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ocx
-
资源ID:1684513
资源大小:15.3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ocx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使命与责任。民族院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充分挖掘经管类专业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被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民族院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主体,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学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管类专业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道德取向、社会的规则规范等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大学生“五个认同”、宣传党和国家民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拓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一、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内涵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等教育之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基本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也是新时代赋予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民族院校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形势变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更好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2。经管类专业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3,可挖掘的思政元素丰富多元。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作为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五观”,做到“五个认同”,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总的来说,民族院校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特点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也存在教育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吸引力不足;学生对于“五个认同”认识还需增强,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教学方式陈旧,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通过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互融互促的创新路径,对于提高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懂经济、精管理的经管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意义重大(一)有利于丰富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院校拥有丰富的民族物质文化资源,在对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民族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有助于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提高其亲和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设计中,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元素,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中,除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国家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其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更可以在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相关历史教育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多民族多地区的经济史就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重要体现,使其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有利于推动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形成育人合力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经管类课程讲授中,打破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思政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之间的壁垒,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补齐短板,提高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课程思政有利于民族院校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管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育人合力。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之间的关联效应,发挥铸牢中华民疑共同体意识教育在经管类课程德育的全面推动作用,必要时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一线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形成多学科全领域铸牢教育协同推进,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融入当代大学生头脑、深入当代大学生心灵。(三)有利于激发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家国情怀,凝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磅礴力量铸牢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部分专业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往往出现课程之间内容割裂,个别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甚至完全不体现任何思政元素。事实证明补齐相关专业思政短板,对于提升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效果显著。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鼓励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者的生力军,对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一)设计教学目标,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作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4,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总的来说,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基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和深远意义;以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核心,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导向,激励大学生将个人的知识才干融入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之中。以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总目标为指引,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发展需求,根据经管类专业课程特点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构建“专业一课程一课堂”三阶递进贯通的目标体系,实现育人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逐级分解和反向支撑。(二)深挖思政元素,构建科学准确的内容体系思政内容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恰当的内容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向提升。民族院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意识、民族团结意识等作为重点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经济发展、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等,深入挖掘相关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互契合,形成科学准确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5。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对照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课程思政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加强“五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引导各族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坚持OBE理念,从教学目标的实现出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课程思政的不同内容,设计案例教学、主题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参与式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使课程思政教学发挥最大效能。同时,注意各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联系与贯通,拓宽课程思政教学维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相结合,加强产学合作育人,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例如,在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课程中,设置以售卖民族特色商品为主题的实践项目,通过对商品的包装、介绍、制定营销方案、实施线上或线下销售等过程,引导学生在灵活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探索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深入了解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祖国的民族事业结合起来。(四)完善评价体系,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对应“专业一课程一课堂”的分级目标,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同、爱党爱国精神、“五个认同”、民族团结意识等是否增强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因素,制定多维评价标准。经管类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应考虑多元评价主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6,兼顾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行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应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从不同视角和评价维度评价课程思政价值。评价方式可将量化打分、主观评价、阶段性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综合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检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效果;另一方面,反馈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度,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提高教学效果。四、结语经管类专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将铸牢中华民疑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较大的挖掘价值和探索空间。民族院校应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同时,出台相应指导文件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参考文献:(1)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2)郑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院校课程思政建设J.民族学刊,2022,13(7):33-40+141.(3)孙文明,姜磊磊,姚艳节,等.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J.安徼开放大学学报,2023(4):77-8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筝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1.(2020-05-28)2023-12-18http:srcsiteA08s7056/202006/120200603_46243.htm1.(5)苏茜.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43(12):56-62+206.(6)侯荣新,徐铭阳.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2,22(7):42-46.Resear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