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伶官传序-优秀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1622275       资源大小:21.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伶官传序-优秀优秀教案.docx

    伶官传序教学目标1 .学习驾驭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2 .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的写法。3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与其对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识记I1.个词语,驾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确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与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课时支配】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与其作品。2 .朗读课文,驾驭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缘由,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锻辙。今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像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索庄宗李存助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二、解题同学们依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老师补正。明确:欧阳修一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溢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提倡人,并且提倡古文,指贡宋初以来追求糜丽形式的文风,主见文串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闻名的占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E,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M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他的作品主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三、历史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痴迷伶人,“常身与俳优(piy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晔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乂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正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四、整体感知1 .结合注释,说明词句.重点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学生解答,老师补充更正)2 .分组探讨,指定回答:(1)提问:“虽日岂非”是一个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学生解答,老师补充)明确:“虽日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且句,意在强调后者。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点拨: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字面相反的意思,无疑而问,语意表达的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调。(2)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用“方其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句式,接着又用“岂欤”“抑欤”的句式,各是什么句有何作用明确:(探讨后定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方其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这是两个感叹句,又是对称句。感叹饱含着剧烈的感情色调,前句表示对庄宗成功的赞许之情,后一句表示对庄宗失败的悲叹之情。对称句,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殊是本文的对称句在内容上都是JE反比照的,不仅有音乐美,而且给人显明的对比感,表达了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气概非常充足,感情色调浓郁,加强了论证的力气。“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反诂语气的选择关系的熨句,前者被否定,被舍弃,后者被确定,说明成败之事柠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熬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3)请同学们再找出几个对称句和反问句,念给同学听.明确:对称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毯可以亡身”:“祸害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反问句,例:“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3 .概括李存助一生的主要经验.(1)提问: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课文P97注释:李存坳885926),主子公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几个年头里,年储分别是多少岁明确:908年是23岁:912年是27岁;923年是38岁;926年是41岁。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明确:李存勖23岁时的事:“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道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望见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主子公27岁时的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是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与其家族,刘守光逃到沧州,乃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灭燕)主子公38岁时的事:“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李存勖从受命到立国,经过了整整15年。主子公41岁时的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指导读文(慢节奏)“与仇解已灭,天卜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与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学生在凝感的气第中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家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用的凄惨情景,并和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比照比较。(4)点拨,提问:在这无声的清寂中,学生们心潮翻卷,历史的风云变化拂过心头.在这生生死死、盛盛衰衰的改变中,不正富含着某种哲理吗请同学们思索: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然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盛衰的关键是什么明确: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呼应论点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像可以亡身。”提问: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明确:“夫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句让同学们共同诵读,并翻译此句。点拨:从庄宗李存劭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李存劭一生的主要经验一一盛衰。则一盛一衰的关键问题是由于“人事”和呼应这一论点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橡可以亡身”。它揭示了“人事”的内涵,从而得出“祸害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深刻教训,强调能使人逸独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假如小看“忽微”,沉溺了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遗忘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在这里讽读了北宋统治者不要遗忘历史教训,意味非常深长。五、朗读课文.六、课堂小结.从唐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篇文章从“盛”“衰”两个方面,围围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化的对比论述,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闻作为事例,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译课文.其次课时【教学要点】探讨伶官传序与六国论在写作上的异同,并背诵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伶宜传序是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其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一篇序文。此文作为宋代文学的名篇佳作,与苏洵的六国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国家兴衰的道理.,都总结了历史阅历,都有劝谏统治者之意。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文,回答问题。二、提问1 .六国论与伶官传序两文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明确:六国论是一起先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0伶官传序也是一起先采纳反诘句式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2 .提问:六国论与伶官传序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像点明确:六国论提出论点时从反面否定,与正面确定两方面提出论点。反面否定是“祚兵不利,战不善”,正面确定是“弊在赂秦”,然后作者承题作两方面分析,一是赂秦的国家“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是不赂秦的国家“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紧接着论证赂秦国家灭亡的缘由与不赂秦者灭亡的缘由。赂者,用引证“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不赂者,用例证,(齐人)”与羸而不助五国也。”赂者与不赂者正反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并以争论兼抒情,假设论证反面推动,好像在指贡六国的“为国者”,实是告诫北宋“为国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点明白本文的主旨。伶官传序采纳正反对比推理,使读者读后深感道理确凿。具有极强的劝服力。文章依据史实对比推理.,白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正宗,告以遗恨,则咐正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皱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惟恐有负先王C最终获得成功:与至得偿所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至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非常显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对此,作者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欤”抑欤”充溢感慨之情,增加了感染力,写到这里又用古训“满招损,谦得益”,追本求源,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像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人事的实在涵义。最终推而广之,以“夫祸告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论证中同样用例证与对比论证方法。点拨:六国论伶官传序两文的作者都以四喻现实为写作目的。史论性的作品,往往名为论占,实为喻今。因此,透过作者对纷繁的历史事实的评述,弄清他们四喻现实的写作目的,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3 .探讨,提问:伶官传序在写作上有何特点探讨后指名回答明确:(1)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运用例证法,可以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精确地选择典型事务。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卜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闻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r选材的匠心。(2)对比论证。本文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论点本身就是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困者“人事”进行层层深化的对比论述。4 .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呢明确:(1)语言委婉,气概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与后世君主供应借鉴的史论,亳无生疑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宛转动人。(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落到立论依据上,再缓缓落人“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美,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引占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发动身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稔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挥而就,淋漓曲畅。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化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白然晓畅。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害常

    注意事项

    本文(伶官传序-优秀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