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城区提能级镇区强功能工作方案.docx
-
资源ID:1525319
资源大小:18.7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度城区提能级镇区强功能工作方案.docx
2024年度城区提能级镇区强功能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镇体系布局,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和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构建支撑有力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围绕全市“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工程”,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城乡融合行动和城乡建设提质工程,强化中心城区引领性支撑、融合发展制度化支撑、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撑、乡村振兴基础性支撑,促进城区、县城、乡村三个板块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可感度。聚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着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弱项,统筹推进城市标准化行动,拓展城市空间、完善人居环境、畅通交通组织、增强承载能力、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治理水平,更好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和各县城县域经济枢纽作用。开展小城镇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巩固提升重点镇建设成果,以乡村振兴示范镇、历史文化名镇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着力培育建设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提升服务“三农”的综合能力,发挥旗区连城带乡节点作用。三、主要任务(一)提升中心城区能级1.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坚持城市体检先行,细分城市体检单元,从住房到小区、社区、街区、城区,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出发点,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加强建筑设计管理,加快补齐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编制完成XX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整体设计、一体打造,明确实施区域、更新方式、实施时序等内容,按照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精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开展功能修复,彰显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严防大拆大建、过度建设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促进城市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XX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市城管执法局,XX区政府)2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向提升质量效果和长效管理转变,坚持“一区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启动实施14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4.1万户。引导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加快补齐充电设施、停车设施短板,同步实施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逐步健全房屋全生命周期使用管理制度。鼓励相邻小区及周边区域统筹规划、联动改造、设施共享。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推动社区卫生、养老、托幼和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完善,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体育局,XX区政府)3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为目标,实施师范路拓宽改造、包茂高速XX北出入口交通改善工程,启动西环线杜家沟至小我沟、尹家沟至裕丰桥立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以建设“环线+网络状交通廊道”为骨架的中心城区道路路网为目标,谋划论证储备一批市政道路项目。探索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一体化实施,结合新区、高新区建设和旧机场片区开发,因地制宜布局建设综合管廊,推进道路交叉口渠化建设,大力发展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启动刘万家沟、文化沟等10条中心城区山体沟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城区道路窖井盖专项整治,彻底解决客井盖残缺破损、坑洼不平、防护不周等问题。(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XX区政府)4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地方立法,建立符合XX实际的制度技术标准体系,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开展城市内涝排洪管网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完成不达标雨水管道扩容改造、清淤修复、易涝高风险点治理、高精度地形测绘等工作。全力抓好55个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方塔海绵城市样板片区和枣园、桥沟、大硬沟3个示范片区建设。牵头单位:市海绵办(市住建局);配合单位: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单位5 .营建城市公共空间。深化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中心城区绿化提升、南泥湾机场道路绿化带改造提升项目,强化城市绿线、古树名木保护,加强乡土植物应用,建设一批居民身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建成区绿地率233与。积极筹划、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平时”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应急管理局、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XX区政府)6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XX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国家报批,加强枣园、杨家岭、桥沟3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管控,保护街区历史肌理、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改造不协调建筑和景观。加强历史建筑管理和修缮,历史建筑挂牌率、测绘建档率动态达到100%o进一步完善优化旅游景区周边交通标识标牌,改善景区周边交通、停车、充电环境,提升旅游公厕建设管护水平。(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XX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区政府)7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市、区及行业统筹协调,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监测预警平台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推行城市管理“马路办公”,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XX区政府)8 .提高城市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城市运行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内涝防治、城市道路桥梁、窖井盖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市区隧道维修改造、桥梁护栏升级改造及附属设施维修、路灯改造等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水平。重点实施6个中心城区易涝点整治工程,完善内涝防治抢险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应急抢险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积极争取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XX区政府)9 .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度,争创更多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区,中心城区集中打造2个示范街道、3个示范社区、4个示范校园、2个示范医院、5个示范商超、4个示范景点、5个示范餐饮店,完善更新分类投放设施,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管理,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升级进位。实施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路桥等配套工程,实施XX市垃圾处理场新建100吨DT膜浓缩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依据XX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指导XX区加快实施XX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场建设项目。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确保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机(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XX区政府)(二)提升县城能级10 .开展县城体检更新。以XX县城市体检省级样本县城为示范,在全市县城开展城市体检。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对县城既有建筑、低效用地、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开展全面体检评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科学编制实施计划,精准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县城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各县(市、区)政府11 .完善市政交通设施。实施县城路网提质增效工程,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鼓励发展慢行交通系统。开展县城道路照明盲点暗区整治和节能改造,大力推进县城配覆停车场、景观路段路侧停车设施升级改造、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库。推动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停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鼓励在已建停车场(库)、酒店商圈、旅游景区配建充电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序推进县(市、区)汽车客运站建设改造,引导绿色低碳出行。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12 .提升管网建设水平。推进县城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与更新改造,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加快老化供水管网漏损检查和改造,持续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持续推进雨污水管网混接错接改造,逐年提升污水管网覆盖率,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与。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完善堤线布置和河流护岸工程,合理新建和改造县城排洪管网、泵站等设施,全面消除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进一步扩大燃气应用领域及普及率,全面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推进老化供热管道改造,促进热源调配优化分配建设及多热源联网联供建设,提高集中供暖比例。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各县(市、区)政府13 .强化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县城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抓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环卫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作业队伍配备。以公厕补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完善旅游景区、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固定公共厕所及移动式公共厕所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园林绿化增量提质,编制并有效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大力开展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黑臭水体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基本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14 .加强信息物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县城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县级5G网络具备异网漫游功能、“双千兆”网络全覆盖。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健全县域商贸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建设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智慧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15 .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实施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31个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转型,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建好吴起、子长、洛川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一批县级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新建或改建一批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儿童之家,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孵化1家儿童类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评估和服务工作。依托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设施。合理布局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殡葬服务设施,改造老旧殡仪馆,努力实现县级殡葬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o完善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