监督等机构,分为市级、县级政府举办两类。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血透中心及接续性服务的护理机构、康复医疗机构和安宁疗护中心等。三、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维护公益性、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的主力军。主要承担疾病诊治、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教学,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郅艮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8艮务。(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