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吴均《咏雪》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资源ID:1596438
资源大小:65.6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4吴均《咏雪》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吴均咏雪赏析咏雪南北朝)吴均微风摇庭何,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作者简介吴均(469年一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郎(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注释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凝阶:凝结于台阶.酶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枝白:指桂树开花.零泪:落泪.道:诉说.译文微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飞雪落入竹帘的缝隙.雪花像雾一般在空中款转着,凝结于台阶好1以落花堆积.看不见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挂满白色的雪花.伤心泪下,愁情无人可以倾诉,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赏折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装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首句写风摇庭院之例,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因为很显然,庭树之动并非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紫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禁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素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蒙"如雾"."凝阶"与噤空"相对,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瓢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布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不见"二句用反衬法过渡,“杨柳春”是联想之景,是虚写,"桂枝白"是眼前之景,是实写,"白"字从色彩上暗合"雪""不见""徒见"对比鲜明,突出了雪后玉何琼枝的美丽景象,其实,这两句的作用又不止于此,在"不见""徒见"的顿挫间还透露出诗人酚春、思春的情感信息.这一联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关键."零泪”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零泪""相思"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与"徒见"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