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docx

    • 资源ID:1678080       资源大小:15.9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docx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摘要: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安全稳定、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阐述乡风文明建设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武鸣区以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主体意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关键词: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广大农村地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而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所促进的是农民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深层次转变,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要的思想基础1。因此,乡风文明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基层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思想基础。1乡风文明建设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广大农村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巩固深化提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广大农村地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做好农村的民族团结工作,则需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情感认同上得到深层次改变,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2。目前,我国乡村建设仍存在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不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民文明素质较低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思想、精神生活领域激发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内在动力,在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等方面下功夫。1.2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的重要手段乡村善治中的“善治”是指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乡村良好治理,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方式。“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虽然分为两部分,但两者是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密不可分的。当前,婚丧陋习、老无所养、黄赌毒等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仍有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地方黑恶势力也威胁到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乡村“善治”,归根结底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稳定、幸福美好的家园,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规范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通过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最广泛最深厚的思想基础。1.3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现实需要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真正成为工作推进的主导力量,才能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但受制于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等一些因素影响,当前农民队伍中思想守旧、观念落后、迷信风水、相互攀比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致使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民参与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足,致富带富能力有限,进而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3。因此,如何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以主人纷精神投入到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工作当中,切实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等方面主动作为、作出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武鸣区依托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近年来,武鸣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工作,通过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服务平台、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民旗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目前,各村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文明蔚然成风、社会和谐稳定,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2.1思想认识不足调研发现,有些村屯干部对乡村文明建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乡村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上,没能很好认识乡风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关系,认为搞经济才是关键,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乡风自然文明,老百姓民族团结意识自然提升,而忽略了乡风文明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有些干部不主动作为,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规划,在系统化推进、常态化实施、制度化建设方面工作不到位。2.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和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体,其整体素质如何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武鸣区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或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受制于年纪、身体条件等因素影响,他们很少能参加群众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部分村民只知索取,不愿奉献,主体责任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的推进。2.3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据了解,目前武鸣区不少村屯在家务工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主要以看电视、玩手机、网络追剧为主,年轻的妇女则选择跳广场舞,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健康的娱乐方式,于是喝酒、打牌、搓麻将、赌博等成为不少农民农闲时打发时间的方式,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有些地方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较少,除了春节,其他时间群众几乎没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2.4乡风文明建设人才缺乏人才缺乏是乡风文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短板。2.4.1带头人缺乏村两委班子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但从目前来看,村干部都是身兼数职,能用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精力非常有限,致使不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未能真正落地落实。2.4.2传统文化传承人缺乏受外来文化影响,许多年轻人对民族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把武鸣壮乡的一些传统技艺当作是落后、过时的东西,因而在思想、行动上不理会、不重视,随着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不少绝技将难以传承而自然消失。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乡风文明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旨在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呈现美丽和谐稳定的乡村风貌,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依托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3.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3.1.1.深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在乡风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把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起推进工作的主体责任。3.1.2转变思想观念基层干部要摒弃以往“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思想,合理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族工作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3.1.3主动作为基层干部要立足乡村实际,挖掘武鸣区资源优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规划,设计发展项目,融入壮乡民族文化元素,使民族团结工作与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同推进共发展;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及墙体广告、宣传栏等,广泛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典型人物及各地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乡风文明创建氛围,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3.2增强主体意识,激发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乡风文明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激发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真正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3.2.1典型带动充分发掘群众身边的典型,每年坚持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树立群众身边的学习榜样,发挥榜样示范和潜移默化作用,激励村民积极向好向善发展。3.2.2创新乡风文明龛设方式开展文明行为积分行动,围绕遵纪守法、和睡邻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公益活动、环境整治等内容,设定枳分事项,根据村民平时劳动生活表现进行文明行为量化积分,按积分情况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一举措从思想、文化和行为上对村民进行约束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精神文明意识。3.2.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由村干部、乡贤、年轻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唤起村民自治主体意识,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凝心聚力,化被动为主动。3.3丰富文化生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3.3.1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工作职能,常态化组织引导乡村开展文化活动,比如文艺演出、科普宣传、农业技术培训、农事竞技比赛、广场舞比赛等,让农民在农闲时拥有更多提升自己或享受精神娱乐的空间。3.3.2弘扬节庆传统文化壮族有每月一节传统,要深挖每个节日的庆祝内涵,举办富有节日意蕴的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壮族先民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并代代相传。3.3.3举办壮族传统技艺培训举办壮族传统技艺培训班,让农民在农闲时学习传统技艺,既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又促进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承。3.3.4加大群众性文艺作品创作立足新时代农村题材,创作更多贴近农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影视作品和宣传纪录片,吸引更多农民收看和关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生活观。3.4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新时代文明和谐乡风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强协调、持久发力,才能取得实效。3.4.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深走实坚持教育引导、文化熏陶、舆论宣传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在村部、各村屯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成为群众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的价值导向。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共同遵守和践行,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3.4.2持续推行“一约四会”工作机制推行“一约四会”是农村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它从制度层面规范了移风易俗工作的运作流程,以制度化方式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努力营造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3.4.3加强家风家训传承收集整理本村先贤的家风家训,在各村祠堂、古屋、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上墙进行宣传,在群众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形成见贤思齐、代代传承的价值导向。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传帮带”作用,组织德高望重的老人讲先贤故事、家庭故事、乡村故事、农民故事,使这些美好的故事代代相传,引导后人积极作为、积德向善,不断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丰富民族团结精神家园。3.5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乡风文明建设人才支掾3.5.1建强配优村领导班子坚持把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作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选好村级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坚持按照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改革意识强、致富能力强的要求,大力选拔“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年轻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同时,加强班子成员能力提升培训I,通过举办培训班、牵线结对

    注意事项

    本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武鸣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