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金融强国).docx
-
资源ID:1600742
资源大小:31.3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9月中心组(支部)学习资料汇编(第一议题)(金融强国).docx
一、学习专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论述二、参考资料1.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阐释金融强国内涵2 .共产党员网: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3 .人民日报: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4 .光明日报: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5 .人民日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一一论学习宽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三、自学内容1 .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喀)2 .江苏省教育督导条例(略)习近平总书记窟要讲话深刻崎馨金融强国内涌新华社2024年1月17日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簪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方向,释放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音。(一)明确金融强国关键核心要素提出“六个强大”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建设金融强国要从哪些方面发力?16日的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六个强大”,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指明了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实践路径。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一一强大的货币;一一强大的中央银行:一一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一强大的金融监管;一一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强大的货币。货币是金融的根基。强大的主权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将成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柱。强大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负责调控货币总闸门,对经济发展全局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重要支撑,既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强大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微观基础。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多达4000多家,5家大型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纵观世界金融发展史,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是金融强国兴衰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更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来,金融监管有效性明显提升。当前,要以科学、有效、有力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金融发展的安全性。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金融领域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打造一支堪当建设金融强国重任的人才队伍。(二)构建中国特包现代金融体系提出“六大体系”建设金融强国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加快推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建立健全“六大体系”:一一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一一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一一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一一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一一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一一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六大体系”,涉及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描绘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宏伟蓝图。“六大体系”,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既是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实践路径。(三)重申“八个坚持”首提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本质特征。此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八个坚持”,释放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的鲜明信号。令人瞩目的是,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还首次提到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一一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一一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一一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一一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个重要提法不仅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了部署,提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剌'、有棱有角”“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等,提出“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朝看金融强国目标阔步向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持续推动金Ii高质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共产党员网2024年月8日19日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从哪些方面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商质量发展?怎样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从四方面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问:决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答:在这次全会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部署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加聚焦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执行机制、传导机制等,保持币值稳定,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市政策工具箱,健全政策沟通机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体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筑牢金融安全网。三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合作。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问:货币政策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答: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2月、5月、7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乐高于名义GDP增速约4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利率平均为3.6%左右,处于历史低位。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支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的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间:下一步在做好五Ir大文章方面有何考虑?答: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过去5年,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制定五篇大文章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中国人民银行将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完善创业投资“募资、投资、管理、退出”机制,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问:中国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答: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中国人民银行将落实全会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三是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目前,化解融费平台债务风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融资平台数量和存量债务水平不断下降,风险持续收敛,大部分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实现了接续、重组和置换,融资成本负担较之前显著下降。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政策,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多次调降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当前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巳压降近半,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已有一定积累。四是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加快金融稳定相关立法,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问: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商水平开放方面有何举措?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