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的纸(表格式).docx
传递文明的纸(表格式)案例名称传递文明的纸科目思品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作者陈小平单位第四小学一、教材内容分析传递文明的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寻根问祖主题单元之宏大的独创中的一个主题。本课主要由围绕纸的比较、纸的发展、纸的制作以及纸的独创对世界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的相关文字及插图所组成。我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是,无论是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到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还是让学生相识纸的作用、纸的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在达成以上学问目标的同时,贯穿始终的应是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二、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情感看法、价值观)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宏大的独创。通过探讨、探究、体验纸的独创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的独创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宏大的创建。了解纸的作用,特殊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相识中华民族时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骄傲感。4、学习评价蔡伦和造纸术,了解纸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活动中训练和提高学生探讨、探究及动手操作的实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探讨、探究、体验纸的独创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的独创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宏大的创建。难点:纸的制作过程及传播。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纸是人们在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书写工具之一,几乎每天都与学生们相伴,因此学生们对于纸的作用的了解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造纸术是中国人的独创,但往往没有深刻地相识和体验到其所具有的宏大意义。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用纸书写绘画的阅历已经积累了很多,可必用其它材料书写绘画的机会很少。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开展体验沟通和第一算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到纸的便利,激发他们探讨关于纸这个话题的爱好。上课伊始,请学生拿出自己选用的除纸以外的材料写字或绘画的作品在小组里从我用来书写或绘画的材料是什么;与用纸相比,用这种材料书写、绘画的不同是什么;我的体会三方面进行沟通。虽然感受不尽相同,但从这些亲身实践中,学生F1.然而然体验到了用于一般的书写绘画还是纸好。在全班沟通时,让运用不同材料的学生均获得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最大限度地犷大孩子们的体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剧烈地感受到:再也找不到比纸更好、更便利的书写和绘画材料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打算学生打算:1 .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2.收集蔡伦的资料3.预习课本10T3页老师打算:2 .铁片、竹板、木板、绸布、小石头、树叶等。3 .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创新点及资源打算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老师叫你们去调查,了解纸,我们知道了纸有很多用途,那假如没有了纸,世界会怎么样?2、播放报纸、书本、手工制作的图片。激情描述:是啊,在生活中,纸与我们休戚相关,你们看人们每天都从报纸中了解新闻;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一件件精致的手工制作,传承着中华的文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造型,它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哪国人独创的?造纸术是中国四大独创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才智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傲慢!今口,让我们一起走进纸的世界传递文明的纸。3.我国的四大独创是什么?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纸还没有独创出来的时候,你知道人们是在什么上面写字吗?件出示图片并补充介绍。(老师也搜集到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在没有纸的时代,人们将文字写在哪里!)过渡:在这些材料上书写有什么不便利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学生回答学生观赏图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表扬激趣(兽骨、青铜器、竹筒、木前、丝帛、羊皮)二、活动体验,了解纸的重要性(在纸以外的材料上书写)三、算一算(课件展示东方朔的故事,相机理解: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老师给每位同学打算了一些材料(铁片、竹板、木板、小块的布或绸缎、小石头、树叶),请把它拿出来,在上面写字,看看有什么感受。1 .完成后与同桌沟通一下: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我选用的书写(或绘画)材料是与纸相比,用这种材料书写(或绘画)的不同是我的体会是2.然后完成”上10页表格。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现在起先3、沟通感受,相机总结(板书:笨重、难写、昂贵)(老师讲解: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一匹丝帛的价钱相当于6袋大米,这样昂贵的东西,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就连有钱的人也舍不得运用。所以这种材料也没有被人们广泛应用。)I.出示课件假如一根竹简能写10个字,那么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那封信也许有多少字?(用了3000多根竹荷2、假如用教科书那么大的纸来写,每页按1500字计算,大约只须要多少页?(课件展示:3000根竹简和20页纸的比较图)3、我们运用的品德与社会书共有138000字,假如用竹简书写,大约须要多少根?(师:一本书就用了13800根竹简,数一数你的书包里有几本书?估算一下得须要几个13800根竹简,这么多竹简我们还能每天背到学校来吗?怎么办?(我看只能用卡车拉着来上学了!)学生沟通体会完成书上10页表格学生沟通感受学生动笔算一算,感受竹简的笨重。四、观看录像,了解蔡伦和古人造纸的过程2.指名读3.算一算4.总结过渡:我们每天读的书有很多,所以假如我们在古代,也已经是破了万卷,学富五车的人了。其实从笨重的、难以书写的兽骨、竹简,到品贵的能写能画的灵巧精致的丝帛,每一次书写材料的变更,无不凝合着我们祖先的聪慧才智。当然我们的祖先也发觉用这些材料书写有很多不便利的地方。因此经过多年的探讨、实践,最终独创了纸o】、最早的纸麻纸。<1)看课件,老师介绍: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慕出土的西汉纸是现已发觉的最早的纸(2)大家看一下觉得这种麻纸怎么样?好不好?)老师介绍:就是这样一张粗糙不堪的纸,据考占学家的考证,他的成分可是昂贵的麻制成的。当时只有贵族才能运用这种纸来写字!2、了解蔡伦。(1)师:由于麻纸太粗糙,价格昂贵,因此发觉麻纸的人也就成了无名英雄。但是在众多进行纸的探讨工作的人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流传了下来,知道他是谁吗?(2)老师课件出示蔡伦的画像,学生介绍蔡伦和蔡侯纸。<3)看课件图,说一说造纸过程,学生读学生算一算学生回答生读12页课文指名读学生说造纸过程五、视察体验,明晰纸的传播。(4)蔡侯纸有什么特点?(便宜、好写)(5)议一议:蔡伦造纸胜利的缘由是什么?吸取前人失败的阅历。留心视察,反复实践.勇于创新,进行推广.3、观看录像,了解造纸原料及造纸过程。(1)师:下面我们看来一段录像,请大家听清每一句话,看清每一个画面,看看造纸的过程是怎样的?(2)小结:蔡伦造纸过程就这么简洁,于是大量的蔡伦纸生产出来了,人们用纸写字学习,于是很多人学到学问。正是有了纸,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赶上并超过了西方。纸的独创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传递。所以说,这是传递文明的纸。1、纸不但传递了中国的文明,造纸术还传到了国外,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地图,你发觉了什么?想说什么?2、师:国外在运用纸以前,欧洲人运用羊皮纸,又贵又重又厚,请同学们看书11页图,一部圣经要用三百多张羊皮纸才能抄完。一T多年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因为从中国引进了造纸术,经济、文化才得以飞速的发展。3、课件展示:你们看世人对蔡伦造纸术赐予了高度评价。1、在美国人麦克哈特著学生探讨学生观看录像学生看地图回答学生看评价,感受中国造纸术的伟六、联系生活,了解纸的发展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7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不久前,美国最大的报纸纽约日报说: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造纸术传遍了整个地球,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行磨灭的卓越的贡献。4、老师总结:造纸是我国的宏大独创,是占代劳动人民聪慧才智的结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宏大贡献,所以说,这是传递文明的纸。1.纸在现在社会仅仅用于传递学问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纸的种类越来越多。谁能说一说除了书写以外,纸还有哪些用处?老师也打弊了一些不同的纸,大家看一看。2、老师总结,情感升华。看来,纸已经深化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供应着便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纸.正是因为有了纸,我们才能够在课堂上捧着精致的课本学习文化学问:正是因为有了纸,优秀的文学作品、先进的文化才能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正是因为有了纸,人们的生活、工作才会如此便利。所以说,这是传递文明的纸。同学们我们看到的只是纸的一小部分,世界上共有12000多种纸呢!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习蔡伦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创建出更多新型的纸,为人类的文明做大。学生拿出自己打第的各种纸展示,并说明其作用。七、课外拓展,培育实力出更大的贡献。直到今日,我们的造纸术依旧在全世界应用,它在人类文明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然而我们更应当清晰地相识到一个问题:虽然我们是纸的家乡,可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用纸却要向国外进口?请大家看两篇报道:我国造纸与国际水平的差距1.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小,年平均生产实力不足3000吨。世界上主要产纸国家90年头浆厂平均规模为15万吨/年,纸厂6万吨/年。2 .我国造纸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仍旧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能耗、物耗高,效率低,产品质量较差等。3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污染严峻。由于我国非木浆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较长期间内难以变更,因此治理污染的任务非常艰难。同学们,我们任重而道远呀!我们为中国的四大独创感到傲慢,那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良造纸术!让纸接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学生看报道,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七、板书设计传递文明的纸以前:笨重、难写、昂贵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现在:便宜、好写八、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情感的灌输,利用探究、体验、辩论、对比等学习方式,训练和提高学生体验、调查、探究的实力,并学会探讨与合作,使学生萌发民族的骄傲感和自信念。我在这节课的亮点有:首先,开展体验沟通和算一弊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到纸的便利,激发他们探讨关于纸这个话题的爱好。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拿出自己选用的除纸以外的材料写字或绘画的作品在小组里从我用来书写或绘画的材料是什么:与用纸相比,用这种材料书写、绘画的不同是什么;我的体会三方面进行沟通。学生们分别展示了H己独具匠心的作品,有在石头上写字的:有在布料上作画的;有在树叶上写自己名字的:还有的用皮革、般料在小组沟通中,每位学生都充分沟通了自己用纸以外的材料写字绘画的感受。虽然感受不尽相同,但从这些亲身实践中,学生臼然而然体验到了用于一般的书写绘画还是纸好。在全班沟通时,我让运用不同材料的学生均获得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孩子们的体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剧烈地感受到:再也找不到比纸更好、更便利的书写和绘画材料了。然后,我引导学生算一算.题目是这样的:1、假如一根竹简能写十个字,那么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那封信也许有多少字(用了3000多根竹简)?假如用教科书那么大的纸来写,每页按1500字计算,大约只须要多少页?2、我们运用的品德与社会书共有138000字,假如用竹简书写,大约须要多少根?再估算一下H己书包中的全部的书,假如用竹简书写,大约须要多少根?算一算中的习题根据由远及近、由彼及己的思路设计,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在计算东方朔写信所用竹简数量时,内心是很安静的,因为这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