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学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docx
学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在此,我对“九个坚持”部分内容谈一点体会: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认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作为农村学校的初中校长,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确保教育方向不能出现偏差。学校始终要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抓好学校的思政课和每周的班会课,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校内,我们不能分好差班,不能人为给学生贴标签,人人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抑郁明显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小胖墩越来越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不能一味追求成绩,以牺牲学生健康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每天享受一小时的锻炼落到实处,让学生走出教室,享受大自然。要求老师常和学生交流,常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作为学校,学生的成长,主要在学校,我们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不要只停留在说教层次,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行为。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常和学生交流。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子女要特别关注,不仅生活上给予帮助,要更多关注此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思想一旦出问题,此学生一辈子就完了,作为教育者,始终要把学生的德育抓在手上,放在心中,这也是教育者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根植于中华民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只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地位,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及思政课教师,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将全会精神第一时间融入思政课,引领学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动员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我校深入挖掘吕叔湘教育思想的内涵,打造“求真能贱”的校园文化,坚持“文化引领,以德立校,求真课堂,全面发展”的教育思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锐意进取,修订教师量化考核标准,推进“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迎接“三新”挑战,推动校本研修,开展“求真课堂”学术研究,学校德育品格提升工程和真本色大视野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实践课程基地已经江苏省级立项,学校将用更宽的视野审视教育现状,用更新的思路指导教育实践,用更有力的举措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党总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依法办学,发挥学校各种团体的力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继续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每年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展示活动,激发学生成人的神圣感、使命感,增强学生成人后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跨入十八岁成人行列的意义。学校德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阳光心态。继续开展“书香校园”进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加强校园网和黑板报、橱窗及市中报等宣传阵地和媒体建设,发挥各类媒体阵地的育人功能。加强团支部、学生会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环境。学校注重教师培养,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养。定期开展教职工培训,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继续开展“师徒结对”,着力培训优秀骨干教师,成立青年教师“求真联盟”,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加强教职工作风建设,以创建“优秀教师团队”、文明教职工为抓手,开展师德教育,严格师德管理。在文化方面,以文明示范班级、文明示范宿舍和文明学生标兵为抓手,以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契机,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以吕叔湘教育思想为主线,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的校园文化。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在师生中继续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和节约教育,培养节约资源意识;提升食堂、宿舍、门卫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各类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继续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建设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单位党总支书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精彩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拔节孕穗期”是禾谷类作物汲取养分、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农人精心照料。在社会大环境普遍“提速”的情况下,“内卷”蔓延到教育各个领域,不断压迫着学生健康发展,让减负愈发困难,让学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作为学校虽说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不断的优化校园的内环境,培育温润的教育土壤,让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的生长。心是什么?“心”的古字形像人或鸟兽的心脏,本意即心脏。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说做“心”。“润心”行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的心灵更力口滋润,思想更加丰满,情感更加丰富,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丰厚,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育应该从“心”开始。“润心”先润师这是构建温润的学校内环境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润心”行动最好的诠释。“润心”的核心是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首先是要把学生当“人”看。每一位学生都是智慧的生命个体,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关爱,做到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为“润心”行动的实施夯实牢固的基础;其次要把学生当“小人”看。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心智都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直面错误、反思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予以改正,勇担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重任。同时还要把学生当“超人”看。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充满着期待与希望,倾听每一位孩子的心声,善待每一位孩子的举动,真正在“润物细无声”中成全每一位孩子。“润心”有路径这是构建温润学校内环境的关键。一是导师“润心”。“涧心”行动要全力落实全员导师制,让学生人人有导师,班班设立安全员,导师时时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生涯向导,让教师的关爱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对“五类儿童”要尤其关心。二是课堂“润心”。“润心”行动要抓实抓细“示径课堂”,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辅导,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心中,关注学生学情,实施分层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注,多鼓励,多帮助,不放弃不抛弃,让他们鼓起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困难少了,心里也就畅快了。三是合作“润心”。“润心”行动要做强做优家校共育,学生成长的根基在家庭,根基不牢,效果难保。学校要持续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关爱工作作为家长学校的必讲内容,定期开展家访专题培训,做到一户不能少,将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沟通作为学生心理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家长成为育人的主体。“润心”更有心只有综合治理,才能让温润的学校内环境得以长久。首先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方面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建设上不断探索。比如语文教学中,我们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悟乡土语言,感受乡土生活,亲近乡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生命。我们因地制宜,开发丰富多彩的社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智慧,锻炼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多元发展,让孩子拥有自信和愉悦的心情。其次是探索学生的综合评价方案。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构建起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的迭代、形式的创新、主题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打破分数决定一切的藩篱,通过评价促进绿色质量的形成。再次是注重协同育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校社协同。我们走进社区宣传教育,走进企业,向职工普及家教知识。通过形式丰富的互动,促进教育理念慢慢认同和教育行为的逐渐趋同。教育应该从“心”开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把“润心”作为教育的根基和前提,共同筑牢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防护墙”,共同构建温润的学校好生态,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只有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营造好学校教育的温润小生态,并使之真正运转起来,功利主义沙漠化的大生态才可能一点一点地变成绿洲,这靠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坚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奋斗方向。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打造“三亮三融”党建特色品牌。“三亮”即亮出党员宗旨意识、亮出党员服务承诺、亮出党员职责担当;“三融”即融匠心、融初心、融红心。在“三亮三融”党建品牌引领下,学校构建了“五工程”党建工作新路径。一、实施“尚德立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党总支始终秉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在“乐道、乐业、乐为"德育品牌引领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充分利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二、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辐射技能创新教育场突出党总支和党支部在政治引领、立德树人、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等方面的示范建设和成效引领作用,如书记带头上党课。由书记领衔推进的“岗赛课证”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课程与考证相结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