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验 课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x
实验一组网实验1.将你所制作的网线的线序填入下表:引脚号12345678线序2.将网线的测试结果填入下表:发射器接收器3 .如果两个接头的线序发生同样的错误,网线还能用吗?会有什么后果?4.把你在做简单组网实验的连通情况写入下表:所用命令能否ping通同一网段中PCApingPCBPCCpingPCD不同网段中PCBpingPCCPCDpingPCA5 .如果把主机IP地址设成与路由器端口不同网段的IP地址,主机间能否互通?为什么?6 .写出实验中所遇到的故障和解决办法,评论和建议。实验二链路层协议分析注意:因为在实验过程中,用ElhereaI截获报文时,会得到一些交换机的刷新报文,这些报文与本次实验无关,不用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去分析。1 .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填写下表:此报文类型此报文的基本信息"Information”项供(数据报文列表窗口中的内容)EthernetH协议树中Source字段值Destination字段值InternetProtocol协议树中Source字段值Destination字段值UserDatagramFjrotocol协议树中SourcePort字段值DestinationPort字段值应用层协议树协议名称包含ftHellow的字段名2 .在网络课程学习中,802.3和Ethernetii规定了以太网mc层的报文格式分为7字节的前导符、1字节的起始符、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2字节的类型、数据字段和4字节的数据校验字段。对于选中的报文,缺少哪些字段,为什么?3.在V1.AN实验中,V1.AN之间的计算机能否通讯,请将结果填入下表:Ping命令能否ping通同一V1.AN中PCApingPCBPCCpingPCD不同V1.AN中PCBpingPCCPCDpingPCA4.交换机在没有配置V1.AN时,冲突域和广播域各有哪些端口?配置了V1.AN以后呢?5.根据跨交换机V1.AN的实验中PCApingPCC的结果填写下表:转发过程V1.AN标记能否ping通PCA->S1Sl->S2S2->PCC在配置了端口镜像后,能否看到802.1q的报文?简述报文转发和V1.AN标记添加与删除过程。6.跨交换机V1.AN的实验(PCCPingPCD)的实验结果:转发过程V1.AN标记能否ping通7.说明广域网数据连路层协议PPP、FR、X.25等协议的各自的主要特点?实验三网络层协议分析1.将执行命令的结果填入下表:2.6中步骤2中的执行结果2.6中步骤4中的执行结果2.6中步骤11中的执行结果2.分析2.6步骤3中截获的报文,统计“Protocol”字段填空:有个ARP报文,有一个ICMP报文。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表达什么信息?3.根据2.6步骤6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添入下表:字段项ARP请求数据报文ARP应答数据报文链路层Destination项链路层Source项网络层SenderMACAddress网络层SenderIPAddress网络层TargetMACAddress网络层TargetIPAddress4.根据2.6步骤5中截获的报文写出ARP协议在同一网段内的解析过程。5.根据2.6步骤12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添入下表:字段项ARP请求数据报文ARP应答数据报文链路层Destination项链路层Source项网络层SenderMACAddress9.网络层SenderIPAddress网络层TargetMACAddress网络层TargetIPAddress写出ARP协议在不同网段间解析的过程。比较ARP协议在相同网段内解析的过程,有何异同点?6.根据3.6步骤2在PCA和PCB上启动Ethe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PCApingPCB,分析截获的ICMP报文:共有个ICMP报文,分别属于哪些种类?对应的种类和代码字段分别是什么?请分析报文中的哪些字段保证了回送请求报文和回送应答报文的一一对应?7.根据3.6步骤3在PCA和PCB上启动EIhe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IeSt程序,设置地址掩码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地址掩码请求报文地址掩码应答报文ICMP字段字段值ICMP字段字段值8.根据3.6步骤4在PCA和PCB上启动Ethereal软件式生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时间戳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时间戳请求报文时间戳应答报文ICMP字段字段值ICMP字段字段值通过上述实验,仔细体会ICMP询问报文的作用。9 .根据3.6中步骤5回答:(1) 请比较这两种情况有何不同?(2) 截获了哪种ICMP差错报文?其类型和代码字段值是什么?此报文的ICMP协议部分有分为了几部分?其作用是什么?10 .根据3.6中步骤5回答:(1) 结合报文内容,简述traceri的工作过程。(2) 截获了哪种ICMP差错报文?其类型和代码字段值是什么?H.根据4.6中步骤1:(1)分析第1个ICMP报文的IP协议部分,补全预习报告中的表格。(2)tracert命令用到了IP协议报文的哪几个字段?12.根据4.6中步骤2回答:观察PCA和PCB能否Ping通,结合截获报文分析原因。13.根据4.6中步骤3填写下表:DestinationZMaskProtocolPreCostNexthopInterface14.根据5.6中步骤5:(1)在截获报文中,有个ARP报文,个ICMP:EChO报文,个ICMP:EChoReply报文,一个IP报文。(2)据Ping命令执行过程的分析,将本属于同一个数据报文信息的报文截取出来,例如下列的报文,从信息栏中可以看出,报文1、2、3、4属于同一数据段。2C192.192.169.10192.192.169.20IPFragnentedIPprotocol(proo=CMP0x01,off=80)3C192.192.169.10192.192.169.20IPFra9nenedIPprotocol(proo=CMP0x01,off=160)4C192.192.169.10192.192.169.20IPFragmentedIPprotocol(roo=CMP0x01,off=240)将第一个ICMPRequest的报文分片信息填写下表。字段名称分片序号1分片序号2分片序号3分片序号4uIdentification,字段值“Flag”字段值aFrameoffsetv字段值传输的数据量分析表格内容,根据预习报告中的问题的IP首部字段设置,分析分片过程。(3)Ping的数据部分为300字节,路由器的以太网端口MTU设为100字节。回送请求报文为何被分片为4片而不是3片?数据部分长度为多少时报文正好被分为3片?实验四传输层协议分析1、根据2.6中步骤3回答:TCP的连接和建立采用的是J方式,PCA是PCB是o先点击发送再点击接收,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2、根据2.6中步骤5,结合预习报告,分析TCP连接的建立过程,根据TCP建立过程的三个报文,先填写下表: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报文序号SequenceNumberAcknowledgementNumberAckSyn3、根据2.6中步骤6回答:TCP连接建立时,其报文首部与其它TCP报文不同,有一个"Oplion”字段,它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结合1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4、根据2.6中步骤7:结合预习报告,分析TCP连接的释放过程,选择TCP连接撤消的四个报文,将报文信息添入下表。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第四条报文报文序号SequenceNumberAcknowledgementNumberAckfin5、根据2.6中步骤8:分析TCP数据传送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添入下表。报文序号报文种类(发送/确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段数据长度被确认报文序号窗口请写出TCP数据部分长度的计算公式。数据传送阶段第一个报文的序号字段值是否等于连接建立时第三个报文的序号?6.根据3.6中步骤4回答:(1) 分析数据发送部分的前面几条报文,描述其窗口变化,并解释为什么?(2) 指出从哪个序号的报文能够看出接收端开始休眠,并解释理由。(3)接收端开始休眠后,描述接收窗口的变化,指出窗口收缩、窗口合拢、窗口张开对应的开始报文序号。7 .根据3.6中步骤5:写出窗口探查开始的报文序号,窗口探查报文数据长度,报文探查报文发送的周期的规律。8 .根据3.6中步骤6:分析文件Send2-学号,体会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与实际截获报文有何不同?试解释为什么?9 .根据3.6中步骤7回答:分析文件Send3-学号和Send4-学号,网络线路断开时,报文重传的时间规律。两种转发速率下报文重传的时间有何差别?请解释为什么?10 .根据3.6中步骤8回答:(1)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