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妇女发展规划和石林儿童发展规划.docx
石林女1蚣J隹幽(20212030年)前言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程度,是检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肃要体现,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党的施政纲领,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为妇女平等参与、全面发展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石林彝族FI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先后实施了三个周期的妇女发展规划,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主体责任,完善政策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妇女工作社会化格局和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有力地保障了妇女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妇女主动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奋力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勇挑重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灾救灾最前线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妇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妇女的健康需求与社会保障水平还不相适应;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妇女受教育程度差距明显:妇女创业就业结构和环境还有待持续优化: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层次和水平还需提高: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需进一步加强。机遇与挑战并存,妥善解决石林县妇女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使命旭巨,任重道远。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石林全面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宜居宜业新辅城的重要时期,为石林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创造了广阔舞台,也对增强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健全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全而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昆明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石林彝族F1.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参照联合国相关公约和文件宗旨,结合石林县妇女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石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准确把握新时代妇女的新需求、新期待,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妇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雨点,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断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奋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宜居宜业新辅城贡献巾帼力量。(一)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妇女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妇女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而。2 .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纳入石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部门专项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3 .坚持男女两性平等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出台规章、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营造更加'F等、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缩小男女两性发展差距,促进和谐发展。4 .坚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效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消除妇女发展障碍,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妇女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5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妇女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妇女在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宜居宜业新辅城建设和在家庭生活中的乖要作用,促进妇女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踊跃参与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保障妇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和健全完善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坚持以妇女发展为本,遵循妇女发展规律,保障妇女在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等领域权利得以实现,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素质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参政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发展环境口趋优化,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到2030年,努力实现石林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高质量发展,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家庭更加和谐幸福。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1 .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 .女性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妇女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3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10万以下,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以上,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4 .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2%以上,乳腺癌人群筛查率逐年提高,其中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实现全覆盖。5 .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全面普及,减少非意愿妊娠。促进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实。6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并持续巩固保持。7 .增强妇女心理健康意识,妇女焦虑障碍和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8 .提高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知识普及率,全县1569岁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30%。9 .改善妇女营养状况,孕产妇贫血患病率控制在6舟以下,妇女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10 .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3%。策略措施:1 .完善保障妇女健康的制度机制。贯彻落实"健康石林"行动,坚持将妇女健康保障和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监督、科技支撑的妇女健康保障工作机制。做好妇幼健康经费保障工作,相关经黄纳入县级政府预算,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保障妇女获得高质量、有效率、可负担的医疗和保健服务。推动妇女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健康促进、预防、诊疗、康养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卫生健康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积极参与昆明市网络检测实验室建设。关注妇女的特殊需求,完善流动妇女服务管理保障机制,实现流动妇女与流入地妇女享有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2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促进妇女享有均等化保健版务。促进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县级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能力标准要求,规范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和能力提升建设,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点和网络建设,强化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按标准落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政策,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和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使用,加强公立医院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建设,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逐步提高辖区妇幼保健专员有证比例。加强妇女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妇女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门诊服务水平逐步提高。3 .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针对不同阶段妇女的特点和健康需求,坚持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立整体、连续、动态、系统的妇女儿童健康管理体系。不断深化"互联网+妇幼健康”,加大妇女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务质量,实施妇女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预警,促进信息技术在妇女健康领域专科医联体建设中的应用,加强妇女保健专科与综合医院的协作,促进分级诊疗上下联动。为妇女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和应急救治等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加大行业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促进妇幼健康新业态规范发展。有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形成健康促进强大合力。4 .推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姻登记的“一站式”建设,县级设立涵盖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健康宣教的全程服务场所,完善婚前、孕前、孕产、产后、儿童等5个时期的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农村、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宜生育间隔,持续开展婚检、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落实免费叶酸增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消除出生人口性别歧视,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不断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构建区域妇产、儿科及妇幼保健"医共体”,将优质医疗保健资源辐射到社区,提高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同质化水平。5 .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加强产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县级产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推进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I,严格助产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审批及监管。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合理控制剖宫产。持续推进孕产妇分类分级管理和边远乡镇高危孕产妇待产服务,为低收入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危市孕产妇救治提供必要救助,促进服务公平性。全而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报告评审和约谈通报制度,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产前检查率达到99%及以上。县人民医院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有效运行县、乡、村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提高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6 .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和筛查意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建立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扩大"两癌"筛查秘盖面,保障筛查经费投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动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鼓励用人单位定期对女职工开展"两癌"筛查。加强"两癌”筛查和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筛查和服务能力,依托市级筛查质量控制中心,加强监测评估。探索HPV疫苗接种、"两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三级综合服务衔接机制,提高早诊早治率和诊治质量,宫颈癌患病妇女得到治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持续实施"两癌"患病困难妇女救助项目。加大HPV疫苗向农村基层的科普力度,提高HPV预防的知晓率。7 .全面普及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使用符合适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系列教材,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中小学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学校教育覆盖率达到80%。深入开展生殖健康公众宣传,不断提高各类人群生殖健康素养和避孕知识,普及率达100机加强生殖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务人员生殖健康技能培训,县妇幼保健院开设青少年友好型性与生殖健康服务。鼓励县妇幼保健院设置不孕不育症专科门诊,提供更年期保健和男性生殖健康服务,规范人类辅助生殖专科有序发展。全面落实人工流产后及产后即时高效避孕节育措施,提高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的可及性,保持适宜生育年龄和生育间隔,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