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飞机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1374599
资源大小:149.10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飞机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XXXX学校飞机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飞机设备维修专业专业代码:700403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民用航空企业、中国航空工业或部队飞机修理厂等航空企业从事飞机制造、飞机维护与维修、航空维修作业管理等工作。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交通运输大类大类(70)航天运输类(7004)飞机制造及修理(3761)飞机装配工(6-23-03-01)飞机装配钳工等装配钳工飞机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飞机外场调试与维护工(6-23-03-13)飞机外场调试与维护工等民用航空器机械维护员(6-31-02-02)民用航空器维护人员、民用航空器修理人员等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技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飞机构造和系统工作原理,具有飞机机体结构和附件修理基本技能,能在部队航空装备修理厂、飞机制造厂、民用航空公司、民用飞机维修公司或航空兵部队,从事飞机修理、装配和调试、飞机试飞及其故障诊断和排故、飞机修理技术管理、飞机外场维护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1 .素质要求(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 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具有顾全大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 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要求的体育合格标准;(6) 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能正确处理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方面的矛盾,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7)掌握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热爱本职工作和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自学发展的能力。2 .知识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 了解航空知识及航空工业的发展;(3)掌握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4)掌握飞机结构与系统;(5)掌握航空材料的选用与热加工原理;(6)掌握钳工、镀金、钾接、胶结、焊接等基本理论知识;(7)掌握工具、量具、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识别及使用方法;(8)掌握飞机部件和系统的装配、调试与维护、航空维修基本技能。3 .能力要求(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3)具有简单的机械制图识图能力;(4)能熟练使用常用的航空产品修理工具设备;(5)具备钳工、镀金以及航空维修基本技能;(6)具备正确使用维修手册和相关维修资料,对简单故障具有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四大模块构成,总学时3546,总学分170o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共1424学时,总学分64分,占总学时40.2%;专业(技能)课程共864学时,学分48,占总学时24.4%;其中公共拓展课程和职业领域专业拓展课程378学时,学分19分,占总学时10.7%;实习实训课程880学时,学分39,占总学时24.8%;本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49.l%o(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程模块、素养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共1676学时,总学分76分,占总学时41.8%。其中文化课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811,共1278课时;素养课模块课程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211,共146课时;拓展课模块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普通话、书法、物理、工匠精神、创业教育、演讲与口才、工匠精神、就业指导等911,共252课时。公共基础课程描述如下:1.思想政治课课程名称思想政治课开设学期第1、2、3、4学期参考学时总学时为180,建议周课时为2。课程目标素质目标1 .具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的理想信念,具备坚定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的使命感;2 .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具备理性、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3 .具备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培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4 .具备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公共道德,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树立乐于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5 .具备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知识目标1 .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2 .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3 .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理解广泛的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表现。能力目标1.具备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对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2 .具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 .具备从法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 .具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做到自立自强、坚韧乐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5 .具备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的能力。主要内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2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3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4.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教学要求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法治意识,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2 .运用情境教学、辩论会、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开放式学习;3 .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实践能力以及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从期中与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占比40%,终结性考核占比60%O2.语文课程名称语文开设学期第1、2、3、4、5学期参考学时总课时为270(基础模块144+职业模块(54+72),建议学期周课时分别为4、2、2、3、4o课程目标素质目标1.具备深刻、敏捷、灵活、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2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提升审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3 .具备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4 .初步具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吸收、传承和发展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目标1.熟悉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汉字,了解汉字特点;2 .掌握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要求;3 .初步掌握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和浅易文言文阅读方法,积累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4 .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方法;5 .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1.具备整体感知和领会文本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阅读总量不低于100万字;2 .具备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需要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能进行介绍、交谈、即席发言,写作条据、书信、总结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清晰通顺。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3 .具备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的能力,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4 .具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的能力,增加文化积累。主要内容1 .语感与语言习得、整本书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场应用写作、微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 .中外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古代科技著述选读;3 .进行口语交际、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训练。教学要求1 .借助语文课程这个载体,结合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2 .开展以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听说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利用超星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3.数学课程名称数学开设学期第1、2、3、4、5学期参考学时总课时为216(基础模块108+拓展模块(36+72),建议学期周课时为2、2、2、2、4o课程目标素质目标1.初步形成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2 .基本形成条理清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 .养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抽象思维的意识和习惯;4 .初步具备一丝不苟、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品格。知识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2 .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3 .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4 .理解函数概念,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 .理解空间点、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