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x
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带动、盘活资产资源,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门路,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满盘活”。一、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头雁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度任务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明晰时间表,确定任务书。注重从文化程度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热爱农村工作的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训计划,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等内容精心定制培训“套餐”,精准提升能力素质。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会、座谈会、现场观摩推进会等,通过结合各村年度工作计划,现场调度有关指标完成情况,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指标,列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和“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倒逼各级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农经站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对闲置资产、资源、劳力、人才进行摸底。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指导各村制定完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增收渠道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准产业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激励、组织引导等措施,促进土地流转,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集体持续增收的新亮点,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土字号”“乡字号”系列农产品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八种模式”在全县推广。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通过“日访夜谈”“板凳会”“屋场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共商共建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共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余次。三、突出制度保障,夯实“发展基石”。持续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全方位、全过程的扶持,优化政策扶持机制,先后印发了*县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县2024年度集体经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鼓励各乡镇、各村结合实际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围绕产业发展致富,全面组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在推动乡村建设行动中当表率、作贡献。完善领导干部包村、部门联村、干部驻村等各项制度,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工作队,明确工作队考勤管理、关怀慰问、考核奖励、补助报销等工作管理机制,立足村情村貌,长远谋篇布局,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变,引导后盾单位帮助谋划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扎实推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同时,每个月对各乡镇各村的集体经济入账情况进行汇总,不定期进行督导、通报,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落后的乡镇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下一步,*县将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扎实作风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发挥好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资产、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服务成员、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二是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一村一策”研究制定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三是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渠遒。以发包、租赁、服务、托管为主要增收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四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组织1-2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管理培训班,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储备人才力量。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材料近年来,*县*镇枳极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法路径,开创''党群同心、服务贴心、生活舒心”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强化制度体系,增强善治组织之力。一是织密组织体系。实施机关干部包村联片责任制,每个行政村由1名党政班子成员联系、1名镇干部帮包,指导镇村发展治理。探索推行党员包胡同制,组建*4个党建联合体,管区书记兼任联合体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委员,构建“镇党委一党建联合体一村党组织一党员胡同长”四级组织体系。二是规范制度管理。打造“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模式,制定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村级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村两委当众“亮家底”并现场接受党员和群众代表提问。三是加强队伍培训。建好用活镇级党校,创新举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系列培训班,组织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级网格员系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网格化治理大平台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持续更新党员干部队伍推动镇村治理的观念方法。二、强化阵地打造,增强善治协同之力。一是提升“网格”服务水平。健全“日汇总、周调度、月通报”闭环处理机制,建立服务需求、项目、资源“三项清单”,推行群众“点单”、村组''派单”、网格员“清单”服务模式,最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累计对接群众需求服务*余次,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机二是打造“小院”服务载体。坚持预防在先、化解在早,打造“为民小院”服务载体,内设常驻、轮驻、联系等窗口*个,配备工作人员*名,完善线索收集、调处化解、跟踪督办等事项流程,依法受理、调解群众和其他组织申请转办的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查解决各类问题纠纷*件,开展群众帮办服务*次,服务群众*余人。三是创建“品牌”调解队伍。广泛吸纳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调解志愿服务队,聚焦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用“百姓话”述“百姓事”,用“小故事"讲''大遒理",使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信访隐患*项、群众纠纷*件。三、强化引领带动,增强善治创优之力。一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跨村联建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化散为整、聚合资源,挖掘培育锻压钩扣五金配件“小而优”集群,建成全县第一家木器加工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吸引*家家具企业合作共享、抱团发展。大力实施*养殖共富项目,养殖占地*余亩,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增加村集体收入*余万元。二是加力整治人居环境。聚焦人居环境全域提升,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月度攻坚任务清单制,定标明责、持续攻坚,高标准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紧扣“老人健康生活、儿童幸福成长、妇女价值实现”的需求导向,组织团委、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单位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余次,受众*余人次。积极探索“暖心食堂”养老模式,建设*村暖心食堂,聚焦村内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为*余名70岁以上老人提供集中就餐和上门送餐服务。下一步的工作中,*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织密基层治理网络、优化共建共治机制、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三项举措”,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基层治理实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