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计划助力中国转型金融发展报告.docx
目录转型计划助力中国转型金融发展1第一章研究背景4第二章转型金融政策现状与发展趋势6第三章中国发展转型金融的机遇和挑战8第四章转型计划框架国际经验借鉴141 .转型计划框架(TPT)背景和目标142 .转型计划框架(TPT)内容及核,湮素143 .转型计划框架(TPT)支持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转型174 .转型计划框架(TPT)的特点23第五章展望与建议25附录1:参考文献26第一章研究背景在联合国第28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通过全球盘点,各国再次意识到气候行动的紧迫性,为了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C以内的目标,需要所有部门深入、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会结束时,各国代表达成了全球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历史性协议,提出要"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减少能源系统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这关键的10年加快行动,到2050年实现净翻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为加快净零进程,在可预见的未来,各国将加大对私营部门的气候转型行动要求,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有必要制定转型计划,以指导自身气候转型实践,展现其气候承诺,逐步实现社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企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因而对转型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广义的转型金融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年提出的,OECD将转型金融定义为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2。2020年3月,欧盟精细化了转型金融概念,即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对特别是传统碳密集型的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的金融支持。目前常被提及的“转型金融”概念,便大多是基于欧盟所指出的狭义的转型金融定义,又被称为“气候转型金融"3。依据当前发展现状,国际上较为普遍使用的转型金融定义来源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即转型金融是指针对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的金融支持,尤其是针对传统的碳密集和高环境影响项目、经济活动或市场主体J综合考虑我国的高碳排放行业占比的现实状况和气候雄心目标,发展转型金融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成$,作为对气候风险和机遇的认识逐渐提升的国家,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刻不容缓。目前广泛被认可的观点是,在减碳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发展绿色产业,也需要高碳或传统产业通过节能减排、优化产能等措施来实现自身的减排效果。而中国的高碳行业包括火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占经济活动的总量远远高于纯绿行业。成功转型的企业的一般特征包括:有强烈的转型意愿了解转型的技术路径1IPCC(2023),紧急气候行,固化宜居未来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市点(2022),http:WWW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视角下的转型金融发展建议(2022),Htps:4ICMA(2020),ClimateTransitionFinanceHandbookhttps:/www.icmagroup.org/assets/documents/Regulatory/Green-Bonds/Climate-Transition-Finance-Handbook-DeCember-2020-091220.Pdfs国际能源署(2021),中国能源领域的碳中和路线图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Chinese(efchina.org)能得到金融的支福口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6可见,转型金融是促成企业成功转型,最终服务于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条件。其二,发展转型金融亦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需求。我国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而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为56.8%,经济活动依旧高度依赖煤炭和煤电行业的持续经营乙基于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分析,想要彻底摒弃化石能源,发展纯绿活动在短期内困难重重。因此,中国仍需通过开发更低碳的技术或者推动高碳产业转型来实现承诺,转型金融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转型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障碍。COP28最终产出的全球盘点成果文件中提到,虽然有足够的全球资本投入气候转型,但仍存在投资障碍8,由于投融资活动支持条件的不够完备,例如缺乏统一的转型金融标准和可靠的信息披露指引,从而难以撬动更多的资金流入转型项目。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回顾国际范围内转型计划发展的最佳实践和转型金融的国际标准,结合中国的转型金融政策及趋势,探讨中国发展转型金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地,本研究将重点介绍转型计划框架(TPT)这一国际转型计划的框架标准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中国转型金融发展和中国企业制定转型计划提供参考借鉴。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蹄口发展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标准,因此本报告仅为中国转型计划和转型金融发展提供参考借鉴。6财联社(2023),转型金融如何在中国落地?专家称:需尽快推出明晰的转型金融框架和披露标准https:new.qq.eom/rain/a/20230719A05G6700.html7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22),张希良、黄俊灵解读"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题划http:/WWW如前章所言,转型金融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国际指南和要求也正在被逐步提出和确定。2020年9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Suisse)共同发布了为可信赖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一个在实践中使用转型标签的框架,对绿色标签和转型标签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同时说明了转型活动的五项原则和具体认定要求之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也在同年12月发布了气候转型融资手册,ICMA在手册中特别指出了转型金融的主要产品"转型债券"在信息披露环节的四项原则性要求。在国际组辘出转型金融原则和要求的同时,各国陆续发布适应当地的指导原则。例如,2021年4月,马来西亚发布的气候变化和基于原则的分类法规定了四项指导原则,即: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对环境无重大损害和为转型采取补救措施。基于四项指导原则,划分出了三项经济活动,转型活动便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日本金融厅发布了气候转型金融基本指南,谢旨南与ICMA的气候转型金融手册保持一致,在ICMA的四项披露要求下提出了具体目标。并且附上了钢铁、化学、造纸和纸浆、水泥、电力、石油、天然气等7个行业的碳中和路线图,为识别转型活动提供参考叱除界定转型金融活动外,也有部分国家推出了针对转型金融的激励政策。例如日本在发布指南文件后,于2021年7月推出气候转型的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机制为符合条件的转型贷款的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明英格兰银行则是从2021年11月起,在其企业债券购买计划中纳入了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气候治理及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宣布了该计划投资组合自身的中长期碳强度及净零排放目标12。针对转型金融议题的国际合作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22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各成员国正式批准了由中美两国共同牵头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融报告,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G20转型金融框架。G20转型金融廨首次在各国官方政府的口径下明确了"转型金融”的定义,即"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背景之下,以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方式,支持经济向懒融和净零排放以及气候韧性转型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G20转型金融框架确立了转型金融的五大支柱: 转型活动标准 信息披露要求 转型金融工具9气候债券倡议组织(2020),为可信赖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执行摘要https:/WWW】。张庆昉,叶谢康等(2023),30-60背景下我国转型金融的政策设计.福建金融(IO),3-10.11 日本银行(2021),OutlineofTransactionsforClimateResponseFinancingOperationshttps:WWW.boj.or.jp/en/mopo/measures/mktope/opex/opetori22.htm12 BankofEngland(2021),GreeningourCorporateBondPurchaseScheme(CBPS)https:/www.bankofengland.co.uk/markets/greening-the-corporate-bond-purchase-scheme政策激励公正转型13该框架文件是G20各成员国领导人继2016年在杭州峰会上就发展绿色金融达成共识后首次就发展转型金融形成国际共识。鉴于G20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0%,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80%,该共识对于引导全球的金融监管部门建立转型金融政策框架、推动金融支持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中国提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后文简称“双碳"目标)以来,绿色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指导六省(区)九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发展创新型实验区工作。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中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7.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5.45万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8个百分点,其中,气候相关融资超过18万亿元1久在中国,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1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绿色金融体系大部分是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然而在经济活动中高碳行业占GDP的比重往往远大于纯绿行业或项目的比重。因此,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在绿色金融大框架下积极推动加速转型金融的发展。马骏(2022),G20转型金融框架的背景和五大支柱http:/WwWnews-detail13037html14中国人民银行(2023),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https:/WWW15人民日报(2016),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雏形初现第三章中国发展转型金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发展转型金融至今已有几年的时间,具体解构我国的转型金融发展机遇,可将其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覆盖范围和我国现实需求来看,相比于支持“纯绿”经济活动的绿色信贷或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金融工具,转型金融更具灵活性、支持领域更宽泛,更契合我国碳排放高占比行业的紧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