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d.docx
某二级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1设计总说明1.1 地理位置图(具体状况见路途设计图)1. 2设计依据依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1)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2)马路路途设计规范(JTJO1.1-94)(3)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02)(5)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6)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7)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1)1.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马路路途设计在1:2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路途平面、纵段面、横段面设计并选定桥梁桥涵位置类型,完成相应的图、表以及有关的计算H、说明书等工作(路途长度不小于2.0km)0(2)路基路面设计在路途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路基设计、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进行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计算及方案比较)。(3)桥涵初步设计依据所供应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4)施工组织设计依据所涉及的内容,完成施1.组织和施匚图侦算或概算(桥涵),提交相应的计算书和及说明书。1.4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按设计课题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交出最终的成果图。<2)仔细设计、精确计算、细致绘图、文字表达精确流畅。(3)树立科学看法,留意钻研精神、独立工作实力的培育。<4)严格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5)留意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匚作。1. 5路途及工程概况本路途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马路,路途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心分隔带,土路启为2X0.75米,硬路肩为2X0.75,行车道为2X3.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路途总长2194.074米,起点桩号KO*000.00,终点桩号为K2+1940740设计路途共设置了两个平曲线,半径均分别为600米和400米,弯道处均设置线和曲线,在缓和仙线内均设世超高,超高值设置为4斩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须要加宽。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两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2.6%,最小纵坡为-0.39舟,最大坡长770米,最小坡长674.074米.1个凸形竖曲线,1个凹形竖曲线,半径均为10000米。本路途设计中没有设置桥梁,设置涵洞共1个,桩号为K0-240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沿线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其及马路的关系(1)济宁至邹城二级马路所经地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带过渡的季风潮湿气候区,冷热分明,干涉两季明显,夏季多暴雨高温,冬季寒冷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2600Im,南季集中J-3-8月份,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82%,属于湿度适中带-湿度足够带,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路途所经过的区域水早灾难频繁,雨季对本路段施工有较大的影响。路基土方及构造物施工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施支配支配。(2)本合同段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发育,覆盖层较薄。覆盖层以种植土、亚沙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覆盖层厚2米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米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3)本地区气象资料为:本路段白然区划为IV3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潮湿性气候区,总的特征受热期长,东寒期短,潮湿多雨。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5度(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5度(一月),日最高气温为41度,日最低气温为-7度,日最大气温差为21度,平均年降雨量为260Omm,小时最大降雨量为230mm,潮湿系数2.2,日最大风速为30ms.(4)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的中国地振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木路途段地振动峰值加速度0050g,地振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依据现行马路工程抗段设计规范(JTJOO489)可不设防。1.7沿线材料分布状况马路沿线5km以内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须要外购,相距约40km.相距50km左右处有水泥厂和石灰生产厂;钢材等建材,可以在邻市进货,相距40km左右。1. 8环境爱护木路途设计考虑道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利用原路段,削减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于道路施工造成的取土坑、弃土区填方及挖方边坡采纳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必耍的防护措施。1.9新技术采纳及汁算机运用状况为了优质高效完成本项目勘察设计任务,在工作中采纳了以卜新技术:广泛采纳了AutoCAD技术,全部图纸利用计算机进行协助设计,做到了优质、高效、精确。1. 10其他事项其他未提及的施工事项,施工时必需严格执行部领现行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马路路面基层施1:技术规范、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部颁施工规范。图纸中所供应的混合料协作比,仅供参考,施1:时应以现场试验为准。施匚中若发觉实际状况及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刚好向监理工程师报告,以便实行相应措施进行处理.2路途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途的平面,路途平面的形态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途。路途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途要变更方向和发生转折。2. 1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0%)小客乍中客车SH130大客车C50小货车BJ130中货车CD50中货乍EQP1.O大货车JN150特大车11!1.1J-KB222拖挂五十铃1700600130160010008022090802.1.2标准由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案纳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表2.2各汽车代表不型及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乍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我质量W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我质量2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W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1的货车2.1.3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1700+600+130X1.5+1600+1000×1.5+80X1.5+220X2.0+90X2.0+80X3.0=6575辆/日2. 1.4确定马路等级假设该马路远毋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N=6575×(1+6.0%)20,-19893辆/日依据规范:高速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一级马路:股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二级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马路。所以依据给定的条件,本次设计路途为山岭重丘区二级马路,2.2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途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霸及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化、细致的探讨、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途方案。(3)路途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纳较高的技术标准.(4)选线应留意同农田基木建设的协作,做到少占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5)要留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及四周环境相协调。(6)选线时留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化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7)选线应综合考虑路及桥的关系2.2.2选线的步睇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依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演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途的平面布置下来。(1)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途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需通过的据点间找寻可能通过的路途带。具体的在方案比选中体现。路途的基木走向及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途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需考虑的因素。(2)逐段支配在路途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平坦及困难程度不同,可分别实行现场干脆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限制点,然后从这些限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殊是那些限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长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途的转角点。(3)具体定线在逐点支配的小限制点向,依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状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连接及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怖调。2. 3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3. 3.1平面设计原则:(1)平面线形成直捷、连续、顺舒,并及地形、地物相适应,及四周环境相协调。(2)除满意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意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及连贯。为使一条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匀称的速度行驶,应留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应避开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仙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般都应限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 3.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基本形曲线几何元素及其公式:按直线一一缓和曲线一一圆曲线一一缓和曲线一一直线的依次组合而成的曲线。这种线形是常常采纳的。例如设计中的大多数点都是应用这个的。如下图一。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宜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种曲率连续变更的曲线。标准规定,除四级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仙率连续变更,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设计是要留意和圆曲线相协调、协作,在线形红1合和线形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宜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这一点特别的垂要,在刚起先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留意到这个问题,设计出来的路途特别不协调,美观,比例严峻失调,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卜改正了不足之处,经过改正后,线形既美观又流畅,已经到达了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还要留意一下缓和仙线长度确定除应满意最小,外还要考虑超高和加宽的要求,所选择的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或等超高缓和段和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要求。1)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表2.3二级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6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