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设.docx
贵州省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探讨与应用1引言油菜是贵州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全省绝大部分农村农夫的主要经济来源。贵州油菜是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6.67万hn,全省平均单产100kg66711左右,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农夫对油菜科学施肥普遍相识不足,主要表现为肥料施用品种单一,重氮、轻磷、少钾、不施硼肥,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0.4:0.2-0.3。同时表施现象普遍,施肥时期不合理,肥水管理不到位,肥料奢侈严峻,利用率不高,产量较低,效益不好。为此,本课题于2007-2009年通过在全省不同施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上实施了189个“3414”试验和205个同田对比等田间肥效试验。采集土壤样品429个,分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酸碱度等共计2359项次;植株样品893个,分析全氮、全磷、全钾2679项次,共计分析测试土壤、植株样品5038项次。经汇总、统计分析,确定了我省不同施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油菜百公斤产量养分汲取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等施肥参数;建立了全省不同施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的油菜施肥效应函数及施肥模型,提出了我省不同施肥区域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施肥指标,为指导全省油菜科学施肥及油菜产量再上台阶和油菜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探讨区域概况2.1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划分依据贵州省耕地施肥分区技术规程,将我省油菜肥料施用分成三大区域,即:I区一一红壤、黄红壤区:主要分布在黔东、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黔西北与湖南、广西、四川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红壤为主,一年三熟,年均温18,210年有效积温5000°C以上;II区一一黄壤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丘原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以地带性黄壤为主,一年二熟,年均温1418"C,210年有效积温40005000C;III区一一黄棕壤、棕壤区:主要分布在黔西、黔西南高原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以地带性黄棕壤、棕壤为主,一年一熟,年均温G4°C,10°C年有效积温4000。本课题探讨区域主要涉及全省三大施肥区域9个地(州、市)19个县(区、市)。各区域主要土壤类型和县域基本状况为:I区主要探讨了铜仁地区松桃县、铜仁市、黔西南州安龙县3个县市不同油菜产量水平下3414及同田对比试验实施状况;该区域油菜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少钾或不施钾肥现象,硼肥也很少施用,肥料表施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该区域油菜产量普遍较低。11区主要探讨了遵义市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余庆县、务川县;黔南州都匀市,瓮安县,平塘县,平坝县;安顺市西秀区;贵阳市开阳县;铜仁地区思南县;毕节地区黔西县;黔东南州黄平县。该区域主要涉及遵义市,是我省油菜主要优势产区,涵盖了我省大部分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3左右,油菜产量120kg66711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此区域油菜施肥虽注意氮、磷、钾及硼肥施用,但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时期上把握不准,肥水管理不到位,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产量增产也大有潜力可挖。In区主要探讨了毕节地区金沙县、织金县。该区由于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春季气温升温慢,气温也较低,限制了油菜生长,加之老百姓广种薄收,重种轻管,为此,油菜产量较低,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探讨方法与技术路途本课题针对各区域主要土壤油菜生产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下列探讨方法和技术路途,提出油菜施肥参数,建立油菜施肥数学模型,提出各区域主要土壤油菜施用肥料配方,用于油菜生产,解决在油菜生产中不科学施肥问题。3.1探讨方法3.1.1油菜3414试验方案设计“3414”试验方案是二次回来D-最优设计的一种,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XO.5,3水平=2水平X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试验方案设计关键2水平最佳施肥量的确定。该施肥量取值是在调查当地农户施肥水平、油菜产量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油菜田间肥效试验结果等综合因素确定。“3414”方案既汲取了回来最优设计的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又符合肥料试验和施肥决策的专业要求。该方案通过软件分析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提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不同肥料施用量,为油菜科学施肥供应依据。表1“3414”试验方案试验编号处理NP2O5K2O1NoPoKoOOO2N0P2K2O223N1P2K21224N2P0K22O25N2P1K22126N2P2K22227N2P3K22328N2P2K022O9N2P2K1221ION2P2K322311N3P2K232212N1P1K211213N1P2K112114N2P1K12113.1.2油菜施肥参数指标的确定方法运用目标产量配方法,从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应养分的原理来计算施肥量(下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油菜须要汲取多少养分来确定施肥用量。因此首先要确定以下6个参数。施*=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卑一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X肥料当季利用率目标产量X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X肥料当季利用率3.1.2.1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即安排产量,是确定肥料须要量的原始依据。目标产量可采纳平均单产法来确定。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目标产量(公斤/亩)=(1+递增率)X前3年平均单产(kg667m2)一般递增率为10%15%°也可采纳基础地力产量(空白产量)来确定目标产量,因为空白产量能很好反映耕地地力水平及油菜产量凹凸,所以,本探讨采纳此法。3.1. 2.2单位产量的养分汲取量单位产量养分汲取量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经济产量时,作物地上部分养分汲取总量。单位产量养分汲取量工作物地上部分养分汲取总量X应用单位/作物经济产量3.1. 2.3土壤供应养重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千克/公顷)二土壤养分测定值(亳克/千克)XO.15义校正系数。土壤养分测定值依据土壤样品分析化验数据确定。3. 1.2.4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土壤养分的测定值是一个相对值而非肯定含量,可以假设土壤养分有个利用率,知道了这个利用率就可计算出土壤养分的供应量,这个利用率就是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二空白区产量X作物单位产量养分汲取量/土壤速效测试值/0.154. 1.2.5肥料利用率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由于存在养分的淋失、挥发或固定等损失和转化途径,而施入的肥料不能全部被作物汲取利用,肥料当季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汲取利用的养分数量占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肥料利用率()二(全素区作物汲取该养重量-不施该养分区作物汲取该养重量)/(肥料施用量X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给XloO4.1. 2.6肥料中纯养分含量依据肥料各品种及其含纯N、P2O5&O标量确定。3.2技术路途本课题通过采纳3414试验方案设计,在全省19个县(区、市)不同施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上实施,经收集、汇总、统计分析得出油菜百公斤产量养分汲取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等施肥参数,提出不同施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油菜最佳产量下的氮、磷、钾、硼等最佳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提出各施肥分区主要土壤类型油菜的施肥配方,最终应用同田对比试验验证其配方在油菜生产上的拟合度,以指导全省油菜生产(见测土配方施肥路途图)。图1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探讨及应用技术路途示意图3. 3数据来源依据不同施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拟定3414和同田对比试验方案在全省各区域实施,得到全省19个县(区、市)不同施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3414试验数据189个,同田对比试验205个。4结果与分析4.1单位产量的养分汲取量经对全省3414试验资料汇总分析得出:油菜百公斤产量养分汲取量平均值及变幅为:N:4.43(3.10-5.57)kg,P2O5:3.00(1.96-4.91)kg,K20:4.98(3.13-5.73)kgo这与油菜百公斤产量养分汲取量经典值(N:5.8kg,P205:2.5kg,K20:4.3kg)略有差异,这与国内其他文献统计报道资料油菜N:6.93(5.8-9.8)kg;P205:1.52(0.68-3.62)kg;K20:6.29(3.58-17.6)kg也有差异。本课题探讨设计各个分区间的养分汲取量平均值及变幅状况见下表2o不同施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油菜百公斤产量养分汲取量平均值及变幅分别为:I区红壤、黄红壤区,N:4.28(4.15-4.91)kg;P205:2.21(1.85-2.45)kg;K20:5.36(5.05-5.93)kg;II区黄壤区,N:4.34(4.03-4.95)kg;P205:2.40(1.98-2.86)kg;K20:4.57(4.25-4.93)kg;In区黄棕壤、棕壤区,N:表2不同区域油菜单位产量养分汲取量分区NP2O5KJ)I-1I2II-III-2II-311-4II-5IlI14. 70(4.33-5.03)kg;P205:4.40(4.03-4.81)kg;K20:5.00(4.68-5.31)kgo4. 2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依据全省油菜3414田间大量试验,利用不同施肥区域油菜100公斤籽粒产量养分汲取量可计算出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见表3。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平均值及其幅度为分别为0015(0.010-0.026),0.50(0.20-0.85)和0.21(0.10-0.35)其中I区氮、磷、钾的校正系数平均值及其幅度为O0177)、0.39(0.22-0.62)和0.18(0.14-0.28);H区油菜土壤氮、磷、钾的校正系数平均值及其幅度为0015(0.010-0.026),0.44(0.20-0.78).0.22(0.11-0.43);In区油菜土壤氮、磷、钾的校正系数0.014(0.010-0.016).0.66(0.42-0.85)、0.22(0.10-0.35)。表3油菜不同区域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平均值及其幅度分区项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I最小0.0100.220.14最大0.0270.620.28平均0.0170.390.18H最小0.0100.200.11最大0.0260.780.43平均0.0150.440.22III最小0.0100.420.10最大0.0160.850.35平均0.0140.660.224.3肥料利用率通过全省3414试验1、2、4、6、8处理油菜产量数据和植株、籽粒化验数据,计算出不同区域油菜的肥料利用率为I区:氮31.K-38.觊,磷20.l%-26.1%,钾41.5%-46.7%;2区:氮30.5%-36.8%,磷20.2%-23.6%,钾42.l%-45.3%;In区:氮33.5%-35.7%,磷22.2%24.9%,钾42.3%-47.1%;不同施肥区域不同亚区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和变幅见表4。整体看,全省肥料利用率以钾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