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十四五”“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docx
-
资源ID:1437202
资源大小:42.47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忻州市“十四五”“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docx
忻州市“十四五”“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1年10月第一章规划背景5第一节发展基础5第二节发展形势8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建设目标Il第三章聚焦服务市场主体打造“六最”营商环境13第一节聚焦市场主体突破发展打造审批最少的营商环境13第二节聚焦优化流程全程网办打造流程最优的营商环境15第三节聚焦服务一流创新生态打造体制最顺的营商环境17第四节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建设机制最活的营商环境20第五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22第六节聚焦政务服务提质升级打造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29第四章构建制度支撑体系30第一节构建以承诺制为引领的审批制度体系30第二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31第三节构建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体系33第四节构建以信息化为基就的共享共用制度体系34第五节构建以法治化为基就的政策保障制度体系35第六节构建以快速响应为基础的常态化政企联系制度体系37第五章保障措施38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38第二节加大财政支持38第三节强化督导调研39第四节实施专项考核39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持续在营商环境、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率先踵出一条“六最”营商环境建设新路,更好服务和保障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根据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山西省”十四五加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和忻州实际,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近年来,忻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表中央要求,对标发达地区做法,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18年我市获得用水用气、信用监管指标全省排名第I,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全省排名第2。2019年我市执行合同指标全省排名第2,营商环境考核全省排名第5。2020年12月24日,参考消息以题为“古城忻州:世界目光中的发展热土”对我市“用绣花功打造营商环境''进行专题报道。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自2015年以来共取消87项职权事项,下放管理层级9项,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项61项,调整62项,并对忻州市直部门权责清单进行相应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出台忻州市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方案,切实防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出台。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行不见面阳光市批,强化审管衔接,形成了忻州特色的“7+X”制度体系,审批提速、服务提质、效果明显。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不在外资准入上设门槛,精简申报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力宣传营商环境相关法规,同步开展与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充分显现,为我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释放了空间。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目前全市34个部门3835项权利(其中行政许可类339项、行政奖励类94项、行政确认类80项、行政征收类10项、行政强制类109项、行政处罚类2943项、其他权利类244项、行政裁决类9项、行政给付类7项)已全部公开,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推动向开发区赋权。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根据山西省加快向开发区赋权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形成市级赋权目录共1370项,县级赋权目录1880项,做到应赋尽赋、应领尽领,努力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具有忻州特色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忻州市营商环境考核办法(试行),将营商环境考核纳入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有力推动了以考促进、以评创优。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对标国际一流,全市域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打造“承诺忻州”品牌。大幅压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形成了“承诺后预审、开工前审验、竣工后验收”的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忻州市贯彻落实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2020年行动方案,以政府统一服务为先导,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简化合并保留的审批事项。成立企业承诺制改革代办组,减少企业跑动次数,达到惠企、利企的初衷。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网上办理,实现环节精减至14个,时间压缩为54个工作日;除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工本费外,申请主体无需缴纳其他费用。出台忻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全面开展联合验收工作;不动产登记系统已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已全面实行电子施工许可证。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获得新成效。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贯彻落实政务信息化建设“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要求,构建了“一局一公司一中心“政务信息化“品字型''管理架构,确立了“6+1”数字政府建设路径,联通省级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市级可“全程网办”的行政审批事项达到90%,市县平均超过80%o市县两级及开发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全面落地,市级平均划转事项285项,县级平均划转210项,平均划转率超过80%,未划转事项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统一集中至同级政务大厅办理,初步实现线上“只登一张网”、简易行政审批事项“一次不用跑”,线下“只进一扇门“、复杂行政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全域推行“一条热线管便民”,整合各级各部门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建设全市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举报热线,打造便民高效、一号对外的全市政务服务“总客服”。第二节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驱动、靠公平竞争、靠转型升级,这些都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只有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让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依托开放优势、人才优势和经济实力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继续领跑全国,创造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北京、上海、深圳营商环境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特别是,2019年北京营商环境世界排名第28位,超过了东京和巴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真正的营商环境高地;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深圳“秒批”已经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营商环境名片。东三省、中原地区、西部地区奋起直追,在降成本、促投资、优服务、提效能、转作风等方面不断推出新招实招,大力营造有利于“筑巢引凤''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有的城市部分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零门槛落户”西安、“人在干云在看“贵阳带动地区招商引资、纳贤引智效果显著。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我省实现从0到4项全国标杆指标的突破,成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提升最快的省份之一。可以说,全国各地新一轮的发展竞争正在由过去比政策、比资源、比土地转向比环境、比信用、比服务,归根结底就是比营商环境。当前,我市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布局调整期,处于抓机遇、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高质量转型发展突破期,处于打基础、提品味、强功能的城镇化建设加速发展期,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求相比、与国内一流地区先进做法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提升。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林武书记“对标先进、争创一流”,“逐项对标本行业领域全国前五名补差补短”的指示精神,立足忻州实际,全力优化经济生态,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和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以稳定的法制环境、规范的市场秩序、优良的政务服务和有效的要素供给,突出抓好政府部门、垄断企业、中介组织、企业家、员工、群众“六个群体”,推动建设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助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对标一流。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国内一流标准和国内外最佳实践,提升相关制度规则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全生命周期和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服务体系,增强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坚持公平法治。强化法治思维,用好法治手段,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市场准入,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推动普遍落实“非禁即入”,依法废止一切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坚持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反映普遍的“痛点”“堵点”“难点”,围绕市场主体保护、市场准入、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以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务实有效政策举措回应社会关切,让企业群众真正满意。坚持协同联动。强化顶层设计,打好政策“组合拳”,统筹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各方协作、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深度叠加、创新举措有机融合、企业群众得到实惠。第三节建设目标全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和国内最佳实践,健全完善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智慧监管,创优政府服务,提升数治效能,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近者悦、远者来”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到2021年末,全市营商环境总体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市县联动、合力攻坚的一体化推进“六最”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土地、人才、水电气热等资源要素供给质量显著提高,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县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90%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个人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我市首商环境短板弱项明显改善,力争1一2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到2023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30%以上,“互联网+监管”应用率超过80%,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广泛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机制活力和投资吸引力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在全省居前,力争3-5项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到2025年,“六最”目标全面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5()%以上,“互联网+监管”主要行业应用实现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