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传统文化之乐安东湖滚傩神(2024年).docx

    • 资源ID:1445022       资源大小:10.1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文化之乐安东湖滚傩神(2024年).docx

    乐安东湖滚傩神乐安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位于江西省中部腹地,东接抚州崇仁县,西依吉安永丰县,南靠赣州宁都县,北邻宜春丰城市。乐安屈山区,峰峦叠起,森林茂盛,境内有道教圣地大华山(又称华盖山)、被誉为“千占第一村”的流坑、民族英雄文天祥幼时读书的石桥寺等名胜占迹。颜真卿、汤显祖、徐霞客、文天祥等等历代文人留下不少碑文诗赋。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傩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乐安傩舞分三种流派:牛田镇流坑村的“玩喜”、敖溪镇岁山村的“打戏头占”和增田镇东湖村的滚傩神。其中,以东湖滚傩神最具特色。主要表演节目有鸡嘴、猪嘴、板叉、唱文戏、捉鬼、牛魔王、七星、踩爆竹等。动作占朴粗犷,刚中有柔,变化频繁。基本动作有“报步”、“踢腿蹲裆”、“反弹射箭”、“拂脸甩手”等,还有独特的用于避“邪”的“三关手”、“五辽拳”、“掌决”、“剑决”等。增田镇东湖村位于县城南面30华里处,其沙前排自然村现有人口170余人,全部姓杨。杨姓氏族世代流传着一种近年历史的古老跳傩仪式,当地人称为“滚傩神”。滚傩神的仪式授规森严,概不外传,且一般不主动外出跳傩,即不请不跳。东湖“滚傩神”的面具、服饰、表演等颇具特色,主要是为了驱邪纳福保平安,而非娱乐性。沙前排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八年的傩神庙,庙上曾有一幅对联“傩驱瘟疫丁盛畜旺,神佑乡里邑立村宁”。东沏滚傩神占朴原始,它所独有的“猪嘴”、“鸡嘴”造型动作十分罕见。有专家推断东湖滚傩神是西汉年间流行的“猪头打鬼”的演变产物,是至今唯一幸存的最占老的傩仪和傩舞之一,是国内傩舞中表现动物神的一个稀有品种,具有深远的学术研究价值。它的历史渊源、主要来历、表现形式、传承方法目前无法详证,是傩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因而,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这一傩舞品种,有利于保存和开发我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性、特殊性,有利于丰富民族文化宝库和填补傩文化研究的某些空白。“文革”期间杨氏族谱被烧毁,因而无法详证东湖滚傩神的具体起源年代。据当地老艺人杨毛生(1918年-2002年)讲述:过去跳傩的领班称为“先生”,一代仅一名“先生”,去世后才能另选人接班为“先生”。而在“文革”中被烧毁的傩书曾记载有24个“杨先生”,由此推断其流传历史有近千年。据流坑村董氏族谱记载:“后唐李存助在位年间(923-925年),董晋,字混成,仲舒之裔也,H广川涉陇西,居河中虞乡万岁里,耀明经,拜礼部郎中,持节使回纥。时宗立,授御史中丞,后封陇西郡公,配张、韦氏,俱增夫人,生四子值李氏政乱,避居临川之扩源,经宜黄流溪开洲”随同迁徙的还有杨、王等姓氏。后因流溪(今流坑村)人口发展过快,杨姓即移居王沙村(今属增田镇)。因氏族纠纷,杨氏先祖杨治然举家迁往今天的沙前排村,开基定居。北宋元佑年间,流坑村出了个大官董孰逸(监察御使,后罢珈返乡)。莹孰逸出使契丹时,带回一班傩舞子弟,在家乡流坑教习跳傩。因该傩出自宫廷,服饰华丽、丝乐齐全、热闹壮观,董氏家族就把从陇西传入的“滚傩神”逐渐遗弃。但杨氏因“山区多原气、畜多瘟疫”,为保人畜安宁,则将陇西传入的“滚傩神”视为本族传世“法宝”,逐代延续保存至今。东湖滚傩神的舞蹈动作(如“损步”、“反弹射箭”)与敦煌部分壁画相似,这可作为其发源于甘肃的一个佐证。东湖滚傩神规矩严格,历来是在杨氏家族内部传承,从不传于外姓人,而且传男不传女。跳傩人可以在兄弟、父子、叔侄之间传承。一般而言,上辈人演什么角色,其后代人也承演什么角色。有特殊才能的人方可被推选为“领班”,且可不受角色继承限制。东湖滚傩神在建国以后,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它进行过调查研究和介绍。如1984年前后历经数年的民舞调查,将“滚傩神”列入重要抢救对象,先后对其进行了文字记录、摄像、拍照,保留了丰富的资料。但是,由于当地经济比较贫困、信息相对闭塞,加上恰好杨毛生等三位跳傩老艺人均无儿子,村人迷信地认为学跳傩会没有后代,以至中青年人都不愿学跳傩。随着几位老艺人的去世,现仅有一位学了一点的70多岁的老农和一位由县文化馆出资助学而乂已经外出打工的年育人,后继乏人。村中“傩神庙”已倒塌20余年,无钱重修。村民们对恢梵傩舞活动心灰意冷。许多原来留下来的面具、器械、乐器、服饰、符书等,或遗失,或破烂陈旧,或虫蛀发霉。如不加紧抢救保护,东湖滚傩神的命运令人忧虑。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文化之乐安东湖滚傩神(2024年).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