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docx
ICS03.200CCSAOO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XXX-XXXX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原则35设计36开发87运营管理9参考文献H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林生、马建立、常红安、邓福林、许超卫、曾瑜皙、张香菊、张俊英、张晓瑶、徐琳琳、赵海蓉、赵兰。本文件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监督实施。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指南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原则,提供了设计、开发及运营管理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GB/T172421897321084263532635626361263622963931383339423963441648GBGBGBGBGBGB500145001550052500675145655012投诉处理指南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绿色饭店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宾馆节水管理规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JGJ10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T326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AQ/T9008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1.B/T03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1.B/T078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DB63/T2120旅行社生态旅游安全服务质量要求DB63/T2159公路旅游交通标志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来源:GB/T263622024,3.13.2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要素。来源:GB/T263622024,3.2,有修改3.3生态旅游区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区域。来源:GB/T263622024,3.4,有修改3.4生态旅游产品旅游经营者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区为主要空间,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生态旅游活动需求的各类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来源:GB/T263622024,3.3,有修改3.5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基于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条件,整合各种要素,形成生态旅游产品方案和技术参数。3.6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将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方案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3.7生态旅游产品运营管理对生态旅游产品进行系统规划与功能优化,综合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以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4原则4.1保护性利用坚守生态底线,减少生态干扰,使用环保材料,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节能减排,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4.2参与性经营积极与当地社区、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合作。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经营,保障其利益和话语权。4.3体验式教育结合生态教育目标,鼓励旅游者参与互动,激发旅游者对生态系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生态环境认知与生态文明意识。4.4个性化融合在统一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基础上,根据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5设计1.1 设计程序1.1.1 调研分析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目标受众的生态旅游需求、偏好、人口学特征和文化背景;b)市场趋势、竞争情况、机遇和挑战;c)自然和文化资源、环境状况、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撑能力、社会文化背景和社区参与程度;d)与周边地区的资源联动及统筹发展。1.1.2 目标确立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确定生态旅游产品核心价值和定位;b)确定与生态旅游理念相符合的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c)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增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提升旅游者满意度。1.1.3 产品策划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设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b)融入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元素,提供有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活动;c)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提供低碳出行方式选择;d)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共赢发展。1.1.4 环境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评估生态旅游区自然和人文环境;b)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c)建立监测预警机制。1.1.5 市场测试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调研目标受众和旅游专业人士,进行市场测试和反馈收集;b)评估产品吸引力和市场潜力;c)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1.1.6 运营管理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分析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游客满意度等指标数据,评估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目标;b)持续监测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避免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或损坏;c)保持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确保其受益于生态旅游发展并积极参与产品的持续改进;d)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和优化运营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e)持续开展培训,提升生态旅游服务质量。1.1.7 迭代升级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定期评估与监测产品的运行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改进和更新产品;b)关注新的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活动实施中;c)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d)提升公众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可持续行为习惯。1.2 设计内容5. 2.1环境与资源6. 2.1.1环境宜满足以下要求:a)大气符合GB3095中一类区规定;b)地表水符合GB3838中规定;c)土壤符合GB15618规定;d)声环境符合GB3096规定;e)视觉环境: 保护和维护自然景观的原生态, 旅游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标识和导向系统设置合理,能展示相关信息。f)社会环境: 具备较高的社会友好度, 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5.2. 1.2资源宜满足以下要求:a)主要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或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原生性和文化原真性;b)提供多样化的生态与人文景观;c)自然资源实体保留完整,维持其自然形态和结构,人文景观保留完整;cl)具有稀缺性、代表性,有较高知名度;e)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提供文化体验和交流机会;f)资源利用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需求。5.2.2基础设施5.2.2.1 交通系统宜满足以下要求:a)外部交通: 与周边城市或主要交通枢纽之间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连接,包括机场、铁路、公路等, 具备环保交通设施,方便旅游者以环保的方式到达生态旅游区或内部交通站点, 具有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实时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等。b)内部交通: 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游步道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和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使用环保材料铺设,在游步道沿线采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提供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 具有清晰的游览路线,标示景点和路径, 提供当地特色的交通体验。c)停车场符合GB50067、JGJ100、JGJ/T326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 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减少停车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考虑铺设材料的透水、抗压、防护、植草、耐用等多方面需求, 具备电动车充电设施。d)交通标识符合DB63/T2159规定。1.1.1.1 2.2.2给排水系统污水综合排放宜符合GB8978规定,室内与室外给排水宜符合GB50014、GB50015规定。5.2.2.3 供电系统宜符合GB50052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具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设备,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b)采用节能高效的照明设备,具备调光和感应控制功能;c)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监控电力使用情况,及时优化供电策略。5.2.2.4 通信网络宜满足以下要求:a)通信设施符合GB51456规定;b)旅游者活动集中区域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尽量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c)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网络设备,如太阳能或风能;d)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旅游者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e)信息发布设备符合以下要求: 设置信息屏幕和导览设备,提供实时的信息、活动通知和导览服务, 配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系统,展示生态旅游相关影像、讲座和展览。5.2.2.5 垃圾处理设施宜符合GB55012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和指示牌,实行垃圾分类;b)建立高效的垃圾收集系统,定期清理和转运垃圾;c)使用环保型清洁工具、环保清洁剂,如电动扫地机、电动吸尘器等。5.2.2.6 生态厕所宜符合GB/T18973相关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废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具备分离系统,液体和固体废物易分开处理, 采用有机废物堆肥方式,使固体废物转化为堆肥, 具备灰水处理设施,过滤和处理来自洗手池和淋浴的灰水。b)能源使用: 具有节水设备,采用节水冲洗系统和低流量水龙头, 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太阳能加热水或供电。5.2.3服务设施1.1.1.1 2.3.1生态餐饮宜符合GB/T26361规定,且还需考虑下列因素:a)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餐具及包装;b)提供过滤或净化系统的饮用水设备,减少使用瓶装水和塑料容器;c)尽量使用本地食材,支持当地农牧民和企业提供本地特色菜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