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十二).docx

    • 资源ID:1305789       资源大小:250.99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十二).docx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十二)一、单选题1.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bedB. acdC. abD. cd【答案】A【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上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上面,因此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b.在小孔成像中,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因此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故b正确;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那么像距增大,因此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那么像距减小,像变小,但是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故选A。2.(新昌期末)如图,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A、B的受力示意图,其中&是B对A的压力,E是地面对A的支持力,F3是A对B的支持力。下列判断合理的是()B.C.H与F3是一对平衡力D.F3等于GB【答案】D【解析】对物体B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R和物体A对其向上的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将AB看做一个整体,此时地面对A的向上的支持力和AB受到的总重力相互平衡。A、将AB看做一个整体,此时地面对A的向上的支持力和AB受到的总重力相互平衡,所以Fz=Ga+Gb,故判断不合理。B、&是B对A的压力,作用在A上,大小等于物体B的重力,即Fi=Gb;F2是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GaKb),即E=G+Gb,两者大小不相等,故判断错误。C、艮是B对A的压力,作用在A上,大小等于物体B的重力;邑是A对B的支持力,作用在B上,大小等于物体B的重力,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判断错误。D、F3是A对B的支持力,因为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3与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3=Gb,故判断正确。故答案为:D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在OIo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IO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O-IO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答案】A【解析】A.在0IOS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小,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甲乙图像相交时,所对的路程上100n1,所以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nl时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IOS20s内,乙的路程保持100nl不变,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D.在OIOS内,乙的路程是100nb那么速度为:100m.=10ms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2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用F=ION的力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10N,水平向右B.14N,水平向左C.6N,水平向左D.4N,水平向右【答案】C【解析】将木块和小车看作一个整体,受力情况为:水平向左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地面F=3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即:;那么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为:/=F-Fg=IONTN=6AIO故选C。5.如下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7'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水平拉力7'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尸,木块m将向右倾倒【答案】A【解析】A、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1和m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此选项正确;B、在U向左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In与之同时运动,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m与M之间没有摩擦力,此选项错误;C、木块M受到的重力及m的重力之和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此选项错误;D、原来m随M一起运动,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由于摩擦M立刻停止运动;而由于惯性,木块m下部随M停止运动,而上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倾倒,此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6.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A. 1次B. 2次C. 3次D. 4次【答案】A【解析】声音在铁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t=J8-¾O.OO3s1 r1S2OOmr声音在水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I2=-=J"-=0.01Zs'FJ15<M>mr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8m用的时间为:t2=-=0.053s"ri340m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时间相关不到0.1s,人耳分辨不出来,只能听到1次声音;故答案为:Ao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答案】D【解析】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1.=Q322=0.16s,1V=-Vt,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SU=V液a=340msX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0.12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½2=vftkt2=340ms×0.12s=40.8m,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b=s»i-s俄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I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I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ls+0.12s=l.12s,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l.12s-0.16s=0.96s,P=-=14.17m5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6jO故答案为:D8.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B.6N,向.4N,向左C. 4N,向D. 6N,向左【答案】C【解析】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故答案为:C9.如图所示:物体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体乙上再放一物体甲,当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体时,甲、乙两物体均保持静止,那么乙物体受到的力的个数为()个B. 3个C. 4个D. 2个【答案】A【解析】乙物体受到的力有:重力;甲物体对乙的压力;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用水平拉力拉动甲时,甲静止不动,此时乙给甲一个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乙也受到甲对它施加的一个方向向右的摩擦力;由于甲对乙施加了一个方向向右的力,使乙相对于地面有了一个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地面对乙又施加了一个向左的摩擦力。综上分析可知乙物体受到5个力的作用。故答案为:A10.(浙江期中)某中学有一个150mX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l和S2(如图),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Z51- .甲丙52T.乙和B.甲和C.丙和D.甲和丙T乙T【答案】D【解析】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答案为:DI1.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Pa,Pb,Pc,PdB.Pd,Pc,Pb,PaC.Pc,Pd,Pa,PbD.Pb,Pa,Pd,Pc【答案】A【解析】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巳点上(如图甲)。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如图乙)。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Pe,Pd上(如图丙、丁),四幅图画在一个图上。如图综合:1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门镜的作用于一个:()A.照相机镜头B.幻灯机镜头C.放大D.凹透镜【答案】D【解析】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D13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半透明依(»0b,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C。14 .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组别种子数量(粒)温度(C)光照空气水分5020无光通风5020有光通风少量.水分B.空气C.光照D.温度【答案】A【解析】选A。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十二).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