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预防犯罪》.docx
-
资源ID:1331471
资源大小:25.3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预防犯罪》.docx
做守法的公民单元设计阶段一明确预期学习结果学习目标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依据课程标准(2011版)一、成长中的我(三)心中有法3.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3.3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3.4 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习迁移学生能自主地将所学运用到:1 .在生活中用规则、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或借助法律服务机构,对社会事件进行分析评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以小法官、小律师身份,运用法律知识,对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和处理,促进校园和谐。预期理解:1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未成年人也不例外。2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基本问题:我和法律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一定要自觉遵守法律?作为单元学习的结果,学生将会获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1 .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2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3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5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学生应形成的技能:1 .依据相关法律知识准确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2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阶段二确定恰当评估办法核心学习任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1 .在模拟法庭活动的众多角色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2 .完成对该角色的解读。3 .写出庭审过程中该角色的发言稿或者辩论词,并在庭审中发言。4 .学习方式:查阅书籍资料、小组合作、获得他人帮助等其他评估证据1 .精心准备的案例、视频2 .角色分配及解读任务单3 .角色庭审任务单(角色解读、法庭服务对象背景设计、发言稿或辩论词、案例分析流程图)4 .角色任务完成效果评价表(对应上述任务)5 .庭审实效录像学情分析1 .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比较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所以不能自觉遵守法律;2 .青少年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青春期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3 .青少年容易受环境影响及由此产生某些不良行为。他们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良行为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4 .青少年依法维权认识和行为偏差。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亟待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学习重难点依据上述学情分析,确定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学习重点:1 .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未成年人也不例外。学习难点:1 .通过学习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懂得不良行为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所以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阶段三规划相关学习过程教学课型新授课教法选择任务型教学、案例型教学资源支持ppt、任务单、视频教学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过三个案例引入教学。案例分别都是在平时生活中看似平常,实则有严重影响,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类型、违法行为主体所承担的责任。然后由学生t括违法行为的念、违法行为类型。第二课时:首先为学生准备8个案例,由学生根据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一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异同点和联系。其次通过视频引入学生思考中学生犯罪率较高的原因,再次通过案例,请所有学生分析案例汇总未成年人犯罪路径,引导学生思考不良行为的类型,最后请所有学生分析如何杜绝不良行为,如何帮助他人杜绝不良行为,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如何防范。第三课时:根据第一、第二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法庭活动的系列准备工作,首先是请所有学生选择模拟法庭的角色,并根据任务填写角色认知表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在众多的角色中选择自己扮演的角色,对该角色进行解读(所属机构、职责、在庭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该角色作用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自己对该角色的认识)第四课时:根据第三节课以及课下时间完成模拟法庭角色认知表格,在课上进行分享交流解决内容。(1)尝试自己完成角色在庭审过程中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2)创设服务对象的人生背景。(3)寻找能够协助自己完成任务的其它角色,合作完成庭审任务。(4)结合案例中行为,分析总结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判定标准,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5)从案例中得出启发性结论,给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创造性、建设性建议。第五课时:进行模拟法庭,(1)按照正式庭审流程模拟法庭庭审过程;(2)各角色倾情出演,真实辩论。教学实施:单课时教学实录模块教师学生礼仪一问好同学们好老师好话题导入8分钟教师引入话题游戏要求2分钟学生讨论分组及分组理由-6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三个分类,大家还记得是哪三个吗?在讲分类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案例,100元坐牢10年,大家还记得吗?当时好多同学都非常疑惑,为什么只抢了100元,就要坐牢10年呢?在这里,我们再强调一下其中的一个行为“入户抢劫”,大家回忆起来了吗?在刑法里的规定,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上抢劫要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行为决定了后果,后果决定你承担的责任和代价。今天为了给行为做好归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名字叫做:行为积分卡。游戏规则及步滕:两人一组,每组有8张行为卡。任务1:给8个行为卡分类,类别分别是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分类答对积1分,打错不计分。任务2:每组要总结你们分类理由,并派代表分享,答对积1分,打错不计分。学生回答: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学生回答:记得或不记得学生24人分组成12个小组,每组对行为卡进行分类,分类讨论总结分类的理由,最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话题分析14分钟总结学生自违法行为:勺回答,展示一民事违法一类及分类标准一般违法学生总结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的区学生分享一10分钟教师总结一一4分钟行政违法刑事违法一严重违法(犯罪)不同点:危害性触犯法律处罚一般违法社会危害较小刑法以外法律民事或行政(轻)严重违法社会危害较大刑法刑罚(严厉)(犯罪)刑罚的类别: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要承担法律责任联系:从一般到严重,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只有一步之遥。若经常有小错误,又不及时改正,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渊。别、总结两者的相同点及联系。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违法、违法的分类,也学习了什么叫做犯罪,犯罪的特征及严重后果,大家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类知识呢?学生回答:预防犯罪、自我保护.话题思考对的,大家说的都特别好,了解学习违法与犯罪的内容,能够让我们杜绝犯罪,那么老师要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犯罪率有多高吗?大家可以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套数据,是这样描述的,其中中学生犯罪率高达58.64%,占了一半以上,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在法治社会,法律的惩罚如此严格,为什么在中学生群里中会出现这么多违法行为的?我们的刑法里有明确的规定(ppt学生回答:法律意识不强、不自律.15分钟展示),你们多大啦?是不是觉得你们这个年龄和违法犯罪没有关系视频3分钟呀?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分析4看了视频,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要注意啦。分钟在这个视频中和你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并没有继续在学校享受自由的学生回答:不了解快乐时光,而是进了铁窗后面的监狱,等待他们的是无数个日复一日法律.教师总结8分钟年复一年的牢狱生活。那么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呢?在这里老师再列举一个大家身边的例子,我们一起分析一下(PPt分析)好,大家总结了犯罪流程图,这里最大的问题点是因为不了解法律的原因、有没有严格自律的原因导致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的总称叫做“不良行为: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好的,大家总结的非常好。看看这些漫画,也能帮我们梳理一些。我们国家对于在座的各位一一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出台相关的法律有两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回答:不良行为的内容.其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做出了非常明确规定,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PPT展示)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PPT展示)这样的不良行为,让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发生在非洲,一头强壮的驴在静静地吃草,这时一只小小的蝙蝠飞过来,静静地落在驴子的后蹄处。只见它用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驴子的踝处。开始时,驴子还不断地抬蹄或用尾巴来回扫动,大概被舔得很惬意,依旧安详地吃草.就这样,驴子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喝驴子的血,过会儿又有同伴飞过来轮换着喝,一只飞去又来一只,不长时间只见驴子轰然倒地,一动不动,死在了温柔之中了.“杀人蝙蝠”之所以能够杀死比它大千倍万倍的动物,甚至人类,仅仅施以“惬意”的诱惑,在你陶醉沉迷之中吸干你的鲜血。这种“惬意”的诱惑,是“致命的诱惑”。所以老师更想把这个故事称之为:别成为那只蠢驴。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一些不良诱惑有时像“杀人蝙蝠”,让人舒舒服服地上当,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话题总结10分钟学生讨论6分钟教师总结4分钟所以我们该怎么做远离不良行为?如果遇到同学朋友有不良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受到不法行为侵害的时候,我们改怎么办?我们三大组,每个组分析一个问题,同学前后四个人讨论一下,然后给出你们的回答。远离不良行为:1 .增加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惯,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整改身边的不良行为:1 .批评教育、劝说;2 .联系父母老师.遇到侵害权益1 .依法求助: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站、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援助中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