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docx
四、论述JS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7(浙江林大2009年研)相关试JS:(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辨析题,淅江财大2015年研)(2)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筒答题,浙江林大2010年研)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具体表现为:(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若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2)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圾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圾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坐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3)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涵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三、筒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上海财大2007年研)答:(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出.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2)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囚案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者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镇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3)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嫡立,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2使广大劳动人民Ji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江西加大2017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戟南师大2017年研)(2)如何认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华南理工2013年研)(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是什么?(西南大学2012年研)(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现的可能性.(华中农大2011年研)(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7为什么能够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华中农大2012年研)答:(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建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工“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Z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1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搐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黑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过渡时期茗路线实现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承要开端。国营企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流、生活稳定、劳动热情高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明显地表现出相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1952年,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结这些经给,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然灾吉、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出新出现两极分化、引导农重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塔产效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泯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舱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S1.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要因素;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承要的借鉴作用。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党在过渡时期的做路线和总任务的实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能够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浮意接受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一面。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居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3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理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籁。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奥本主义企堇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3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首都师大2014年研;舌岛大学2010年研)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曳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J(1)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含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责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斛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密本主义工商曳则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的方计.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具中国特点。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和平的方法跛利完成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评价1我国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更定了制度基础和政治保证。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以及工作方法上过于筒单等因索.也有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而产生的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和傀差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4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宁波大学2018年研)相关M题(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广东财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脸;(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主要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承要的意义.(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欧、积根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2工作方法上过干筒单;3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是:a.在社会主义经济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C,更豪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5适合中国特点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