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吨药用蛋白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20吨药用蛋白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2 项目概况51.3 问题与建议7第二章市场预测92.1 市场供需预测92.2 目标市场分析11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23.1建设规模12第四章土地利用及场址选择134.1土地利用13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175.1主要设计原则1752I:«175.3 设备方案195.4 工程方案20第六章原辅材料、燃料供应226.1 原辅材料供应226.2 燃料、动力供应22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237.1 总图布置237.2 厂内外运输2473>IJI.不T:*第八章节能分析328.1 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328.2 月匕源消耗种类和数j析328.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338.4 节能措施348.5 月匕壬358.6 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36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379.2 设计依据37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措施3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4410.1劳动安全与卫生44102yIZj47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011.1组织机构5011»251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5312.1 项目实施主要原则5312.3 建设阶段的划分5312.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3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513.1项目总投资55132JJ5613.3资金筹措方案56第十四章财务评价571.1 1vI'IC»571.2 基础数据与参数571.3 营业收入与总成本费用估算571.4 财务析及主要指VI算58第十五章社会评价6215.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6215.2目与所在地互适性析»6215.3社会风险分析6415.4社会评价结论64第十六章风险分析6516.1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6516.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65第十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6717.1 研究结论6717.2 建议67附表:1、投资估算2、经济分析表附图: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X.1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年产20吨药用蛋白酶项目1.1.2 承办单位及概况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单位简介:XX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集生产、销售、开发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生物酶制剂生产企业,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药用合成蛋白酶。XX公司以零距离贴近市场,服务客户,公司坚持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以酶制剂和绿色饲料、肥料添加剂产品为主要产品的经营思想,努力自主创新,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将其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之中,为客户和行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1.3编制依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h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文件;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有关资料。1.1.4编制原则(1)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2)重视优化设计方案工作,通过设计方案的论证来提高设计水平和降低工程投资额;(3)“三废”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排出物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三废”排放标准。(4)节能与降耗并重,做好工艺用水的重复利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1.1.5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危机。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生物催化是以微生物或酶作为催化剂,以可再生资源取代化石资源,大规模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生物催化是生物学、化学、过程科学的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世界经合组织指出,以生物催化为核心的工业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工业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由于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酶是一种生态型高效催化剂,且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转化一种物质。目前,全球工业用酶的总产量已突破100万吨,我国酶的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O欧美日已不同程度的制定出在今后数十年内用“绿色”的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其中,一份美国的21世纪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通过生物催化技术,化学工业的原料消耗、水资源消耗、能量消耗各降低30%,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扩散30%。生物催化技术是即医药(生物医药,80年代)和农业(植物转基因改造,90年代)革命之后,为工业化学过程带来以蛋白质酶的工程应用为核心的第三次“革命”。由于相对于化学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和专一性,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生物催化又被成为“绿色”合成。其在药物合成中被称为药物的“绿色”生产方法。生物催化即酶催化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头抱菌素类-内酰胺抗生素的问世,在生产头抱类产品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令人担忧。当时,英国与荷兰科研人员首先将沿用多年的化学裂解法改革成清洁高效的“酶法裂解”所用的酶为青霉素裂解酶和头抱菌素裂解酶,从而消除了生产半合成青霉素或头抱菌素类产品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这两种酶可用于制备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茉西林和羟氨茉西林等和各种头抱菌素的关键原料。随着酶法裂解工艺的推行,抗生素生产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酶法生产时代”。酶不仅可用于裂解工艺,而且在诸如缩合、段基化等反应上亦有重要的作用。德国巴斯夫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酶制剂研究与生产者,由该公司发明的新型工业酶可用于生产合成各种手性药物的重要原料手性氨基酸。此外,利用酶法可将价格低廉的6-APA经扩环成为生产头抱菌素的关键原料-7-ADCA,从而大大降低头抱菌素类药品的生产成本。印度由于早已掌握了酶法扩环新技术,因此,其7-ADCA产品长期在国际市场上占优势地位。而我国至今仍从印度进口部分7-ACA.7-ADCA等合成头胞菌素的关键原料,在生产链上落后了一大步。酶在药物生产方面的应用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前体物质转变为药物。这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现已有不少药物包括一些贵重药物是由酶法生产的。(表1)。表1.酶在制药行业的应用酶用途青霉素酰化酶制造半合成青霉素和头抱霉素11B羟化酶制造氢化可的松-酪氨酸酶制造多巴(1.二羟苯丙氨酸)1.-酪氨酸转氨酶制造多巴核甘磷酸化酶生产阿拉伯糖腺喋吟核昔蛋白酶和竣肽酶将猪胰岛素转化为人胰岛素核糖核酸酶生产核甘酸类物质蛋白酶生产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水解液其中以青霉素酰化酶应用最广,而且研究应用范围最广。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研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以生物催化为核心内容的工业生物技术,在支撑新世纪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提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发达国家已不同程度地制定出在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日本政府从2001年开始实施“基于利用生物机能的循环产业体系的创造”的计划,重点开发用于生产各种化学物质的细胞及相关应用体系,将生物催化过程视为能够形成与环境协调的产业体系的现实技术。美国政府的一份21世纪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生物催化技术,实现化学工业的原料、水资源及能量的消耗降低30%,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扩散减少30%O这将对包括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及农业在内的各产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欧洲,传统化工产品市场正逐渐被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产品所取代。全球许多公司正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物催化的研发,试图对化学品进行廉价生产及开发一些新的化学品生产路线,并已开发出一些工业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过程。在日本,三菱化纤、协和发酵和味之素等公司已开发了许多新筛选的菌种及酶用于工业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过程,使得生物催化和化学合成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研究热点。欧洲的BASF、DSM>1.ONZA>DEGUSSA及ROCHE等大型跨国公司已纷纷转向工业生物催化领域,并均已有产品投放市场。如DEGUSSA公司2004年投资2000万欧元用于生物催化方向,并在中国成立一个研发中心。美国国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的有机化学品和材料产自生物质原料,而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将起着核心作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酶制剂工业,无论是在产量和销售额方面,还是在品种、质量和应用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的酶制剂企业还面临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市场销售额外资和合资企业约占70%,而非外资企业仅占30%的份额;同时还存在着规模小,菌种选育和发酵水平偏低,生产成本较高,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采用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面对国际上大型酶制剂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同时加大科技投入,调整科研体制,努力采用和推广高新技术,尽快发展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在此背景下,XX公司看准时机,决定采用新工艺,规模化生产药用合成蛋白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酶制剂工业发展做出贡献。1.2 项目概况1.2.1 项目拟建地点本项目拟在XX高新区东大贸易有限公司厂区内租用车间进行建设。该公司位于滨江道西,泰山街北。1.2.2 建设规模本项H拟租用3层厂房一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