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docx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第一章引言2015至2019年期间,我国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的总体患病率已达到14.92%。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在已诊断为T2DM的患者中,治疗率及治疗达标率均不足50%。T2DM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个体化药物治疗来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血糖控制。T2DM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锻炼占有重要地位,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身体成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效果显著。然而,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21世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率超过20%;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率为22.3%,总体上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运动干预和合理饮食是T2DM预防的基础。大庆糖尿病预防计划、中国糖尿病预防计划、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等研究均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D等T2DM危险因素。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体脂率等多种代谢指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Iardisease,CVD)相关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已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体医融合糖尿病运动干预专家共识等指南和共识类文件,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干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上述指南和共识制定时间大多相对久远,且其中汇集和采纳的运动医学专家进行的研究证据和推荐意见相对较少,因此,目前仍然缺乏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及疾病特征且纳入近年相关研究证据、易于实施、操作性强的T2DM运动干预指南。本指南编写专家组系统整理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高质量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运动医学研究文献,汇集了国内内分泌代谢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老年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广泛征集了运动医学领域多位知名学者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依据证据等级,制定出了基于现有证据并贴近中国实际、可操作性强的T2DM规范化运动干预指导原则。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旨在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糖尿病防控相关人员对T2DM患者进行安全、有效、全方位、全周期的规范化运动指导,以改善中国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第二章指南的编写方法(略)第三章本指南常用术语1 .体力活动(PhySiCa1.activity,PA)与运动(exercise):体力活动和运动常交替使用,但这两个术语并不是同义词。体力活动是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任何身体运动,使能量消耗增加到基础代谢水平以上,通常是指在身体活动分类中能够增强健康的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可以分为职业、交通、家务和休闲四大类。运动是休闲类的体力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可重复,旨在改善或保持体质健康的身体表现或健康的身体活动。2 .体力活动水平(1eve1.ofphysica1.activity):是描述个体进行规律有氧运动水平的概念,与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工作强度、时间和频率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分类与个体在特定水平获得的健康受益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以下4个级别:(1)非活跃状态(inactive):在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之外没有进行任何中等或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2)体力活动不足(insufficient1.yactive):进行一些中等强度或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但是每周达不到150分钟(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Inin的较大强度活动或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低于满足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3)体力活动活跃(active):每周进行相当于150"300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150min的较大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达到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4)体力活动非常活跃(high1.yactive):每周超过300min的中等强度、15Ornin的较大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组合身体活动。该水平身体活动超过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3 .规律运动(regu1.arexercise):是指至少连续3个月、每周3次、每次30min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4 .体适能(physica1.fitness):是指能够充满活力地执行日常任务,没有过度疲劳,并有充足的能量享受休闲时光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或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做功能力、反应时间和运动速度。体适能可分为健康相关和运动表现相关两类,通常将前5项(心肺耐力或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列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后6项(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做功能力、反应时间、运动速度)列为与运动表现相关的体适能。5 .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fitness/aerobicfitness):也称为有氧能力,是指持续身体活动中呼吸、循环系统供氧及骨骼肌利用氧气的能力。心肺耐力的客观测量指标是最大摄氧量(maxima1.oxygenuptake,V0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利用)的氧量。通常用峰值摄氧量(Peakoxgenuptake,V02Peak)来描述有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人群的心肺耐力。心肺耐力是健康相关体适能的核心要素,较高水平的心肺耐力可显著降低人体CvD和全因死亡率。6 .有氧运动(aerobicexercise):也称为耐力运动,是指身体大肌群有节奏的、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这类运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有氧氧化产生的。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耐力,优化人体代谢功能(如血糖、血脂等)。有氧运动的常见运动方式包括快走、跑步、广场舞、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7 .间歇性运动(interva1.exercise):广义是指剧烈运动之间有间歇时间进行休息,是目前运动处方(exerciseprescription,ExRx)的研究热点。间歇性运动总运动量较低,仍会产生与传统耐力运动相似的生理适应性,当两者总运动量相同时,间歇性运动产生的生理适应性会更好。间歇性运动通常是短时间(20240s)较大至次最大强度运动与等量或更长时间(60360s)的低至中等强度运动交替进行,间歇性EXRX主要考虑运动和间歇的强度、时间以及间歇的次数。对于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来说,应慎重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ghintensityinterva1.exercise,HUE),可以简单地将步行纳入间歇方式,即快走和慢走交替进行。8 .间歇性较大强度生活方式体力活动(VigOroUSintermittentIifeSty1.ephysica1.activity,VI1.PA):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短暂剧烈运动(最长1或2min),例如在上下班途中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进行快速步行或爬楼梯。9 .无氧运动(anaerobicexercise):是指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骨骼肌在没有足够氧气的情况下进行能量代谢的一种运动形式。无氧运动主要依靠肌肉中的糖原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主要由三磷酸腺昔-磷酸肌酸(ATP-PC)系统和糖酵解提供。这类运动通常持续时间较短(10'30s),强度较高(全力运动),如举重、短跑、短道速滑、跳跃等。10 .抗阻运动(resistanceexercise):又称力量练习,包括增加骨骼肌力量、耐力、爆发力和体积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是指人体调动身体的骨骼肌收缩来对抗外部阻力的运动方式。抗阻运动可以利用自身重量或者训练器械(如弹力带、杠铃、哑铃或固定器械)实施。肌肉爆发力是指完成动作的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爆发力的下降速度比肌肉力量或肌肉耐力的下降速度更快,爆发力训练在保持平衡和预防摔倒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11 .柔韧性运动(f1.exibi1.ityexercises):也常被称为伸展运动或拉伸运动,是一种旨在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形式。柔韧性是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减少受伤风险,并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关节活动幅度与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有密切关系。12 .最大心率(maximumheartrate,HRmax):运动中心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水平,心率不再随运动强度增加,达到稳定状态,称为最大心率。在运动强度设定中,常使用最大心率这个指标,有条件时可以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直接测得最大心率,当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使用公式(HR1.naX=207-0.7X年龄)推测HRmax,此公式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和体适能水平的成年男女。13 .储备心率(heartratereserve,HRR):是指实际测量或预测的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间的差值(HRR=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是建立靶心率和评价运动强度的一种方法。基于HRR的靶心率计算公式为靶心率=(HRRX目标强度%)+安静心率。HRR反映了人体在劳动或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14 .代谢当量(metabo1.icequiva1.ent,MET):是活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代谢率的比值。1MET相当于安静、坐位时的能量代谢率,即每分钟摄氧量-3.5m1./kgoMET是一种有效、便捷、标准的定量描述多种行为和体力活动绝对强度的方法。成年人中,低强度体力活动为1.62.9MET,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为3.05.9MET,较大强度体力活动为26ME兀梅脱-小时/周(MET-h/wk)或梅脱-分钟/周(MET-minwk)是估算运动量的标准单位,分别相当于1周内以1MET的运动强度运动多少小时和1周内以1MET的运动强度运动多少分钟。15 .I-RM(one-repetitionmaximum):1次最大重复阻力,是动态肌肉力量的标准评价方法,在正确姿势和一定规则下全关节活动范围所达到的最大抗阻阻力或最大力量。是评估个人在特定运动中最大力量的标准方法,广泛应用于力量训练领域。常用I-RM百分比设定抗阻运动的强度。16 .6-RM(six-repetitionmaximum):6次最大重复力量,是多次最大重复力量测试的一种,可用于预测1-RM,也可作为肌肉力量随时间变化的指标。是个体能够连续完成6次而无法继续完成下一次的最大重量。17 .主观用力感觉量表(rateofperceivedexertion,RPE):最常用的是BOrg主观用力感觉量表,有620分和010分两种形式,6分和0分分别在两个量表中表示“毫不费力”,20分和10分分别在两个量表中表示“最大用力”。近年来多采用010分主观用力感觉分类量表,56分表示中等强度,7、8分表示较大强度。18 .体力活动准备问卷(physica1.activityreadinessquestionnaireforeveryone,PAR-Q÷):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在进行运动测试和运动前对受试者必须进行调查的问卷,适用于所有人群。可作为运动前的自我健康筛查工具,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辅助工具用于筛杳流程外的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可明确在运动测试和运动前是否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医师)。需要注意,该问卷在使用时必须采用完整形式,不得随意改动或摘录。有效期是完成问卷后12个月之内,如果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有回答''是"的问题,之前的问卷结果就无效,需要重新回答问卷内容。19 .结构化运动(StrUCtUredexercise):指的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和针对性的运动模式。它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