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分类助记(下).docx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分类助记(b)五、服饰和卷物服饰1 .头衣(1)冕从日,免声,即古“附”字,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就(IiI1)。天子有十二蟒.(2)冠从"J”,从"元",从“寸”,会意字,从用布帛蒙程。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以手执布帛之类的制品毓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都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警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班在头顶上。从冠的作用看,主要是掴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3)巾占时只有王公货人才能冠(戴帽),百姓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峭头、幅巾、帧(z3。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唐朝时,巾乂称帙(fi)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一衬子垫在里面。后又因两脚软垂,就以铁丝为干把“软翅”撑起来,这样就成r饿质的乌纱相。如斛隹园叟晚逢仙女:“那槐枝上挂的,不是大爷的软粉纱巾么?”2 .官员的服饰我国封建时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称为“九品”。他们的服饰,以清代为例,文官版饰: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鹤,六品为鹭鹫,七品为紫鸳卷,八品为鸨鹑,九品为练雀.武官服饰:一品为就做,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3 .佩饰(1)环玉制的似器,圆形,中空。古人重视佩玉,有“君子必佩玉”之说。如杜甫&咏怀古迹中咏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琼空归夜月魂J(2)玦环的周边上留一缺口就是“块”,玦与“决”同音,故常以玦底指决断、诀别。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J(3)容臭(Xia)即香袋,后代称“香囊”,内装香料,随身佩带,香气绕身,故名容臭。臭者,香气也。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W被埼绣右备容臭,悻然若神人J(二)器物涔物种类繁多,在这里只介绍食蹲和酒器。1 .食器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无任,有的则用于取食。(1)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费族的奢侈豪华0鼎,还可用祭祀,并作为王权的象征。人们以“问鼎”比喻图谋王位或颇覆某国政权。如世说新语加“苻坚将问晋嫡,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2)(hu)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时常在镇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中就食。如察今:“尝一招肉而知一镶之味、一鼎之调。”(3)鬲(Ii)古代炊具,主要用丁煮粥.形制与鼎相近。圆腹三足,三足中空,与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煮食物的速度。6尔雅释器中说:“鼎款(空)足者谓之鬲J(4)m(zng)蒸食物则可用断“甑,上下两部分能分开,上为顿(后来变成蒸笼),卜为鬲。战国后期,班、釜常常连用。釜像弼,盥底有细孔,放在釜上。如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J除京饪器物外,还有取食器,如箸(Zh1.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饭,后逐渐变为盛肉酱、肉烫)、JS(bion.尔雅释器中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透,瓦豆谓之登”)、箪(ddn,竹制或苇制,盛饭)、S(gub主要用于盛饭,最初竹木制或上瓦制,后则多用吉铜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长方四足或圆形之足。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撰在席上,成语有“举案齐眉”如林嫌玉进贾府:“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焚J鱼我所欲也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 .酒潜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限酒、盛泗、温酒和饮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质和IV铜质的。盛酒器物主要有尊(又作樽,敞口收颈,腹大底小)、»(yf,陶质或铜质)、壶(盛酒浆)、(yu,口小腹深)、觞(Shdng)、觥等。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或暧壶酒儿,或烹阻茶儿”(港园叟晚逢仙女)»成语“箪食壶浆”。饮酒涔物主要有觥(gU,长身细腰,大口圈足,盛酒二升)、脚(zhi,圆腹侈口,束颈鼓腰,盛酒:升)、角(形似爵)、卮(圆形,盛酒四升)、杯等.3 .其他器物(1)相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如孔雀东南K并序:“移我琉璃相。”(2)床古代也指供人坐卧的器具。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3)儿种小泉子。如G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儿(4)案长方形的桌子,与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异。如左忠毅公逸事:“庆下一生伏案卧J六、历法和刑罚(一)历法1.纪年法(D干支纪年法干,即大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予犹记周公之被述,在丁卯三月之里“(五人慕碑记)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C与妻书3)(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a宣融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阳泓元年,更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忠文王十六年,鹿颇为赵将。(E廉颇的相如列传)(4)年号和干支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国急。(£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熨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四月初五日辰刻“(限三元里抗英)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有的用“孟”“仲”“季”分别表示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1月)”“仲秋(8月)”.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3)3.纪日法(D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E同典史传3)里农历每月的十五叫里,十六叫既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6赤壁赋)适冬之型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戌申晦,五鼓,与子颍+日观亭。(登泰山记)(4)传统节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欧阳修生查子h“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社日农历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杜甫有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白居易琵琶行3:“春江花朝秋月夜J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白零五日,乂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里诗:“时当一百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伏日农历受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终伏(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总称“三伏”.初七、下九“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鹘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G孔雀东南飞并序:“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全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盘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茉萸少一人。”孟浩然6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待冬至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作“冬至阳生”。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J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大有吃“腊八粥”的风俗.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之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日”,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4.纪时法(D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瞽、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戾(Z机太阳偏西)。古人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戾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bn)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别是鸡鸣和平旦,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后是日出,这是天亮的时间.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G孔雀东南匕并序)鸡呜外欲曙,新妇起严妆.(G孔雀东南飞并序)(2)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二)刑罚1.髡、魏、则、笞、杖、刖、膑、宫(1.)9a(k011)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2)(qing)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二即用刀刺刻犯人额嫁等处,再涂上黑,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蟀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弱刑,即按刑。(3)J(yi)也是古代五刑之是种割鼻子的刑罚。这种刑罚大约起于商代。史记商君列传记栽:“行之四年,公子虔豆犯约,喇之J(4)答刑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5)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6)刖(yu»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句中记载的就是这种刑罚。(7)膑刑是古代的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司马迁传中“孙r膑脚''即指膑刑。(8)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司马迁曾受宫刑。髡、琮、期、笞、杖、刖、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一个比一个残忍。髡刑最轻,宫刑最Io2.大辟、炮烙、汤强、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范随、微刑(1)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周、商、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2)炮烙(优。1.u)相传为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人咙入火炭中被烧死。(3)汤锤也是古代的种酷刑,是把人投入滚汤中煮死。(4)车裂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秦患王车裂商君”,商鞅就是受车裂之刑而死的。(5)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罚外另设立凌迟一条.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刚刑”)正式列入刑罚之内,明、清两代沿用.(6)腰斩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J(7)弃市是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0秦、汉、魏、音各代,这种刑罚极为流行。隋、唐两代以后,虽然没有列为刑罚种类,但是执行死刑,般都用弃市。(8)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处示众。(9)范1.½(zUhi)一种酷刑,把犯人剁成肉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