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docx
-
资源ID:1401619
资源大小:17.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docx
苏州市工程建设项FI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Fl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苏建改发(2024)1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级市(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常态化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附件: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2024年5月29日附件:关于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为进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落实“余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常态化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整合政务资源、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强化招商、审批与建设等多方主体协同联动,优化项目策划生成,完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运行质效,扩大“拿地即开工”模式应用范围,推进“拿地即开工”模式常态化运行。二、实施范围苏州市范围内新供地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用地(涵盖工业用地项目和一般经营性用地项目)和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用地的建设项目。其他非新供地类型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参照“拿地即开工”模式,积极运用各类改革举措,加快项目推进。下列工程建设项目不列入“拿地即开工”模式适用范围:1 .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或者技术难度特别复杂的项目:2 .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3 .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三、主要内容“拿地即开工”是指时到未供地且有快速开工需求的工程建设项Rl,全面前移全过程审批服务的审批模式。在审批过程中充分利用项目准入评审、用地评审、上地出让或划拨完成前的准备时间和公告公示等法定期限同步办理各类其他审批事项。通过“前期介入+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招办代办”等方式,各审批部门及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对土地使用权证等容缺审查和公示,推行“投资管理、供地管理、建设主线、建设辅线”多线并行办理,先出具相应审查意见文书,待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项FI在满足开工前各项建设条件、管控要求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同步换发或按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法定许可证书,确保项目依法快速开工。四、适用条件1.拿地意向单位已办理完成企业登记手续(或取得企业名称预先登记)。2 .拿地意向单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信用基础,以自愿诚信、协同推进为前提,自行承担未能取得土地、未按告知承诺进行建设、项目出现重大调整产生的风险和损失。3 .审批事项属于市、县级市(区)各职能部门审批权限以内。五、发起主体1.以出让方式新供地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准入评审通过后,由拿地意向单位在充分知晓的情况下发起“拿地即开工”。4 .以划拨方式新供地的建设项Fl,由已确定的集中建设(代建)单位发起“拿地即开工”。5 .拿地意向单位、集中建设(代建)单位本着自愿诚信原则,按照约定,协同推进,统筹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六、实施时限“拿地即开工”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或取得土地批第后,即可办理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为止,具体计算时限如下:1 .以出让方式新供地的建设项目:工业用地项目自签订上地出让合同至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直接发包的不超过30个工作日,招标发包的不超过40个工作H:一般经营性用地项目自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至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超过40个工作日。2 .以划拨方式新供地的建设项目:自取得土地批县至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时间应不超过40个工作日。己提交“拿地即开工”申请的工程建设项目,确因设计、资金、招标等重大因素变化不能按期完成节点计划的,可申请中止“拿地即开工”服务,转入常规审批流程。七、实施原则1.提前介入、全链融合。从项目源头获取投资项目信息,产业项目从招商签约阶段启动,政府投资项目从策划生成阶段启动。相关部门、专职项目帮代办员会同拿地意向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按照“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分析可行性,制定项目报建计划,对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构建专项工作协调机制。3 .充分知晓、自愿诚信。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申请或约定,拿地意向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对告知承诺事项作出相应承诺。属地审批部门围绕立项填报、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承发包、施工许可申报等六大电点节点进行申报辅导,结合多线并行办理,为有快速开工需求的拿地意向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提供“余地即开工”指导服务。4 .容缺审查、高效衔接。各审批部门应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施容缺受理,提前开展审查服务。由容缺审查产生的审杳意见文书,作为内部衔接审核的依据,在未取得施工许可之前工程不得开工建设。5 .依法合规、高效便利。项目取得上地使用批准等法定审批文件后,相应容缺审杳产生的审杳意见文书转为法定许可证书。建设单位可同步开展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施工区域围挡、档案报建、工伤保险贽缴纳等相关工作,完善各项开工条件。鼓励协同推进“开工一件事”。6 .加强监管、闭环管理审批和监管部门要强化审管联动,对建设单位开工前的各项承诺事项动态跟踪,通过系统互通、项目报表、通报提醒等方式实行闭环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依法、科学、规范、高效推进。八、配套措施1 .优化帮办代办制度各属地政府部门,可根据项目需求指定帮代办员,提供项目报建开工的全过程帮代办服务。帮代办服务部门全程跟踪指导申报,挂图作战,协助拿地意向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梳理项目审批流程,厘清各类管控指标,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同时,各审批部门定期为帮代办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及时宣贯行政审批改革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侦量。2 .加快临时用电用水报装供电、供水等公用事业企业推行“开工即送电”、“开工即通水”、武大项FI服务专员制度。通过信息共享,超前对接项目临时用电、用水需求,结合项目所在地周边管网建设情况与项目建设规模,选择最优接入点,提前制定临时供电、供水方案:在项目取得用地规划许可材料后正式答旦供电、供水方案,并做好快速接电、接水服务,助力”拿地即开工”。3 .融合各项改革举措推行“合同+协议”、“带方案供应”以及工业用地“标准地十双信地十定制地”等供地模式,持续深化“交地即发证”、“桩基分段施工”、“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取得施工图审杳受理单后可先行进行施工、监理单位招投标”、“多评合一”、“引用区域评估成果简化审批”等改革举措,探索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苏州经验。4 .完善系统支撑持续优化各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相关“拿地即开工”审批和监控模块建设,建立起从项目招引到项目开工全过程的编码转换规则,结合项目招商编号、项目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规划条件编号,落实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V3.0要求,实现项目生成平台、联合审批平台、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平台之间项目信息关联、共享,贯通各部门的业务场景。5 .引导税费缴纳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等平台支撑,加强跨部门审管协同,优化不动产登记税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补偿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如涉及)、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缴纳指导服务。鼓励各地通过“土地出让税费征收及产权证登记一件事”完成土地税费的缴纳。九、基本流程(一)供地准备拿地意向单位确定项目意向位置后,资规部门出具地块预划红线,由项目的招商单位或集中建设单位(代建单位)同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管理要求。项目签约、生成阶段同步严控落地条件,满足产业潴入、用地指标、环境指标、能耗指标等要求。出具预划红线后可提前开展土壤调查、文物勘探、地质灾害、压覆矿等土地条件确认工作。各部门推进“多评合一”,引用区域评估成果简化评审。上地条件确认期间拿地意向单位根据规划要求,结合经营发展需要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地质勘察等工作。土地条件确认完成后,办理建设用地供地环节手续,准备供地报批。对于工业用地项目,在自愿诚信基础上,拿地意向单位可在项目投资协议或投资监管协议中与属地政府约定采取“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一)启动确认项目完成前期策划生成和供地准入(即土地出让确认供地时间或提交划拨申请)后,根据拿地意向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的需求,经审核,确定列入“拿地即开工”项目储备清单。余地意向单位、集中建设(代建)单位或项目帮代办人员申报项目信息,提交承诺书,启动“拿地即开工”;以划拨方式新供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或集中建设(代建)单位也可告知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启动该项目“拿地即开工”相关工作。(三)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附件1)1 .土地公告前:完成项Fl准入评审、用地评审、用地预选址、备案类立项、地质勘察、设计先行招标(如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规划条件,在土地公告前完成规划方案咨询辅导,完成规划方案审查。拿地意向单位在取得资规部门出具规划方案咨询辅导意见后即可开展施工图设计。2 .土地公告后:按“供地管理、建设主线、建设辅线”三线并行,同步推进。(1)供地管理:办理上地“招挂拍”,取得供地批曳,并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后,完成土地公告挂牌、成交确认、土地合同及监管协议签订等手续;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发放等事项。(2)建设主线:包括核准类立项、地勘审查、施工图提前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技术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现场施工条件准备、施工许可审查等各事项和环节。以规划方案咨询辅导意见申请地勘审查、施工图提前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技术审查。同步办理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工程承发包、合同信息归集、档案报建、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等事项。(3)建设辅线:包括临时用电及用水报装、规划验线、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节能审查、环评、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水电气网联合报装、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服务、城市建筑垃圾处苴核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核发、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等事项。3 .发证开工:项目在满足开工前各项建设条件、管控要求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同步换发或按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人防许可决定书(如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法定许可证书,确保项目依法开工建设。拿地意向单位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按约定完成土地款、税费缴纳,获取不动产权证书。(四)一般经营性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附件2)拿地意向单位依法竞拍取得上地、签订上地成交确认书的当日即可开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按出让公告约定时间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等事项。在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提前进行规划方案咨询辅导,办理对应的各类审批事项,履行相应管理环节,实施“拿地即开工”。(五)划拨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附件3)1.项目前期:列入省、市、县级市(区)、镇各级政府实施计划的政府投资项Fl,在供地准入基础上,开展供地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