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docx

    • 资源ID:1586728       资源大小:71.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docx

    自然灾害与防治野外调查报告调查课程:自然灾害与防治关于云南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一、野外调E目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亟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更杂多变,这也造就了我国地肽灾害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破坏力大等特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历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云南省洱源县地处横断山与云贵高原交接部位,地貌众多,地形更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杂,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版环境条件复杂而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许多地质灾害已严选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本次谢查通过对洱源县的基本概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当地泥丁流原因,并给出一些防治建议.(一)洱源县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宾川两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深溺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km,南北最大直线距离68km,县境周长约340km。2、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洱源县地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丁湿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三十年多来洱源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经济稔步发展,轻工业、商业、餐饮、服务、旅游等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洱源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东片区6乡镇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明显高于西片区3乡镇,其中西山乡各项主要指标均明显低于其它乡饿,属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最低的乡。3、气象洱源县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降水具有随海拔升离降水员逐渐增大,山区降水址大于平坝区及河谷地带的特点。洱源县城年平均降水量719.2mm,降雨集中在510月。4、水文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选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盆地、河谷错落,湖泊、库塘星罗机布,水系发育,跨洲沧江和金湾沙江两大水系。以马鞍山及南延段为界,以东底金沙江水系,以西属油澜沧江水系。5、植被洱海县属高原亚热带常缘阔叶林-针叶林带,森林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森林植被类型以针叶林分布最广,其中以云南松林分布面枳最大。洱源县森林植被覆盖率在地域上呈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黑惠江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近三十年来,洱源县停止r规模采伐森林,同时实施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森林覆盖率正在逐渐提高。(二)洱源县泥石流的诱发因素1 .降雨降雨是触发天然地形产生滑坡、泥石流的最主要的因素,洱源县年降雨量达719.2mm,50年最大年降水量1140.5nm(1966年),最小年降水0469.7un(1958年);降雨集中在510月,其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2.2乐7、9月间多出现连续数天降雨。降水使河流深切构成了斜坡临空而,冲刷坡而致使坡面覆萩物陨水而潦失,使的下部岩石继续遭受冲刷而流失,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改变坡体内的水动力条件。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与降雨强度时间吻合,降雨的强度大小和年内分配均匀度直接膨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活动强度。据统计,洱源县90%以上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每年610月,一些大规模灾害或群发性灾宙发生在暴雨时段,丰水年份灾害的发生领率明显大与降水正常年份。2 .地震地震是地旗灾宙的诱发因素之J洱源县位于中甸-剑川-大理地震带,区内活动性断裂分布较多,受其活动的影响,境内地震频繁.据资料显示,近500年以来,区内共发去5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3次,酸中烈度78级,近年来3、5.5级的地震时有发生。较强烈的地震多引发滑坡、崩埸、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击,发生较大的灾情,同时极易形成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出现较大地质灾害险情。3 .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改造自然的重要营力,是导致地质灾杏发牛的主要诱发因素之-O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原有自然岩土体的赋存条件,揭露了大量原为埋藏状态的软弱岩上层,改变岩上体的性质,增大了岩土体的滋透率,从而使地表水或降雨更易进入坡体,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地质灾杏。洱海县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建国以来,由r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不断扩大和加速,诸如毁林开荒、乱砍乱伐、城镇及乡村扩张、修筑公路、开矿采石、兴修水利、电站建设、过度放牧、等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促进了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产生了较多人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需,明显加剧了地质灾害院患。工程活动正逐步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活动,灾在活动阻碍了经济的发屣。因此,协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洱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条件和诱发因素比较充分,造成调查区灾害数根多,分布广,活动频繁,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发白、危击较严全的县份之(洱源县部分地质灾害受灾图片)二、野外调查方法(一)网上杳阅资料利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渠道直阅关于洱源县近几年的自然灾需受灾情况以主要受灾害类型,/解这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该地区的基本概况,方便了解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法因及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季节等等.三、防治措施泥石流中含仃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极易淹没周边农田,堵塞道路造成交通瘫痪,摧毁周边建筑设施等,对周边环境的安全产生了极大即响,因此,坡面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有以卜几点措施。(I)生物措施生物措施是一种通过封山白林停耕还林、固结表上、保持水土等措施减缓坡面泥石流形成的治理性手段。其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合理耕牧等措施来保持坡面水土,调节坡面的地表径流大小,从而减小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影响范围,最终达到降低泥丁流的危宙性的目标。具有风险小、投资小、治理效果持久、增加生态稳定性以及应用范用广泛等特点。(2)避让措施工矿.、村粮、铁路、公路、桥梁、水库以及旅游开发等地的选址工作需需要进行细致的地班勘察工作,查明坡面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划定可能发生的地理位置及影响范围,尽可能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3)工程措施这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4)应急性措施每年69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四、总结洱源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存在明显的规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的地步灾害较为发育且活动较为强烈,灾情、险情均较重,而东部地区地步灾害发育及活动相对较弱,灾情、险情相对较轻;从时间上看,灾害主要形成、活动于降雨集中的每年5月10月,其中6月9月为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活动最为集中、强烈的季节.泥石流的治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有不断解决泥石流灾需现存的问题,做好灾害的监督和预警工作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分析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出一套针对于该地区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减少灾需发生并保护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云南省洱源县自然灾害野外调查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