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
资源ID:1348002
资源大小:54.54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易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
关于易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彳亍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tJ(草案)的报告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易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易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态。(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4.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5.1%; 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2.7%;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10.4%; 进出口总值预计达到1.83亿元,同比增长5%; 外资到位1251万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商务部统计口径到位64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4.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8%; PMz5平均浓度改善为38,同比下降5%。二、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加强了隔离点规范管理和医疗物资储备工作,按照每万人60间标准储备30个隔离场所2961个房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30次,共采集1120.27万份核酸样本,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5.26万剂次。 产业转型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稳产保供。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2.95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20万吨,肉类总产量10.5万吨,禽蛋产量2.4万吨,鲜奶产量0.7万吨,蔬菜产量约24万吨,水果产量14.3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4.9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我县突出甘薯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报送国家发改委;桥头乡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工业产业坚持创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5.1%左右,工业技改投资预计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53%;8家企业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技改项目库,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3家;绿色建材产业快速发展,中铁建(易县)被评为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投宝塑成功认定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太行和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名单,水泥、砂石骨料、防水材料、海绵城市用品等进入雄安新区建材集采名录。文旅产业回暖复苏。恋乡太行水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燕都古城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听松书院、易暖山舍客栈、原舍水尚良栖民宿入选省级百佳精品民宿培育单位,全县现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3个(凤凰台村、安格庄村、田岗村)、省级3个(忠义村、柳树片村、金坡村)、市级4个(台底村、白水港村、大兰村、骆驼峪村)。全县112月份旅游接待273.68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16.42亿元。新能源产业壮大发展。积极引进发展光电、风电、水电、氢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总投资224亿元的三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易县桥家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易县良岗镇北庄抽水蓄能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前期项目,英利易县塘湖2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成果显著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22年共谋划省市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354.23亿元,目前完成投资30亿元,投资完成率119%;新增省重点前期项目5项,增长率为125%;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6次,4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保定市开展项目集中观摩1次,我县取得了全市第4的成绩。持续推进领导包联制度。创新推出红黄蓝卡提示制度,对25项省市重点项目提供“五个一”服务,累计协助20多个项目办理立项手续,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政府投资类项目高效审批。组织开展项目评估评审会议56项,其中审批项目建议书8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16项,社会风险评估6项,批复初步设计36项。协同发展效果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2022年共开展60余次的深入对接活动,推动我县与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数字化绿色建材园区合作协议,与北京科技大学就环保设备研发生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网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抽水蓄能项目合作意向书,圆满完成“京保协作五个一”工作任务。承接项目顺利推进。2022年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9项,总投资297.46亿元,其中抽水蓄能电站、中铁建设集团绿色建筑(材)产业园等在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开发区基础建设全面提速。总投资14.4亿元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期)已完工,规划展馆即将投入使用,中易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污水管线一期工程项目基本完工,给水厂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2022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约75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动中央、省、市关于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制定出台全县“1+10+1”政策体系,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招商引资全面保障,起草了易县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扶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易县招商引资鼓励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用地、税费、人才等方面为招引项目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2项,超额完成市级下达25项任务目标。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审批服务事项42项,新增市场主体5589户;严格控制项目审批环节,制定我县拿地即开工等10类项目审批流程图,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办理耗时;入选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试点县、市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县。深化银企对接,组织举办各类大型银企对接会3次,其他专项对接会2次,加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24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纳税人办理减、退、缓税29.63亿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洁净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复检验收,易县城市形象、群众生活环境实现“双提升”。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道路24.97公里,主城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管网及路面工程基本完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接近尾声。新建北易水滨河景观带3.9万平方米、城市公厕8座、口袋公园5个。高标准完成了血山高速口连接线西延工程,有效缓解高速出口交通压力。完成1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面积7.43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70套,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清洁取暖改造完成2600余户。乡村振兴快速推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415户967人防贫监测对象无一返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验收、省后评估考核,被列入“全国乡村振兴典型观测县”。完成“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67公里。西陵镇、易水湖环湖旅游路分别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示范镇、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成8个乡镇13个村的饮水工程,重建水毁桥梁8座,农村户厕新建3800座、改建1488座,建设省级美丽乡村14个、市级美丽乡村20个。台底村苹果产业入选人民网乡村振兴创新案例。白马乡源泉村入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西山北、高陌完成撤乡设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7,全市排名第一PM=改善为38,全市排名第3;优良天数269天,全市排名第4。水环境状况不断提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认真落实河长制,完成127个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任务。江水置换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超额完成自备井关停和引江水消纳任务。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达100%。我县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加强矿山综合治理,关闭取缔矿山企业2家。全面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研发使用了“林长巡林系统”,完成营造林9.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58%,易县被确定为河北省唯一的“十四五”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31.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6.3%;20项民生工程全部按期完成。杏林老年公寓被评为国家四星级养老机构。参保就业: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35万人,整体参保率96.38%;城镇新增就业35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教育教学:成立9个教育联合体,涵盖49所义务教育段学校,筑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基;民办教育占比压减至2%;2022年考取清华北大3人,本科上线2279人。卫生健康:易县被评为“河北省卫生县城”,成功召开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县医院成为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皿示范单位,新建中医院正式启用,央视东方时空报导推广易县医疗救治模式。体育工作:全年举办冰雪赛会64场次,荣获“河北省体育工作最佳县”。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做好防汛、防火等工作,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涉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化解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资金争取、价格监管、广播电视、邮政、水土保持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三、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主要问题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明显的影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前,全省上下持续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精气神全面提振,积极性充分迸发,保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易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正在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各方面工作整体保持了向上向好的势头。在良好发展势头之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总体看,我们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偏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与先进区县差距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大,农业全而不精、工业小而粗放,文旅大而不强;园区软硬件建设仍需加快,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涉房、涉金融领域信访问题亟待持续攻坚化解。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四、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八项重点工作.、八个河北场景皿”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坚持高站位谋划、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推动高标准落实”部署要求,坚持面朝京津、联动雄安,实施生态立县、人才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聚力“四大主战场”13,聚焦构建“1+2+3”特色产业体系山)着力打造“6+1+N”同易县场景,持续攻坚,创新突破,奋力加快推进由大县向强县转变,向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第一方阵进军,为“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和“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二)2023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外贸进出口增长5%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