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法院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工作情况.docx
-
资源ID:1399836
资源大小:22.8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xx年法院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工作情况.docx
20×x年法院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H作情况20xx年法院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工作情况一、基本情况歙县人民法院现有深渡、王村、杞梓里和经开区四个基层法庭,现有员额法官7名,工作人员31名。20xx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3550件,结案3452件,其中:深渡法庭现有员额法官1名,工作人员8名,受理各类案件936件,结案922件;王村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10名,受理各类案件1182件,结案1160件;杞梓里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7名,受理各类案件850件,结案842件;经开区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6名,受理各类案件952件,结案933件。近年来,歙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和“三个优化”,基层法庭在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司法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四个法庭均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二先后获得“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1名干警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立足案件审判,服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是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今年4月1日经开区法庭正式入驻经开区管委会,实现园区案件“专业+快捷+统一”办案目标。大力推行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机制冷设,高效办理涉园区企业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4天,积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切实减少企业诉讼成本。与执行局建立常态化执行机制,积极配合做好“江淮风暴”优化营商环境夏季行动,为4家企业执行到位烫金700余万元。二是注重护航绿色发展。深渡法庭紧盯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定位“方便库区群众护航绿水青山二针对新安江两岸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重点河道综合治理、采砂洗沙治理、支流水草治理、增殖放流、沿河服务行业污水处理等工作出现的各类纠纷,成立“轮渡法官调解室”和生态保护流动法庭,加强对水源地的司法保护,近日,其做法列入最高院推出的典型案例,市委书记凌云作出批示并肯定。位于清凉峰核心景区附近的杞梓里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二)创新工作机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一是加强案件源头预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二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深渡法庭依托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设立的“无讼社区服务站”合力化解矛盾纠纷,20XX年深渡法庭所在的大茂社区实现纠纷“零诉讼”,杞梓里法庭定位“融杭接沪”桥头堡,设立“皖浙边界法官工作室”,积极探索皖浙联调联处平台机制建设。王村法庭以狮石法官工作室为平台,成功调处与浙江互通公路建设、漂流项目推进等10多起纠纷,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法庭充分运用本地乡贤文化资源,用群众身边人解群众烦心事。二是注重案件调解前置。对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合同纠纷、相邻纠纷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注重做好思想教育和法治宣传工作,尽力做成案结事了人和。上述类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84.5%,取得艮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强化司法保障,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一是提供便捷诉讼服务。探索建立全能型法庭,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收费、退费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山区群众往返奔波之苦。推广应用网上开庭,致力实现诉讼服务便捷高效。二是常态化开展巡回法庭工作。继承和发展马锡五式审判方式,扎实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巡回普法等活动,把法庭审理檄至田间地头,将调解工作移至农家舍院,融昔法教育于司法服务之中。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法院人民法庭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案矛盾比较突出。人少案多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深渡法庭仅有1名员额法官,20xx年办理案件达到301件,远超院机关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的平均数,影响了基层司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就是员额法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平均年龄53.3岁。二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和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所需经费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该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持续加大纠纷多元化解,大力加强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建设、自聘10多名调解员、每年订阅法律报刊、开展相关业务指导培训等,需要的相关经费一直未能予以保障。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法庭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科技法庭、无视频会议系统,难以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执法办案要求。三、意见和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加强基层法庭人员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结合人民法庭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轮岗交流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加强人民法庭的队伍建设。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院领导下沉基层指导办案等举措,提升基层法庭的司法服务水平。(二)整合资源,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要通过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资源,加强平台建设,规范调解流程,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绦合协调、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吸纳德高望重的群体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根据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公共财政保障,对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三)加强科技法庭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民法庭工作平台应用和信息平台功能,深入推进网上立案、线上开庭、电子送达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议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予以解决。20xx年法院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工作情况一、20xx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一)围绕中心工作,倾力服务发展大局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畅通涉企纠纷办理“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绿标签”制度,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类案件质效。共受理涉营商环境案件969件,审结918件,结案率94.73%,全市揖名第1;案均移转天数22夭,全市排名第2;平均审理期限36天,较上年度缗短26天,全市排名第9。20xx年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中我院负责的执行合同指标在纳入评价的104个县(市)中排名第46位,全市排名第6位。院领导带头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主动走访企业解决问题,共走访企业40余家,组织法治讲座18场,提供现场法律咨询30余场。二是常态推进扫黑除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切实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机制,做到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上半年举行了涉黑案件“打财断血”专项执行行动退赔集中发放大会,向以杨坡为首的涉黑案件中的被害人李某等10人进行第一批集中退赔,退赔金额共计22.8604万元。我院刑事审判庭先后被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体三等功,被洛阳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坚持强基导向,进一步明确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社会治理中的定位,扎实做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今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巡回审判送法进驾校、送法进企业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诉讼、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顾县法庭被洛阳市委政法委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扎实开展“四官服务基层”活动,落实“三上门、三必访”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矛盾多元化解、反电诈宣传、“三清两建”等工作。(二)践行司法为民,满足多元司法需求一是推进信息化诉讼服务。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简化立案审查程序,实现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提升“互联网+”诉讼服务水平,继续拓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庭审、网上缴费等电子诉讼系统各项功能,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节约诉讼成本。网上立案率达96.59%,较上年度提升43.46个百分点,网上缴费率73.6%(最高院考核标准为40%),较上年度提升62.1个百分点。上半年,诉讼服务质效排名全省第17名。二是提升诉讼服务质量。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两名专职导诉员,开展“三个一”(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暧心服务,让群众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司法温度;每天上、下午上班前半个小时由带班院领导亲自在诉讼服务大厅接待群众;设置便民服务台和投诉意见簿,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完善12368热线服务:对院东门岗进行改造,增设了律师专用通道和休息区,为群众提供便利。三是提高群众执法满意度。制定了满意度提升工作方案,围绕3个大方面问题,梳理20项工作,细化45条具体举措。出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十项承诺”,涵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方面、全流程。发布了执行工作暖心便民10项举措,建立执行人员与当事人微信“一对一”互通机制,及时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回应当事人诉求。由驻院纪检组每周抽取10件已结案件,就作风问题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坚决整治部分干警存在的“冷横硬推”“庸慌散奢”等不良风气,树立法官良好形象。院党组成员亲自带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员额法官,先后3次在华夏广场开展“问计于民、以画释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官与您面对面”等普法宣传活动,直接接待群众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50余册。(三)深化司法改革,大力释放司法效能一是深化繁简分流提效率。深入推进繁简分流试点改革,将改革优势转化为质效优势。加强和规范司法确认,扩大适用范围,完善简易速裁程序规则。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分别达到97.96%(全市第6)、33.8%(全市第2),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44天,同比缩短36天,纠纷解决更加高效。广泛适用简式裁判文书,作出要素式、令状式、表格式文书935份,让裁判结果“一目了然:二是严格监督管理守公正。坚持效率优先、质效并重、运行均衡理念,全面落实周通报、月讲评、季分析制度,常态分析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充分激发高质量办案内生动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流程审限监管,延长扣除审限一律由院长审批。对超过2/3审限的案件及时提醒承办法官,跟踪案件进展,限期办结,坚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超审限情形。健全案件评查问责机制,坚持常规评查、专项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推动法官严格规范行使权力,确保案件质量,二审发改率2.02乐全市排名第5。三是强化司法公开促公信。坚持当面向败诉当事人发放裁判文书,上诉案件必须要有判后答疑笔录,认真从法理人情、法律适用、事实证据等多个层面进行当面释法答疑。每周六通过官方微信公开下周开庭案件时间、地点和上周执行立案情况,欢迎群众旁听,接受群众监督,也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开展“千案万人庭审评议”“邀请群众进法院”等活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升级直播系统,各派出法庭全部能够实现庭审直播,文书上网8169件、庭审直播761件,让司法更加透明。(四)夯实基础根基,着力打造过硬队伍一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学习党史同做好执法办案、服务大局、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结合起来,同组织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丰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四官服务”,走访乡村、社区80多个,走访群众1000余户,走访企业36家,为群众办实事180余件,征求群众意见130余条,收集问题37件,解决问题37件。二是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围绕“五个过硬二紧盯”三个环节皿四项任务”,切实做到了组织领导部署有力、学习教育持续深入、顽瘴痼疾有序整治、查纠问题积极主动、英模精神大力弘扬。推动宽彻落实“三个规定”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干预过问案件行为;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2项,实现用制度管权、管案、管事、管人,一些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案件长期未结、执行不规范等顽瘴痼疾得到了有效整治。三是切实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办案能手、先进典型评选,营造实干氛围。强化教育培训,以线上线下方式组织政治理论、民法典、执行大讲堂等各类培训20余期,培训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