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预应力管桩工艺试桩施工方案.docx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况-1-2.2 试桩地点-2-2.3 工程地质条件-2-2.4 水文地质条件-2-2.5 主要工程数量-2-3试班目的-3-4施工组织安排-3-4.1 施工组织机构-3-4.2 施工人员进场情况-3-4.3 投入试桩的机械设备-4-4.4 投入试桩的测置、检测仪器设备-5-4.5 预应力管桩的采购与验收-5-5试桩总体方案-6-5.1 施工工艺-6-5.2 施工方案-7-5.3检查验收-12-6施工中注意事项-13-7安全、环保保证措施-13-7.1 成立安全环保领导小组-14-7.2 主要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14-7.3 安全保证措施-14-7.4 环境保护措施-16-8文明旅工措施-16-1编制依据(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2)铁道部颁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经规标准2005110);(3)铁道部颁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武黄城际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图号:武黄城际施(站)-03-0K武黄城际施(站)-03-02、武黄城际施(站)-03-03);(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6)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华容南站设计范围为DK37+400DK37+800,前后接路基工点。其中DK37+400+500、DK37+650800为松软土地基路基,长300m。本段路基地基处理采用PHC-AB300-70预应力管桩加固,桩径0.:加,桩间距1.82.3m,桩长1723.4m,按正方形布置。桩顶设C30钢筋混凝土桩帕,桩帕边长1.0*1.0m,碎石垫层厚0.6m,内铺设一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每侧回折不小于2.0m,抗拉强度不小于250kNm.(描述一下所试桩的4根桩的桩长、间距)预应力管桩担负着主体工程主要的荷载,因此,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是本段路基工程的重中之重。2.2 试桩地点根据目前管段征地情况和所具备的各方面施工条件,经研究决定选择在DK37+650进行试桩,本次试桩4根,桩编号分别为1T2、IT3、1-14、1-15,1-12、1T3不设桩尖进行试桩,174、1-15设桩尖进行试桩。见表2-1试桩统计表及附图-管桩布置图表2-1试桩统计表部位桩号原地面高程桩顶标高桩底标高桩长底部地基DK37+6501-1223.4m粉砂岩1-1323.4m粉砂岩1-1423.4m粉砂岩1-1523.411粉砂岩2.3 工程地质条件此处地质自上而下依次为:(2)2-2粉质黏土,可塑,o0=180Kpa;(2)2-3粉质黏土,硬塑,0=180Kpa(5)1.-1.K-E泥质粉砂岩,4,。0=200KPa;(5) 1-2K-E泥质粉砂岩,W3,o0=300Kp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o2.4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埋深1.53.5m,不发育。地表水向低洼地段以及低洼段孔隙水侧向排泄,导致低洼地段地发常年积水,形成小范围沼泽地或湿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无化学侵蚀性,碳化环境为T2。2.5 主要工程数量表2-2主要工程数量表项别单位数量备注刚性桩网结构管桩<PHC-AB300-70)(桩径0.3m)孔3346不含DK37+550650段地基处理数量m68419桩帽C30混凝土m31037HPB235级钢筋kg138826钢板Kg7863碎石垫层m36609双向经编土工格捌250KNmm2134373试桩目的3. 1验证机械性能,选择合理的机械配备;4. 2验证工艺流程,总结出有关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参数、施工工艺、试验检测等,具体指导后续预应力管桩的施工;5. 3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确定检测方法;6. 4对地质情况核验。4施工组织安排4.1 施工组织机构本次试桩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武黄城际铁路二标项目经理部四分部架子一队组织施工,四分部对本次试桩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管理、组织指挥、内外协调。施工组织机构见图4T施工组织机构图讥4.2 施工人员进场情况见表4T施工人员配备表。表4-1施工人员配备表工种姓名工种人数技术员陈大娜电焊工陈涛施工班长杭尚义起重机付小勇机长刘国京普工李继高等主机刘涛合计12图4-1管理机构框图测量部.刘兵4.3 投入试桩的机械设备见表4-2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表4-2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额定功率(MO性能备注1柴油打桩锤JW731fi7.3T良好2打桩架D180281良好3柒油机组100CP371100良好4251吊车QY301150良好5推土机TY2301175良好6振动压路机YZTK25C1130良好7装载机Z1.5011e4良好8电焊机BX1-1351良好9电焊机KRIH5001良好4.4 投入试桩的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见表4-3测量及检测仪器设备表讥表4-3测量及枪测仪器设各表序号仪罂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稳定状态1全站仪NikonDTM-532台1良好2水准仪DSZ2台2良好3塔尺5m信合金尺把2合格4.4预应力管桩的采购与验收本工程使用的预应力管桩全部采用外购,管桩运至现场后按要求进行验收,预应力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外观质量和外观质量检验见G表4-4预应力管桩的外观质量检验表讥表4-4预应力管桩的外观质量检验表项目产品质量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粘皮和麻而不允许局部枯皮和麻面累计不大于桩身总计面积0.2%;每处粘皮和麻而的深度不得大于5m,a应修补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不大于桩身总计面积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大1.i10mm,且应修补桩身合漏浆不允许漏浆深度不大于5回,每处渗漏长度不大于100e,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5乐且应修补混浆深度不大于5nun,每处渗漏长度不大于300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JI应修补局部磕损不允许«5损深度不大于5e,每处面积不大于20cm且应修补曲损深度不大于IomnI,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且应修补内外表面漏筋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所裂纹不在此限端顶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上和硕应力钢筋锹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筋、脱头不允许桩套箍凹陷不允许凹陷深度不大于5mm凹陷深度不大于IOnun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桩头及食而与桩身结合面漏浆不允许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温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空洞和蜂窝不允许5试班总体方案5.1施工工艺试桩采用锤击法施工,施工工艺见图5T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设计桩长17m23.4m,桩间距1.8In2.3m,共进行2组4根桩工艺试验。(所试桩的班长、间距详细写)预应力管桩型号为PHC-AB300-70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预应力管桩终锤标准:至设计桩长,当落锤高度已达规定最大值和每击贯入度小于等于2mm时停锤。当在设计桩长内遇到硬层时,采用桩尖引入法,满足最后Im的沉桩锤击数大于300击或最后10击的贯入量不大于2cm的要求,可不再沉桩。接桩均采用钢端板焊接法焊接,焊好的接头应F1.然冷却后方可施打,焊接处的强度不应低于出厂的强度。管桩施工完毕后,采用小应变动力检测。5.2施工方案5.2.1场地平整首先清除表土,整平碾压,确保打桩机在施工场地上行走不陷机,施工时机械不沉降,一般以15t压路机静压不陷机为标准。5.2.2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根据轴线控制网点所标示工程桩位坐标点(X、丫值),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核样,保证工程桩位偏差值小于d4,并以工程桩位点中心,用白灰按桩径大小画一个圆圈,以方便插桩和对中。工程桩在施工前,根据施工桩长在匹配的工程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5.2.3桩机就位桩机行走时,将桩锤放置于桩架中下部以桩锤导向脚不伸出导杆末端为准。根据打桩机桩架下端的角度计初调桩架的垂宜度,并用线坠山桩帽中心点吊下与地上桩位点初对中。5.2.4管桩起吊、对中和调宜管桩应由吊车将桩转运至打桩机导轨前,管桩单节长W20m转运采用专用吊钩勾住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管桩单节长20m应采用四点吊法转运。开始原地面处理工地检验测量放线购买桩运桩吊桩对位接桩、沉桩循环是是沉枇作业循环图5-1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管桩摆放平稔后,在距管桩端头O.31.(1.表示桩长)处,将捆桩钢丝绳套牢,一端拴在打桩机的卷扬机主钩上,另一端钢丝绳挂在吊车主钩,打桩机主卷扬向上先提桩,吊车在后端辅助用力,使管桩与地面基本成45°60°角向上提升,将管桩上口喂入桩帽内,将吊车一端钢丝绳松开取下,将管桩移至桩位中心。对中:管桩插入桩位中心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插入地下3050cm,桩身稳定后,调正桩身、桩锤、桩帽的中心线重合,使之与打入方向成一直线。调直:用全站仪测定管桩垂直度。全站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机移动和打桩作业影响的位置,保证两台全站仪与导轨成正交方向进行测定,使插入地面时桩身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5. 2.5打桩打桩开始时应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再按规定的落距锤击。锤击宜采用重锤低击,坠锤落距不易大于2米,柴油锤应使锤芯冲程正常。打桩过程中,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打桩,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解决:贯入度突变;头混凝土剥落、破碎、桩身出现裂缝;桩身突然倾斜、跑位;地面明显隆起,临桩上浮或位移过大:PHC桩总锤击数超过2500;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6. 2.6接桩管桩接桩,采用焊接接桩,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Omo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应保持各节桩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2mm,上下节桩轴线偏斜不应大于0.3%,并应使各节偏斜反向错开。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坡口处露出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