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
资源ID:1372169
资源大小:20.7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x
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灿烂的文化。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无一不璀璨夺目。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习近平主席也强调:“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小学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诗词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低段),第二学段为50篇(中段),第三学段为60篇(高段),而且后面附录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给出了一部分具体的篇目。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学期在书上出现的古诗只有四首,以这样的数量计算,整个小学读完也只有寥寥32首,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我们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旨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词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稚嫩的心田。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诵读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使他们拥有一个和美的人生。二、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语言习得能力:语言习得能力可以分为感受能力、领悟能力、积累能力、运用能力。感受能力,就是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感情)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领悟能力,主要指对语言运用之妙的领悟,而主要不是指对思想内容和写作形式的透彻理解。积累能力,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而是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的积累,它有利于提高语感能力。运用能力,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应用。本课题是基于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2)古诗词教学:古诗词言简意丰,表达准确,意境深远。古诗词教学包括古诗词的教、古诗词的学和教学古诗词的载体三个内容。其中载体包括1适合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小学古诗词教材及相关内容的适当拓展2有利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理论依据: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2 .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积累古诗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T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在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3 .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4 .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研究动态:1.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哈韩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5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杨丽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词诵读研究指出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及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6 .广西师范大学的赵珊珊在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指出诵读法是古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在小学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教师应追本溯源,讲求诵读质量和诵读效果,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声音中体会汉字的灵性,体会古诗词独有的魅力,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的沃士上。4、竦州市城南小学的周少英在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一一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指出借助一定的语言手段让我们的古诗教学充满"情"和"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好这些财富。7 .四川师范大学的杨莉声在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出古诗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精粹,当之无愧的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接触民族历史文化的最佳启蒙教材。笔者结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成都市三所小学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前辈的相关理论上又作了进一步探究。基于小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古诗词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旨在通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能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古诗词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总结出一套学生想学、乐学的教学方式。(二)研究内容:1 .分析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以及学校教师教学的课堂现状,分析归因。2 .形成一套古诗词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将着重探索三种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低年级侧重研究基础传授课,中高年级侧重于古诗词拓展阅读课、自主创新课。3 ,研究一系列如何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方式方法。4 .将古诗词读、赏、写结合,以学促发展,以学促提高,以学促应用。5 .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校园氛围(人人爱读古诗词,班班诵读古诗词),开展古诗词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如古诗词改编、古诗词擂台赛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词学习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情景剧、古诗词板报等,为提升学生的能力提供资源和帮助,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四、研究过程三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分如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启动与准备阶段(2017.32017.10)。全体芙蓉小学古诗词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课题初期准备活动,在明确该课题的价值的前提下,对后续工作进行布置,明确各位成员的任务。在广泛收集和精心选择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每月定期组织全体成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内容主要有:(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纲要,索绪尔编著的普通语言学,吴熊和等编著的唐宋诗词探胜,詹瑛编著的李白诗论丛,何其芳编著的诗歌欣赏,陆永昌等编著的唐宋词选讲等等。(2)古诗词研究指导的相关论文,王幼娟的联类比照,以诗教诗一一古诗词鉴赏方法微探,潘晓晴的比出异与同,悟出得和失一一类比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沈竹敏的兴趣引路再现意境类比迁移深入内心一一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等等。(3)课题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书籍。古诗词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古诗词的积累数和现有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对教师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大家在前期准备的同时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推进措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第二阶段,理论研究与培训阶段(2017.11-2018.10)课题组成员多次受派参加各级各类古诗课堂的培训研讨活动,在每月定期活动时间便将会议精神和研讨到的最新成果转达给课题组成员。每次会议上都会有固定时间学习解读中小学语文课程指导纲要。结合指导纲要、前期文献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严格按照课题计划和学校安排对研究组内老师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活动,积极与教师中心协商,组织本组内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第三阶段,实践研究整体推进阶段(2018.11-2019.3)根据课题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探究,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围绕古诗词课堂中学生习得能力的发展这一主题,确定每学期的课题公开课、主题研讨、读书沙龙、成果展示等。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加强课题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分阶段对研究工作进行小结,调控研究过程。继续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收集、整理组内教师的研究成果,构成研究报告。第四阶段,研究深化与总结阶段(2019.4-2019.9)全面总结研究过程,汇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作好结题鉴定工作。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创建了一个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与学生反复沟通与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一套针对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导入一个性化诵读一赏读一感悟一积累实践。1.导入古典诗歌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象典故,与今天的学生都较疏远,首先从创设情境入手。古诗词的教学情境,是与古诗词的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经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我认为这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前提。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相关名句导入通过背诵相关诗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作者的生平简介导入将作者的生平引进,可以很快地将学生走进诗人生活的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体会诗人的写作目的,对诵读诗文,感悟积累有积极的作用。2 .诵读、个性化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样,古诗词学习也应该建立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问题是学生普遍感觉读诗很枯燥乏味,在研究中发现,同样是不明白意思,学生对一些流行歌曲却很轻易的接受,教师应该首先示范“美读”,学生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再有兴趣模仿老师朗诵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加深他们对诗歌的印象,教师要给学生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还可以分组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 .赏读赏读诗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结合教学实际及学生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赏析诗句,体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