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课程内容教学复习参考.docx
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课程内容教学岌习参考O1.2022版课标要求一、信息意识学段目标和特征(7'9年级)标1.观察、探究、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体验互联网交互方式,感受互联网和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2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3 .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征1.认识到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善丁使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即。2 .能根据学习或生活需求,分析数据需求,评估数据来源,有效辨别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3 .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能预防个人及他人隐私的泄露。4 .祟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二、计算机思维学段目标和特征(7'9年级)标1.在实践应用中,熟悉网络平台中的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应用。2 .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物联系统原型,体验其中数据处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过程。3 .知道网络中信息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能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项目活动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4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人工智能,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的异同。征1 .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制订解决方案.2 .能执行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反思和优化解决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段目标和特征(7'9年级)标1 .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员。2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主动利用数字设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根据任务要求,借助在线平台,与合作伙伴协作设计和创作作品。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征1.合理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2 .能依托网络平台、智能工具开展远程学习、小组交流、协同创新等活动。3 .按照任务需求,能选择合适的数卞设备,平台和资源,合作完成数字化创新活动的创意、规划与实施。4 .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四、信息意识学段目标和特征(征9年级)标1.应用互联网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全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能使用网盘进行信息备份。2 .在物联网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r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互联网和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3 .通过体效人工智能应用场凫,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故,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和贡任感。遵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贵任和行为准则。征1 .具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与习惯,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贡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并尊全他人知识产权。2 .了解网络虚拟身份的作用,保护个人和他人随私,认识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对信息社会有序发展的保障作用。3 .能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伦理与安全的挑战,合理使用人工智能。4 .能遵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镌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货任和行为准则。5.能认识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意义,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识。五、跨学科主题(79年级)内容模块跨学科主题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互联智能设计未来智能场景畅想人工智能预测出行在线数字气象站无人机互联表演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六、学业质量标准(79年级)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简派控制功能的简易物联系统,r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异同,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计算处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业质量描述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或编写程序,读取并处理含有物联功能设备中的数据,能进行适当反馈或控制,体会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关系,理解万物互联的含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毋,了解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作用,以及搜索、推理、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式,正询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故(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贵任);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识别网络谣言和不良数据,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保护信息,认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感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