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
-
资源ID:1498624
资源大小:14.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
在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健全完善村级运行工作机制,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为目标,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创新实施“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通过常议事、议常事,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探索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发动群众参与,畅通表达渠遒是前提乡村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各类矛盾问题易发。要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摸清群众所思所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通过“议题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公示”3个步骤畅通问题收集渠道。在议题收集上,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微网格员人熟地熟等优势,及时全面了解联户群众的微心愿、小纠纷、烦心事。群众提交议题方式方法不限、内容不限,通过电话和微信就能将议题提交上去。在议题确定上,根据议事收集情况,随时召开支部会议,分析研判上会议题,拟定解决方案,其他未确定上会的议题也会有专人及时向提议人反馈办理情况。在议题公示上,会议召开前将会议议题、会议时间告知参会人员,保障参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解决方案,确保问题早上会、早解决。诉求一旦得到组织的回音,群众就会更加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对组织敞开心扉。二、发动群众参与,充分议事讨论是关键群众提交的议题由群众共同商议,不仅能够充分汲取其智慧、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其对议事结果的认可度。“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通过“通报工作、酝酿讨论、两委'商议、形成意见、乡镇点评”5个环节规范了议事程序,实现“三个更加”:议事主体更加广泛,包含村“两委”干部、监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以及乡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最大程度覆盖乡村治理涉及的各类群体;议事方式更加灵活,各类群体通过视频或委托等方式参与议事,既节约时间成本,又提升工作效率;议事功能更加广泛,不仅具有议事功能,同时还增加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安排部署村内各项事务、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事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等多项功能。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各村每周召开一次议事会。群众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到后来放开说、商量着办,大家参与度越来越高,参与议事的群众都能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议事能力得到提升。更为可贵的是,村民通过议事共同学习理解政策、同步掌握节点进度,实现由“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大幅提升组织号召力。在全县开展“全域国土绿化”“三通一规范”“五清五拆五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疏浚河渠、培土路肩、清理不合规合同、拆除各类危房违建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我的家乡我建设”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共识。三、发动群众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并不是放手不管,相反,这对做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让群众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又要搭建公共平台,让群众说事议事论事,提出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力量,动员大家一起干起来,把方案变成行动、化为现实。只有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难题,才能形成“群众的事情群众议一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良性循环。“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通过“建立台账、公示报备、三级联动”3项措施确保议事结果高效落实到位。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依靠自身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交乡镇一级平台研究解决,对乡镇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可提交县级平台派单处理。对村级提交的事项,县乡按照“13710”原则,实行限时办结,无缝衔接“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联动机制,也带动形成“网格全覆盖、信息全支撑、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全科网格。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在参与讨论村内事务中保证了党员群众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实现了有事找组织、小事不出村。全县累计讨论议题13000余条,化解问题难题2000多个,2022年“三零”创建综合成绩位居新乡市第一位,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四、发动群众参与,建强基层队伍是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没有一支团结有力的干部队伍,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取得实效。“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重点围绕“建强村党支部书记、党员、村民代表”3支队伍,监督保障制度走深走实。在党支部书记管理上,持续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分类定型,通过“引领型”育品牌、“潜力型”抓帮扶、“守摊型”促转化、“问题型”强整顿,分类画像、照单开方,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在党员队伍管理上,通过教育培训、定期观摩评比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在村民代表管理上,规范推选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及时按照程序更换。同时,坚持德治扬正气、法治强保障、自治激活力、数治提效能,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人民观审员、“三零”村激励等制度,积极构建“党建十大数据+全科网格"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在基层项目资金使用上,优先保障发展意愿强烈的村,倒逼各村干群队伍心无旁鸾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抓住强化党的领导这个核心,紧扣“多元共治”这个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根本,将征求民意、讨论决策、监督落实贯穿于全过程,既鲜明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观点,又较好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是打开乡村善治“幸福门”的“金钥匙”。汇报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县财政局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心得2023年5月,组织选派我到X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光荏苒,转瞬即逝,我的驻村生活已有一年之久,回首过去,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使人感慨、令人回味。为了更好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我不断深入学习,加快角色转变,严格落实“一宣六帮”要求,认真践行驻村工作“八法”,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一、党建引领,让基层组织强起来。村党支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X村党支部凝聚力,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在认真分析村“两委”班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村“两委”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建议,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机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线上线下多形式丰富支部党员学习活动,坚决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应付。同时,科学制定发展党员规划,注重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持续为党员队伍充实“新鲜血液”,大力培养村党组织后备干部,明确专人负责党建工作,确保党组织建设有力有序。自驻村以来,组织开展集中研讨学、考察交流学、现场教育学等活动30余次,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40余人次,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人,发展党员1人,培育后备干部2名。组织支部党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个,开展党员志愿活动30次。二、培育产业,让群众生活富起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实现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我积极鼓励群众以流转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产业,动员群众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当中。驻村以来,我会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谋划、积极探讨如何推进强村富民举措,坚持集中连片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引进中药材连翘种植90亩,套种油菜60亩、艳椒66亩,鼓励群众流转土地120余亩,流转土地资金达9万元,带动群众务工60余人次。鼓励支持懂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党员带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能人大户种植吊瓜50亩,肉牛养殖15头,养羊30头,林下养鸡1000只,稻花鱼养殖20亩。同时引进大户种植中药材茯苓100亩,带动脱贫户就业30余人。为进一步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积极向上级申请产业路建设资金88万元,修建产业道路2.2公里,将惠及X村150多户700多名群众,极大地提高了农耕地的生产管理水平,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乡村振兴。三、移风易俗,让乡风民风美起来。乡风文明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征求群众关于文明村寨建设的意见和想法,我时常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组织召开院坝会和群众会汇总梳理意见建议形成文明准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制定以公益参与、敬老抚幼、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巩固柘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比”活动,组织开展户内卫生评比活动,评比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同时以志愿活动为载体,以文明实践积分制为抓手,建立“积分超市”,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转化为相应积分,以户为单位按季度开展积分管理,群众所得积分可到“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全面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让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四、心系群众,让为民服务暖起来。我时刻谨记“要从百姓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起”。驻村以来,始终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真心诚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积极主动参与群众生产生活,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所需所求,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为巩固脱贫人口家庭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我和驻村干部及村“两委”常态化开展防返贫预警监测工作,全面排查因病因灾因学以及突发意外事件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制定实施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在严寒天气,我认真履行安全保障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全村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幼小儿童等群体全覆盖地走访,及时落实相关安全保障政策。驻村以来,为2名困难中职三年级学生申报雨露计划助学金1900元,为村里3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资金3740元,帮助群众申请跨省交通补贴65人次,稳岗补贴12人次,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之后的驻村工作中,我将牢记初心,钾足干劲、真抓实干,在加强党组织建设、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实干担当的践行者,找准为民服务的着力点,在X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