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创编步骤和技巧资料5篇汇编.docx
幼儿舞蹈创编步骤和技巧资料5篇汇编幼儿舞蹈创编步骤(一)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步骤分为构思、选定题材、创设结构、编舞、构图五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相互推动。一、构思构思是指幼儿舞蹈创编者在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从萌芽、酝酿到成熟构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构思。构思是创作的第一步,是对作品的一个整体的设想,要围绕着题材和主题思想行展开。首先要寻找感知。在创作之初,幼儿舞蹈创编者要专心深入幼儿生活,潜心地去观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了解、感受他们的生活,情感及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收集幼儿生活中点滴的色彩,由此来激发灵感,捕捉有创作潜能的形象。接下来要进行艺术转换。创编幼儿舞蹈,创编者要充分地发挥想象,注意要遵循孩子的想象路线,大胆地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展开想象,让灵感慢慢扩大、渐渐清晰。之后,以舞蹈的视角去捕捉到的各种生活素材,将这些素材进行甄选、设计,使之升华为舞蹈素材。最后,根据设计的初衷,选择最适合作品思想的形式,力求实现最初的那份设计欲望。每个舞蹈作品都是它的“心脏”(要变现的内在含义)和它最闪光的地方(展现出的亮点形式所示。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更注重设计的一个“巧”字,用能调动幼儿情感、兴趣的“创意”来体现,用巧妙的形式设计来提升舞蹈的表现力,体现舞蹈的精彩。二、选定题材舞蹈题材指舞蹈作品中所反映和表现的生活内容的材料。舞蹈创作者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选择可以用舞蹈艺术形式表现的生活内容材料,并经过提炼、概括和加工,才能形成舞蹈作品的题材。题材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幼儿舞蹈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活类题材,是生活细节的再现,反映生活的某一点。例如,睡觉、学习走路、与同伴游戏等。2 .自然类题材,是自然景物等现象拟人化的一种展现。例如,太阳公公、春风姑娘、花、鸟、鱼、虫等。3 .社会性题材,是具有一定社会教育内涵的内容。例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行为规范、文明礼让等。4 .幻想类题材,是非现实的,或是幼儿想象的内容。例如,太空遨游、机器人、童话故事、语言等。三、创设结构结构安排是创编舞蹈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将确定的题材具体规划、安排的一个过程,包括舞蹈情节的设计、舞蹈画面的展现、队形变化、舞蹈变化、舞台调度、音乐选择等方面。良好的结构设计可以推动舞蹈作品内涵和意境的展现,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烘托情绪情感的表达,升华作品的艺术性。再美、再好的舞蹈动作,忽略了结构安排就会如同平铺直叙,缺少生机,失去表现力。注重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配合,使动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它的魅力。因此,创编者在结构的设计,安排上要统筹兼顾,要注意结构与内容相契合,不能只考虑表面的调度。结构应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们的欣赏习惯,布局匀称,首尾呼应,结构间的简介应自然、紧密。结构的处理体现了创编者创编能力和细腻创作心思。(一)舞蹈的结构体式(1) 一段体(八)这是一种以单一的情感元素或是单一的主题元素贯穿的舞蹈体。节奏上也是单一节奏。比如,慢板节奏,从头至尾都是慢板贯穿其中,而快板节奏也是如此。(2)两段体(A、B)这种舞蹈体裁就进行了节奏和内容上的变化,不再是一个主题和节奏的特点了。它就可以是第一段为一个主题,而第二段为此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或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主题元素。节奏上也是如此,一段为慢板,而第二段为一个快板,反之亦可。(3)三段体(A、B、A)在这种舞蹈体裁中,是根据舞蹈编排主题的需要又一种丰富的体现。一段,二段的主题不变,三段的主题元素要回到一段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一段变化。而节奏上也是如此,采用慢快慢或者快慢快的变化。这样舞蹈的元素更为丰富,更为多样性,变化发展也更为灵活,有一种重复,强调编排的变化。(二)结构的程式幼儿舞蹈的结构程式和成人舞蹈一样,都包含有开端部分、发展部分、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四个方面。1.开端部分这个部分是点明剧中人物、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性格。通过创作中的特殊表现手法,把观众带入到舞蹈情景之中,使观众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容和情境。如何将开端部分展现出来,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1)在大幕开启后,以追光的手法随演员由暗光处追至舞台指定地点,或演员在光亮中由一个方位或几个方位出场。(2)演员在调度中舞蹈的流动开始或在静止中舞动开始。(3)舞蹈演员在明亮的灯光中直接开始,或者在黑暗中突入灯光渐亮开始。(4)舞蹈演员根据舞蹈主题需要,以各种静止姿态或造型开始。2 .发展部分这部分为整个舞蹈表现发展的关键部分,是整个舞蹈作品内容、风格、情感和人物关系得以深化和发展最好的表现时段。通过群舞和组舞的交替出现,音乐节奏上的变化,舞台的流动调度和布局,画面的精心布置,灯光的实时表现,使得整个作品的主题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后面高潮部分的出现起到铺垫的作用。3 .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整个舞蹈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舞蹈作品的灵魂体现。它不仅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是主题的点睛之笔。从感情变化、情节发展、情绪波动当中也是最出彩,最激动、最紧张的部分。高潮中舞蹈的动作、组合变化、场景、音乐都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所以,此部分篇幅不宜过长,要精心缜密编排。4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整个舞蹈主题的结束完结,需要有明确的主题结束。集中了人物、内容的矛盾解决,事情内容的结束。根据作品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在调度中结束。(2)静态结束,最后以静态造型结束或者是队形画面结束。(3)动态结束,在队形的流动中结束,或者流动中下场。结构设计的方法1.循序展开法结构设计要合情合理。在结构设计时,舞蹈编导要根据作品表现的主题进行构思,把一系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绪等按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等安排得合情合理,使作品结构清晰,完整有序。开头就像“凤头”,要有个性,有吸引力,让观众一下子进入你的作品中;中间就像“猪肚”,它是作品的核心,一定要丰满流畅,情绪高涨;结束要干净利落,收尾可以在高潮中浑然有力、辉煌地结尾,也采用余音袅袅的收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2 .情绪并列法情绪并列法一般用于情绪舞,指两个相对完整、独立、互相配合的段落,后面的呈现是前面舞段的发展,情绪气氛的延续。后段与前段紧密联系,主题一致。3 .重复再现法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后面的舞段把主题情景再现,把主题往深度展开,推向高潮。使形象更加深入,加深主题印象。四、编舞如果说构思到完成舞蹈结构式设计阶段,那么编舞就到了实施阶段。此阶段是创编的核心,要从之前的“统观”开始逐步的细化了。形象的塑造、动作的组织、时间的安排是编舞的主要内容。幼儿舞蹈的形象大都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可通过模仿动作、模仿形态的方式提高形象性,利用舞蹈夸张、有趣的动作使形象更为丰酒。动作应突出幼儿的特点,动作本身速度、幅度适中,动作设计注重童趣性,连接细致,便于幼儿完成。例如,重心的换换、不同拍节动作的接连等不宜过难或使用“成人化”的动作。时间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舞蹈时长,必需与其体能和注意力实践相吻合。此外,舞段的循序、表情的设计都是需要细化的点,需要编导多积累、提高经验,提高实际创编能力。(一)从生活中找形象从生活中找形象,首先需要我们幼儿舞蹈编导学会用舞蹈的方法去模仿生活。而舞蹈方法,也就是人的形体动作。舞蹈模仿生活,在幼儿舞蹈活动中是最常见的。如头上戴着一个大公鸡的头饰、老山羊的头饰、老虎的头饰等,有的穿上连衣裤袜,头上戴着两只白兔的耳朵;有的演大灰狼的小朋友干脆做一条大大的狼尾巴放在屁股后面摆来摆去;还有两只小手一合一开,表示小树发芽,左右摇曳,一起一伏,表现了在阳光沐浴下快快成长。编导需要从丰富多彩又富有童心色彩的生活里寻找和捕捉最有特征的典型动作,用表演者的肢体将其模拟出来,并通过对这些动作的姿态、步伐线条进行夸张、反复、变化,创作新的舞蹈形象。(二)从生活中提炼和组织动作幼儿舞蹈动作本身就是源于幼儿自身生活,是一门生活与感受、体验与创造的艺术。因此,对幼儿舞蹈来说,既要提倡生活动作多一些,更需要动作鲜明和新颖。尤其从生活中提炼和组织动作,一定要避免成人化的倾向,不能因为动作“太简单”而超越年龄极限。幼儿舞蹈动作就是要适合幼儿的表现力,符合其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要易学、易记、易于接受,简而不浅、单而不薄,有丰富的动作形象。我们说从模仿到提炼的过程,是把生活的原型动作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加以美化,从而升华到舞蹈语言并出现在作品之中的过程。它既要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使外形动作符合幼儿心态,又要达到舞蹈作品的高度统一。(三)舞蹈时序处理从生活到舞蹈体现,编舞要注意开好头、推高潮、结好尾。万事开头难,编舞也一样。所谓开头难,一是因为舞蹈从一开始就要调动起观众的兴趣,从视听的感觉和艺术处理的趣味性吸引他们对舞蹈的欣赏。二是舞蹈的开始,往往是舞蹈展开的关键,起着“定调”的作用,同时又起着舞蹈情绪、情节发展的“启动机”的作用。舞蹈要有起承转合,章法有序,需要有好的开头、好的高潮、好的结尾,即“凤头”(好看)、“猪肚”(丰富)、“豹尾”(精彩所示。编导不仅要意识到舞蹈开始的处理,还要预见到舞蹈的高潮和结尾的处理。开头的方法,一般有描写(表现)环境、渲染气氛、点明题意、抓住要领、揭示人物、提示情节、介绍人物等。结尾的处理常见的有:按舞蹈(情节)发展顺理成章的自然性结尾,首尾呼应的再现性结尾,以及启发性(言尽而意无穷的回味)和总结性(使前面各种形象集中再现)结尾等方法。也有不同终结的结尾方法(如闭幕、切光),以示事物还在继续发展之中。真正要结好尾,舞蹈编导的功夫还须下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因为作品的高潮部分,往往和作品的结尾紧紧相连。作品高潮到来,就意味着作品即将结尾。所以,作品高潮部分的创作是关键之关键。一个没有强烈震撼心灵高潮的作品,是比较难有好的结尾的。因此,有经验的编导总是把最好的舞蹈创意放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四)编舞常用手法从生活到舞蹈动作必须运用对比、重复、夸张、美化四种手法。对比、重复、夸张、美化等手法,在幼儿园舞蹈创编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四种手法,是编舞者应该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和艺木法则,也是一切艺术创造的规律和法则。我们有些编导往往不太注意运用这些方法,所以导致了一些舞蹈作品缺乏变化、发展,使作品苍白无力。1 .对比对比是编舞的有力武器。舞蹈中的一切发展变化,无不是由高低、大小、长短、快慢、强弱、明暗、刚柔、聚散、松紧、顿流、进退、上下、左右、点线、圆直、横竖等对比法引起的。编舞中如果离开了这些对比,舞蹈也就不存在了。对比既是促成舞蹈发展变化的基本方法,也增强舞蹈表现力的基本方法。在编舞中,如能有意识地在段与段之间,组合与组合、动作与动作之间,运用有机的对比方法,往往能够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2 .重复编舞中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动作组合成造型,重复再现,对于一闪即逝、流动的视觉艺术的舞蹈尤为重要。它可以起到加深印象、强化形象和增强表现力的作用。我们往往看到一个好组合、好动作,观众需要反复体味,这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要求。重复有大小、长短之分,大至一个舞段,小至一个动作造型。重复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连接重复,也就是被重复的对象是接连出现的;一种是间隔重复,就是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一次出现之后,经过其他某些舞蹈,再重复出现,而其间隔距离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当然,被重复的对象(或片段、组合、动作)可以是完全不变的重复再现,也可大体相同,稍有变化地重复。3 .夸张舞蹈动作需要夸张,这是由于舞蹈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态这一性质所决定的。所谓夸张,不能仅仅理解为舞蹈动作大和小的变化,而是指在生活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经过艺术夸张了的舞蹈动作,尽情地渲染,使作品内容和人物情绪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