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汇总.docx
附件下载: 附件1.2024年度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汇总表.xls附件2.2024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材料.zip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一、技术概述(-)技术基本情况陨着市郊粮食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传统人工直播作 业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与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整建制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 区建设不相匹配。因此,寻求和推广新型的水稻栽培模式已 成为进一步提升本市水稻综合产能,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 级的迫切需求。(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23年全市郊区水稻种植面积156.45万亩,其中水稻 机械种植面积达到149. 37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为95. 47%o 与主推品种相匹配,初步形成了杂交组合主要与机插栽培 相匹配、常规品种主要与机械穴播相配套的种植格局,实现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ffi1水稻机插秧作业(三)提质增效情况据统计,2023年机穴播播种植面积95.33万亩,机穴 播平均亩产为542. 1公斤,较人工直播平均亩产增4. 1公 斤,增产0. 19机机插稻推广面积53. 01万亩,平均亩产达 578.4公斤,较人工直播平均亩产538.0公斤,增产40.4 公斤,增产7.5%。(四)技术获奖情况杂交粳稻“秋优金丰”、“花优14”机械化育播秧推广 项目分别获2015年度上海市农委农技推广一等奖、 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水稻机械精 量穴直播栽培技术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二、技术要点(-)机械化育插秧栽培1 .核心技术一是硬盘机播育秧技术。围绕机插稻秧苗“匀、齐、壮” 的要求,全面推广应用硬盘机播育苗技术。主要包括全面推 进规模化育秧点建设;品种与茬口合理搭配,坚持适期播种, 正确掌握播量;叠盘暗化出苗和无纺布、防虫网覆盖技术。 二是机插稻群体质量调控技术。按照“小群体、壮个体、高 积累”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路线,坚持足穴栽插,构建合 理群体起点;前期抓促苗早发,合理调控群体高峰;后期争 足穗多粒,提高结实率,增加稳重。图3水稻机播秧育狭流水线2 .配套技术一是“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料运筹技术。在足施基 面肥基础上,增加前期分蕖肥用量,注重氮、磷、钾养分平 衡施用,促分菜早生快发;中期控制肥料用量,力求稳长, 减少无效分蕤;后期视品种和叶色巧施穗肥,主攻大穗。二 是干湿交替水浆管理技术。针对机插稻苗小,栽后缓苗期长、 高峰苗数少等特点,在采用浅水活棵的基础上,结合肥料运 筹及天气变化等情况,全面推广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技术。 三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期采用无纺布 和防虫网覆盖技术;大田期加强机插稻化学除草和病虫监 测、防治技术等。(二)机械穴直播栽培1 .核心技术一是精细整地,沟系配套。采用“一耕一耙”或“二耕 一耙”等方式实施播前机械耕作,力求田块平整一致;同时, 针对不同机型,加强纵、横沟系的配套,有条件的区域加开 中间“丰产沟”,有利出苗整齐和后续水浆管理。二是适时 早播,正确掌握播量。结合当地茬口条件,常规稻品种力争 在5月底至6月上旬播,亩播种量折净干谷3. 54.0公斤, 折芽谷4. 75. 3公斤,穴距1214cm,亩播L 9万穴以上, 基本苗力争达8.59.5万株;迟熟类杂交稻品种,5月中 下旬播种,宜早不宜迟,亩播种量折净干谷1.82.0公斤, 折芽谷2.52.7公斤,穴距1416厘米,亩播1.7万穴 以上,基本苗力争4.55.5万株。三是加强前期化除措施 落实,严防草害发生。根据种植田块的杂草基数和草相、草 龄,有针对性选用防除药剂,采用播前或播后苗前“一封、 一杀、一补"或'二封一补”的防除策略,结合农业综合防 除措施的应用,有效防控草害发生。图4水稻机穴播并种效果2 .配套技术一是合理茬口搭配和品种选择。对于早茬口田块(绿肥 或冬耕休闲地),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晚粳类杂交 品种,以充分利用早茬口早播优势,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 对于中、晚茬田块(大小麦、油菜茬),宜选用生育期相对 较短的早、中熟晚粳类常规品种,力求适期早播;对于迟熟 小麦茬田块,宜选用早熟晚粳或中熟中粳类品种,以满足不 同品种对生育期的需求,实现高产稳产目标。二是科学肥水 管理,有效调控群体质量。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 施肥策略,注重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结合水浆管理, 有效调控各阶段群体指标。常规稻品种基本苗9万左右,高 峰苗36-40万,成穗率65与左右,有效穗数25-27万穗;杂 交稻品种,基本苗5万左右,高峰苗32-35万,成穗率65% 以上,有效穗数21-24万穗。三是注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 术的应用,提倡专业化统防统治。三、适宜区域本技术模式适用于水稻生产区的应用。四、注意事项整地环节要符合机械化种植环节农艺要求,田间管理 环节特别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五、依托单位1、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技术基本情况稻米是本市居民的主要食粮,高产优质始终是水稻生产追求的目 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市民对大米品质的需求 越来越高,优质食味稻米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5年起,上海市 水稻生产从以产量为主向注重质量转变,水稻生产由“卖稻谷''逐步 转向“卖大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以其品质优、食味佳的特点在市 郊被迅速推广。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高产为目标的水稻生产体系,以大量使用 化肥与农药为基础,不利于优质食味稻米提高米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 展。与追求高产为目标的栽培技术相比,优质食味瘦稻绿色栽培技术 以增施有机肥、减少氮化肥使用,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以保持 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尽量利用物理和生 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控制病虫草为害,从而达到提升 稻米米质和水稻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近几年,通过开展优质稻米生产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对稻米产 业化生产的跟踪调查,边示范,边推广,形成了适用于优质食味粳稻 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且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水稻种植户接受和认可, 已经具备了作为本市主推技术的基础、效果和前景。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油科连续三轮负责上海市现代 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绿色生产栽培的研究和推广指导、技术培训 等任务,先后承担了与本主推技术相关的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技术规程预研制项目3个。利用技术推广条线优势,通过开展技术指 导和培训,在本市涉农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认可度,能有效提高技术 到位率和普及率。(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由于直链淀粉含量低(10%左右),米质介于一 般糯米与黏米之间,具有软而不烂、甜润爽口、膨化性好、富有弹性、 冷后不易变硬、回生程度小等优点,有较好的蒸煮食用品质。近年来, 市郊越来越重视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引种选育和示范推广,主要品种 有国庆稻“松早香1号”“沪早香软1号''"嘉农粳3号”等;常规稻 品种“南粳46” “松香粳1018” “青香软粳” “南粳9108” “银香38” “沪软1212”“嘉农粳6号”“闵模366”等。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种 植面枳由2017年的17. 0万亩,逐步发展到2023年的59.4万亩,占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40%以上,2019-2023年五年累计种植面积259.2 万亩次。优质食味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在市郊9个区和光明食 品集团和上实农业公司推广应用,有利于产业化生产,为品牌创建提 供技术支持,促进整个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用和推广适 合市郊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绿色栽培技术模式已成为发展优质食味 稻米生产、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三)提质增效情况通过种植优质食味校稻品种、开展绿色高效栽培,生产销售优质 大米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可 以改善生态环境。以市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和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 建示范点产量为测算依据,2019-2023年,全市累计推广优质食味粳 稻面积259. 2万亩次。根据2023年市郊稻米产业化127个示范点跟 踪统计,平均亩产540. 7公斤,平均售价10. 7元/公斤,平均亩产值 3541.8元/亩(含财政补贴),平均亩均效益为1545.3元/亩(含财政 补贴),亩均氮化肥用量14.4公斤(折纯氮),亩均化学农药用量129.2 克(折百)。按面上大面积生产(五年平均)亩均产量549.0公斤、 经济效益781. 2元、亩均用氮量18. 5公斤(折纯氮)、亩均化学农药 用量182.2克(折百)计,示范点亩均产量减8.3公斤,减幅1.5%; 增加经济效益764. 1元,增幅近1倍;亩均缄少氮化肥和农药分别为 4.1公斤和53.0克,减肥22. 2%、减药29.逐。(四)技术获奖情况该项技术近几年从生产中总结提炼而成,尚未参与报奖。三、技术要点优质食味粳稻绿色栽培技术是基于市郊现有的机械育插秧、机械 精量穴直播等现代种植方式条件下,以全程减少化圮和农药施用为核 心,集成与优质食味粮稻产业化生产相匹配的绿色生态高效的栽培技 术模式,在全市郊区开展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核心技术一是绿色生态栽培。对绿肥茬田块进行高产栽培还田,要求绿肥 鲜草产量每667mir达IOoOkg150Okg,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增施 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农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肥料的使用要求 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并兼顾元素的比例 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全生育期总用 氮量,有机氮(折纯量)每667 nf不低于13 kg;无机氮(折纯量) 每667才不高于13 kg.图1冬季绿肥(紫云英)养地措施二是病虫害绿色防控。针对上海地区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 以尽可能臧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持和优化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优先 采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轮作换茬、养草灭草等农业措施,尽量 利用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机械或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和采用性博剂、释放害虫天敌等生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控制病虫草害。图2绿色防控中种植的蜜源植物图3绿色防控实验示范现场(二)配套栽培技术一是选择优质的食味粳稻种源。选择在市郊有种植基础、食味好、 生育期适中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二是合理的茬口搭配。结合市郊现有的水稻茬口模式特点,对于 以“绿肥一稻”或“冬耕养护地一稻”为主要茬口模式的“休赛轮作型”, 绿圮茬田块,要求绿肥鲜草产量每667 m达IooO kg-1500 kg,绿 肥耕地都压还田时间4月上中旬,在水稻播栽前1个月耕地翻压,冬 耕休闲田块,应在12月底前进行犁痛,并连同前茬水稻桔秆实施全 量还田,耕深25 Cm左右,年度间,冬季绿肥种植与冬耕休闲可轮换 实施,即“绿肥一稻”和“冬耕休闲一稻''茬模式交替应用。三是适期播栽和精量播种。采用机穴播栽培,要求大田播种时田 面无积水,湿润播种,早熟中粳类品种应在5月上中旬,播种量5.0- 6. 0kg667 m2,基本苗控制在9. 012. 0万株/667 早中熟晚粳品 种应在5月底6月上旬播种,播种量在4.05.0kg667 m2,基本 苗控制在8.090万株/667 ml采用机插秧栽培,早熟中粳类品种 力争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栽插密度在L82.0万穴667 nf', 基本苗控制在9.O1LO万株/667 m2,早中熟晚粳品种应在6月上 中旬播种,栽插密度在L 6L 8万穴/667 n基本苗控制在7. 5 8. 5 万株/667 m2 o图4崇明“束禾九谷”无人农机插秧四是肥料合理施用。对于以“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