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1374548
资源大小:50.3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202X级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代码:700209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三、学制基本学制:3年四、职业面向表1职业面向一览表所属专业大类(代码)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汽车制造类(36)新能源汽运用与维(700209)汽车制造业(6607)汽车摩托车修理技术服务人员(4-12-01)汽车维修汽车美容装潢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工中级汽车美容工中级二手车评估师等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体质健康、人格健全素质,掌握汽车维护保养、装潢销售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制造和汽车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1 .掌握汽车检测、维修常用工具、量具、设备的使用;2 .熟悉整车的维护、保养能力,以及对汽车零部件、总成正确拆卸、分解、组装、检修、调试、安装、维护的技能;3 .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的分析、诊断及排除的技能;4 .熟悉制定维修方案、计划、措施,并有效的组织、实施作业;5 .能够较好地与业务人员及客户进行沟通,解决客户的咨询、投诉等问题;6 .掌握一般性设备管理、设备材料的代理销售等技能;7 .掌握操作汽车售后服务软件使用的技能。3.能力要求1 .具有计算机办公及专业软件操作、英语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2 .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能力;3 .具有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护的能力;4 .具有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维护技术等专项技能;5 .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能力;6 .具有一定的汽车后市场企业技术管理工作能力;7 .具备汽车销售策划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I、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一)公共基础课程1.必修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课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34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36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36职业道德与法治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362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1983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1444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1445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726信息技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7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1808公共艺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36(二)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核心课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汽车构造掌握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底盘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电气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照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和安全辅助装置等的相关知识;能进行汽车主要总成的拆装。722汽车发动机熟悉汽车发动机各机构与系统的功用、结构与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与部件的功用、结构与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能力。723汽车底盘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功用,掌握底盘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汽车底盘各总成。724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检测了解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运用;掌握直流电机、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拆装工具及量具;会正确规范地拆装驱动电机;掌握电机的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掌握电机的控制电路原理及分析。1805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掌握汽车空调(含自动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工具、设备进行制冷剂的回收、净化和加注作业,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空调系统各总成部件及控制系统,能排除汽车空调系统简易故障。90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拆装与检测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类型;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功能;掌握动力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动力电池的性能检测方法及数据分析;会正确规范地使用绝缘工具及量具;会正确规范地拆装动力电池;会正确规范地组装动力电池组;能诊断与排除动力电池的简单故障。1087二手车评估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及性能。了解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发展概况。掌握二手车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二手车鉴定评估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如何对二手车进行技术鉴定和价值估算的方法及具体操作程序。了解国家对二手车交易的有关政策、法规及二手车交易过户、转籍的办理程序等。1448汽车定期维护掌握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和调整方法,能完成汽车40000km以内的维护工作,能进行车轮换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汽车电气系统工作情况检查等车辆维护作业。1089汽车保险与理赔了解保险学的基本理论、汽车保险险种、保险条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基本知识;熟悉汽车查勘定损、理赔流程;能熟练开展汽车定损、理赔业务。902,专业(技能)方向课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汽车美容掌握抛光、打蜡、封釉、镀膜、镀晶、防锈处理、漆面护理、划痕处理、漆面小损伤修补等相关知识;能进行汽车车身美容项目规范操作,并完成质量检验和交付。722汽车文化通过学习汽车的发展简史、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的类型、牌号;掌握汽车各系统与总成的名称、作用、基本结构和连接关系,初步具有分析汽车基本结构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723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了解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汽车常用电子元件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性能检测,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直流电路的运算。544汽车使用与维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汽车维修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汽车各级维护与保养作业内容及流程;学会汽车各级维护与保养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进行各级维护与保养作业项目操作。1085新能源汽车概论了解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结构组成;掌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润滑及冷却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了解车车身结构的认识;能说出汽车车身结构的类型。906汽车维修接待实务具备汽车维修接待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汽车售后服务接待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能正确预测、分析维修用户的行为;能进行维修合同的签订。144(三)实训实习课程(1)专业(综合)实训本专业综合实训方式包括以项目实训、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方式进行、以和学生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结合课程的进度,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还有部分课时安排在第5学期。技能考证是以国家相关部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主。技能考证实训就是针对考证内容进行专业的理论以及实操训练。(2)专业(毕业)实习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或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制度,共同培养,共同管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责权限,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就业观。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基本要求1.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考试复习和实训),累计假期12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复习、考试2周。校外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约为30003300学时。2 .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一般以16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三年制毕业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学分。3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按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4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认知实习可安排在第一学年,毕业实习(岗位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原则上累计总学时约为半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5、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o(二)课程结构表(学分统计表)项目课程类别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累计比例课时学分课时学分课时学分课时学分课时学分必修课公共基础课578334142336210285433.2%36.1%专业课40223594334322414288046.2%49.7%选修课00003623621.2%1.2%实践课600216002119.4%13.1%累计980561008561104493092161100%100%(三)教学活动周数分配校内集中实训项枝入校学毕顶岗毕复寒内教专技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