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2024年学校校长书记(教育系统)专题党课学习讲稿.docx
-
资源ID:1522212
资源大小:35.2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1篇2024年学校校长书记(教育系统)专题党课学习讲稿.docx
11篇2024年学校校长书记(教育系统)专目录篇一、党课:努力在打造思政“金课”上下更大功夫2篇二、2024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6篇三、党课: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篇四、党课:贯彻落实廉洁准则争做四有好老师16篇五、学校主题教育读书班专题党课讲稿22篇六、2024年教育系统专题党课讲稿25篇七、党课: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抓好人才和青年工作,在砥砺前行中逐梦未来.用实干实绩唱响青春之歌32篇八、党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更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7篇九、党课: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45篇十、2024年教育系统专题党课讲稿59篇十一、教师党员主题教育专题党课67篇一、党僵:努力在打造思政“金课”上下更大功夫各位老师,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切实在立德树人中实现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提高质量,在凝聚师生、引领社会上发挥应有作用,努力在打造思政“金课”上下更大功夫。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以供各位老师参考。一、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筑牢'培养什么人”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我们必须亳不动摇地守好这一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地举旗定向,引导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面前要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信者和捍卫者。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地站在意识形态战线最前沿,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引领力。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原则,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加强对校园讲座、论坛、报告会、学术沙龙、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确保讲座、论坛、报告会、学术沙龙、社团等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促进学术繁荣的阵地,绝不留管理死角和盲区。三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当前,文化形态、媒介生态、传播样态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爱国意识培育独立精神、以真学实干增强话语自信,以自觉话语斗争破解西方社会思潮的魅影,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对西方理论进行创新性转化,构建具有全球影响的话语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二、创新立德树人方式方法,回应“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引擎作用,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改革创新中开创立德树人的新局面。一是加强教学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思政小课堂”发力,向“社会大课堂”拓展,在“三全育人”体系下全面履行为党有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二是加强载体创新。建设运营好高校思政类网站、公众号等,把科学理论、重要观点融入典型事件、热点事件分析,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机制创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和现实需求,创新师生互动机制,采取灵活生动的方式,突出教育重点,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教育各环节。整合多方力量,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创新。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导网络空间,设置网络议题,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旗帜鲜明地弘扬网络正能量。三、唱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旋律,彰显”为谁培养人力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有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性,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高校“为谁培养人”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一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宣传英模感人事迹,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师生情感共鸣,强化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充分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精品,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哺育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化课程设置,打造“互联网+”宣传教育平台,丰富实践教育活动,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要教育引导高校师生认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在对外宣传、学术交流、论坛研讨等活动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三是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当今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生产,人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高校承担着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重要使命,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优势,采取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掾和科技服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第二、2024年学校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关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堂一、担当政治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思路,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主义革命。二、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主要论述发展从2013年到至今经历了党风廉政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转变,主要有5个阶段:(一)提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二)强调第一责任人职责。2015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没抓住。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党委(党组)不能当“甩手掌柜”,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力、。要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责任。(三)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时,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条例(2015年修订版)第114条对“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有关情形作出处分规定。这意味着,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党委肩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正式写入党内法规的刚性规定。相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内涵更丰富全面,责任的范围更宽,不仅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涵盖在内,还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管党治党必须全面从严,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心议题,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四)十九大党章明确全面从严治党与主体责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铁笼上,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总关节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并且将党的建设四项基本要求丰富为五项,全面从严治党单列一项。全面从严治党列为党的五项建设之一党的建设包括: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五)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作出深刻总结。突出强调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密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报告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同时也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住落实责任这个“牛鼻子”,体现了对管党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