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群众 心系百姓 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docx
深入群众心系百姓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深入群众,心系百姓一一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这一重要主题。作为党员,我们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句话深刻阐述了群众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声音,关心百姓疾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深入群众,就是要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深入群众,就是要走进基层,了解基层,这是我们作为党员的基本职责和使命。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准确把握社会脉搏,为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深入基层也是我们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深入基层呢?首先,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道,与广大群众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要放下身段,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实地调研是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走访调杳、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我们要重点关注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确保基层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再次,我们还要善于总结基层的经验做法。基层是实践的舞台,也是创新的源泉。在长期的实践中,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做法。这些经睑做法对于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经脸,让更多的人受益。最后,我们还要注重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基层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基层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二、心系百姓,就是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心系百姓,就是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党员,我们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如何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呢?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我们要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真正贴近群众、满足群众。其次,我们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无论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还是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再次,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最后,我们还要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群众的表率,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的看法和态度。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三、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是我们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在不断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群众。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我们要注重实践俄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工作中去,通过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再次,我们还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党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操,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深入群众、心系百姓、做人民的忠实服务者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懦奋斗!谢谢大家!党课:树好正确政绩观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志们,根据此次政治轮训计划安排,今天我围绕“树好正确政绩观助力推动新发展”为题跟大家上一次党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影响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防范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我们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异化政绩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要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一直是困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顽疾。这两个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妨碍了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作为一种人类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呈现出反复性和顽固性等特征,其外在表现就是多样性和变异性。比如,目前一方面存在着上级高高在上,不了解下级真实情况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下级对上级工作只求应付的现象。形式主义通常表现为追求形式上的规范和程序,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这鼓励了官僚主义的发展。官僚主义在实际工作中过分强调规则、程序和等级,导致事情的复杂化和低效率,进一步加剧了形式主义的存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形式主义的存在常常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反之亦然。可以说,形式主义的存在必定助长官僚主义的蔓延,而官僚主义则进一步推波助澜形式主义的滋生,二者共同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埋下了严重隐患,制造了党和群众之间的隔阂,最终使得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蜕变为油水关系乃至水火关系。形式主义的特点在于以华丽的形式代替切实的执行,以外表光鲜地掩盖内在问题,是一种扭曲的工作态度。官僚主义作的主要特征是官本位思想严重侵蚀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维,进而导致了权力观的扭曲。它表现为党员干部将自己视作高踞于群众之上的“官老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实质分别在于“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和“封建残余思想作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它们源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制度体制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将政绩观错位作为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大根源之一。政绩观错位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担任公职时,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偏差。由政绩观错位所产生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党员干部个人、对整个党的政治生态、对党群关系、对人民的利益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二、要准确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理论内涵与基本要求。政绩观是一个涉及政绩、目标、价值观念的复杂概念,它对于党员干部的工作行为和政策决策越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政绩观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造福于民。造福于民就是共产党人最大的政绩。党员干部在政绩的追求和创造中,必须始终牢记造福于民的根本立场,将政绩的焦点和动力放在人民群众身上,这就将党员干部的工作和努力与人民的利益与幸福紧密联系到一起。二是真抓实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在工作中保持坚韧不拔、尽职尽责、不畏困难、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作风上真抓实干,注重实际行动和成果,真正解决问题。“真抓实干”意味着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不仅关注问题,而且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还涵盖了工作方法的变革,从过去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转向更务实和创新的工作方式。三是不务虚名。政绩必须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这三重维度的检验。政绩考评不能简单以留痕、台账等形式上的东西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应该把工作是否真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来作为评判的根本标准。四是廉洁自律。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坚强党性,坚决抛弃一切个人私利和杂念,以确保政绩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员干部应当用共产主义者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来塑造个人的政治行为和行事风格。党员干部需要注重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思想侵蚀,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党员干部不仅要注重培养道德操守,更要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确保自己在权力运用、地位维护和个人利益追求方面都具备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