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docx
乡镇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搞好新时期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做好以工代赈建设工作,将极大地改善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进展,增加农夫收入,对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动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进展,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做好今后五年内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库,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县*关于抓紧编制扶贫以工代赈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围绕鸭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进展蓝图及建设重点,围绕我镇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结合鸭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本扶贫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范围涵盖全镇的26个村。三、规划期限本规划编制年限为2006年至20xx年。其次章基本状况及现状分析一、自然经济概况鸭田镇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望云山北麓,毗连新化县,距隆回县城76公里,312省道横贯东西。全镇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700米,下辖2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2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56人,7344户。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半山区半丘陵区,气候温柔潮湿,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1185小时,年均气温12.4°C,年平均降雨量1480毫米,无霜期230天。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溪落差大,但流量校境内土地构成的显著特点是:山地多、平贩少、农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全镇耕地总面积20418亩,其中水田17864亩,旱土2554亩;林地总面积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木材蓄积量约12.5万立方米。境内土地肥沃,又属富硒地区,进展农业极为有利,种植业是全镇经济的主要支柱,盛产优质富硒水稻,相宜种植药材、茶叶、花卉和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瓷土资源,品质稳定,质地纯净,是生产陶瓷和高级墙地板砖的上等原料,已探明储量在7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达2000万吨。二、“十五期间扶贫以工代赈建设支配执行状况建国50多年来,特殊是自1984年国家实施以工代赈扶贫战略以来,鸭田镇在国家、盛市、县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一重点,坚持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着眼近期解决温饱、长远脱贫致富奔小康,开展以工代赈建设。1、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投入、建设状况:“十五期间,我镇共批准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个,支配投入以工代赈资金90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涉及交通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至20xx年底,全镇累计完成以工代赈投资90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40.5万元、地方配套49.5万元(群众无偿投劳折资10万元)。新建和改建马路17公里,其中村级道路路基改造4公里、新修村级道路13公里,新建桥梁1座;水利建设方面,新建渠道1公里,建*畜饮水工程2处,其中引水工程2处,解决了600人的饮水困难,并复原、改善和新增浇灌面积2100亩。2、“十五期间我镇以工代赈效益状况:通过扶贫以工代赈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展,对加快我镇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xx年,全镇GDP达到4680万元,农业总产值3158万元,粮食总产量866万公斤,财政收入287.7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985元,农夫人均产粮324公斤。农村肯定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9880人削减到7800人,肯定贫困面由38%下降到30%,全镇整体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3、“十五期间以工代赈的详细做法与阅历:(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领导小组,特地负责以工代赈支配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详细问题。(2)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严把“四关。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把好项目关;严格资金拔付制度,把好资金关;加强监督检查,把好工程质量关;每个单项工程结束后,都要对工程量和资金运作状况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结论,严把审计关。(3)因地制宜,统筹支配,坚持四结合。坚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工代赈与其它工程相结合,集中力气形成合力;坚持改善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三、现状分析1、比较优势分析:纵观参考手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