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
-
资源ID:1591738
资源大小:498.57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
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前音1T9/1X77,第一节工作成效3第二节机遇与挑战6¾tD第一节自然资通状况9第二节主要生态问邈15第三节趋势研判24第二总体要求与规划目.S.26第一节指导思想26第二节基本原则26第三节规划目标27第四章复分区与直点区.30第一节总体格局30第二节修复分区30第三节重点区域38第五章项目部a*44第一节点点项目44第二节一般J反目57第六章资金估算a66第一节怙算依据66第二节投资估算68第三节资金筹措69第四节资金平衡70第七章规划实施效益a*71第一节生态效益71第二节社会效芷72第三节经济效益73第八章保障机制第一节组织保障75第二节资金保障75第三节技术保障76第四节监管保障76第五节鼓励公众参与77附表,附表I: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发规划生态修复分区一览表附表2: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兔规划重点区域一览表附表3:渭南市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熨规划项目一览表附图:附图1:华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2:华州区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附图3:华州区历史遗秘矿山分布图附图4:华州区遥感影像图附图5: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史分区图附图6: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夏重点区域图附图7: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更项目布局图前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城乡融合的重大举措。华州区北偎秦岭,南依渭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决定了这里作为全国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域的突出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破解华州区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实需求,是促进城市及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落实、深入实施华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茨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渭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国包括华州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13247km综合统筹陆地、城乡空间以及流域上下游,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治理的思路,科学确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体系和主要任务,有序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的先行示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筑牢华州生态安全屏障,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本规划是在充分尊重华州区自然地理格局的基础上对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传导,是一定时期内华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规划范围覆盖华州区全城。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0年,远期至2035年。第一章成效与形势第一节工作成效多年来,华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坚定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受、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工作,华州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持续增强,切实筑牢'渭河下游和秦岭北施生态屏障”,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碧水蓝天温润大美华州。一、矿山生态修差成效显著多年来,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然恢宏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和“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区内矿山进行了修灵,有效治理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等问题,改变了秦岭北蔻满目疮痍的景象,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截止2020年底,华州区共完成渭河平原及秦岭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5个,结合自然恢复等其他修复措施,共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修复面积1403.1亩。对现有的3家矿山(金堆锢业、桃园金矿、黄村铅锌矿),矿方已按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了修熨治理,通过治理,废弃工矿用地多被复垦为林草地,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约80%。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成效2016年华州区完成了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2020年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风险调交评价工作,进一步掌握了华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划定了地质灾害风险区,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提供了防范措施依据。截止2020年底,完成专业监测点3处,对全区49处群测群防点进行了维护升级;完成综合治理点位共计22处,保护了226户、945人以及1座厂矿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经济损失8985万元,有力夯实了防灾臧灾基础。三、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质量、森林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多年来,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完成人工造林13.5万亩、天保工程管护面枳102.9万亩,封山育林4.3万亩,飞播造林3.5万亩,森林抚育5.5万亩,森林面积增长显著,森林费源得到了切实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5.58%,林地保有量达到106.27万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完成全区多半村庄道路的绿化工作。四、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基本建立,防洪标准、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根据渭南市华州区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多年来完成渭河大堤提升改造27.5km,使渭河大堤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同时改善了渭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完成了罗纹河蓄滞洪区的主体建设工程,与石堤河蓄滞洪区互为连通,形成了267万nf水面面积,为雨洪水资源蓄存、生态改善奠定了基础;完成石堤河、遇仙河、罗纹河等3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山支流的防洪能力,保障了沿线村民的防洪安全;实施清淤加固二华、遇石、赤遇三条排水干沟,大大提高了排涝能力。五、水土保持和河岸生杰修发工作持埃推进根据渭南市华州区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多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knR新修坡改梯面积8.9km,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完成赤水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项目的主体建设工程,形成总面积1.35km?的水面3个,蓄水量约132万n?。对南山支流局部河段进行了生态修复,清理淤泥、治理水体,排污督查和检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不断优化。六、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多年来华州区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截止2020年底,渭南市华州区共计建设商标准农田23.9万亩,其中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0.85万亩,涉及杏林镇李庄社区、梓里村、高塘镇北候村等,后期计划每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七、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多年来积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截止2020年底,完成华州区中心城区主干路亮化美化提升改造项目,街头口袋公园建设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居全市首位,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完成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落实“路长制”“河长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综合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不断提升。乡村道路、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城乡宜居品质大幅提升。投资4565.1万元分两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涉及大明、金堆、高塘、赤水及杏林等五个乡镇,共计速设美丽乡村24个。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符合国家发展大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高度强调绿色发展,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确定生态环境是关系党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生态保护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和措施陆续出台,党政同责、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环境保护督查、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逐步落实,制度红利全面释放;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有利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华州区处于黄河西岸、渭河南岸、秦岭北麓,理应牢牢抓住国家对黄河流域及秦岭生态修复的机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切实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建设大美华州必然要求.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是筑牢黄河中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体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需要,是建设大美华州的必然要求。华州区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巩固提升黄河中游生态屏障使命担当,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裔新技术、少排放企业的引进,加快推动当前传统企业的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推动植树造林,绿化山川,紧盯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指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铁腕抓好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努力让华州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二、面临挑战保障粮食安全任务直。华州区应充分认识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耕地可供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的严峻形势,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地力提升等耕地治理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及粮食产量。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大。华州区南部为秦岭、北部为渭河,地处“二华夹槽”地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防治贲任重大。在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