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旅游价值开发与利用.docx
地方志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出一个时期城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代学者对方志功能都有充分认识,尤其注重地方志的资政、存史、教化三方面功能。地方志与当今城市旅游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从旅游文化价值角度认识、研究地方志,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对推动和发展现代城市旅游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从荆州地方志的旅游价值及其利用作些探讨。一、明清时期荆州地方志文献荆州地方志有悠久的编纂历史。尚书?禹贡实际上为地方志,其中记载了荆州山川、人口、工矿、手工业生产及农业、畜牧业等情况,不仅是古今地理志之祖,更可作为荆州地方志之祖。春秋时有祷机作为当时荆州地区的史志专著。至汉末荆州学派的兴起,为荆州地方志的编撰创造了丰富的学术文化条件。至两晋南北朝时期,荆州学人大量撰写荆州史志,清代学人陈运溶注意到荆州地方志的特殊性,在其麓山精舍丛书中录荆湘地记二十九种、荆湖图记三十六种,其中以盛宏之的荆州记最具代表性。另外,还有梁宗愎的荆楚岁时记专门记载了荆楚民俗。唐宋时期,佚名的江陵风土志、江陵旧志、宋周应合的江陵志等,都是关于江陵府的著名志书明清时期是荆州地方志发展的周峰时期,现有大量地方志文献传世。从全国地方志统计来看,现存全国地方志的八千一百余种之中,清代修的方志约有五千六百种,占总数百分之七十口24。受清代学术影响,方志编纂严谨,大多资料可靠,志书与正史互为参证。修志有二便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章学诚修志十议,可补正史之不足。现存荆州地方志,大多为明清纂修,所存有如下几种21141.嘉靖荆州府志。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王宠怀纂修,明嘉靖十一年刊。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民国间抄本即据此本。孙存,安徽人,进士,嘉靖荆州知府。2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六为荆州府地方志,收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3 .康熙荆州卫志。清王斌纂修,清康熙十二年刻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王斌,安徽泾县人,武进士,康熙荆州卫守备4 .康熙荆州右卫志。清王大基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王大基,陕西三原人,武进士,康熙十八年荆州右卫守备。5 .康熙荆州府志。四十卷图考一卷。清郭茂泰修,胡在恪纂,康熙二十年纂修刊行。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郭茂泰,陕西泾阳人,进士,康熙间荆州知府。胡在恪,字念蒿,湖北江陵人,著直嫩园集、离珠集、鲁游草等。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五册。6 .乾隆荆州府志。五十八卷首一卷。清来谦鸣、叶仰高修,施廷枢纂,乾隆二十二年纂修刊行。湖北省图书馆藏善本,缺第五十七、五十八卷。叶仰高,吴县人,乾隆间荆州知府,施廷枢,钱塘贡生。7 .光绪荆州府志。八十卷首一卷。清倪文蔚修,顾嘉衡纂,光绪六年纂修刊行。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有藏。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六、三十七册,今有湖北人民出版社点校本行世8 .光绪荆州府志。清杨守敬纂,清光绪间稿本。湖北省图书馆所藏善本。今有杨守敬集收录整理其文。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学者。9 .顺治江陵志馀,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册。10 .光绪续修江陵县志,收录中国地方志集成第三十册,三十一册。11 .光绪荆州八旗驻防志。十八卷。希元、祥亨修纂。希元,驻防荆州将军,祥亨,驻防荆州将军。今有马协弟主编荆州驻防八旗志点校本。二、地方志的旅游文化价值分析1.体现了荆州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地方志赋予地域山景、水景以丰厚的人文内涵。清代诸本荆州府志都记载了荆州山川形势,荆州学者杨守敬在其荆州府志中更对荆州各地进行了详细考证,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有楚令尹故地蛇入山、五代高季筑城稽课土功之地稽功山、太晖观所在太晖山的记载,仅三国历史与关羽有关的就有八岭山、掷甲山、大战冈、马跑泉、洗马池等地;同时,荆州湖泊众多,以湖、渎、溪为名之地也众,有南湖,唐郑审谪江陵,建亭于上;有子胥渎,水经注云盖吴师入郢时所开,有中夏口1.4卷三,相传为屈平所谓过夏首而西浮之处。地方志记载了丰富的历史地域物产。如记载荆郡各稻,种类甚多。其谷之红白、大小不同,芒之有无、长短不同4卷六;有的蔬菜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历史韵味,也有些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蔬菜,如芜菁一名蔓青,一名诸葛菜。春食苗,初夏食心,秋食茎,冬食根,显然有三国文化的意味了,又有甘露子一名地蚕。本草荆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蔚,俗呼为玉环。菜生熟皆可食,又可蜜煎,可酱渍。苜蓿采其叶可作蔬,味清而甘。黄花菜荆俗呼为金针4卷六;另有茶类,国史补江陵有楠木茶。宋史?地理志亦记大拓枕茶,出江陵。草市有银鱼即白小鱼,沙津旧有白小潭。杜甫诗白小群分命是也。江陵长湖、草市、孟家桥,监利堤头、东江湖,俱产此5,这些都共同体现了地方志对自然景观人文内涵的历史记载。12 展现了荆州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随着中国传统城市的转型,传统都市民俗也随着时间变迁,城市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遗存。有的至今仍然存在,有的已荡然无存。地方志对城市人文景观的历史记录,都可作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文化资源,进而加以有效利用。地方志详细记录了代表古代城市人文景观的古代城池、宗教、街巷遗迹。古街古巷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历史文化氛围。地方志中的记录本身就是城市人文景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所在,如荆州古城墙是荆州旅游乃至湖北旅游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康熙荆州府志、光绪荆州府志都十分详细地载了荆州古城墙的历史沿革和兴建情况。另外,还有关于荆州历史上古代城池的记录,有楚纪南城、耶城、冶父城、津乡城、沙市城、马牧城、蚌城、奉城、赤湖城、方城、俞潭城等古城遗迹的记载;地方志还对荆州、沙市区的古街古巷名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如沙市有杜工部巷,杜公巷,在沙市。俗呼杜甫巷,今改为杜工部巷,少陵自蜀来楚,寓于此4卷七。有孝子巷,在沙市。以明孝子张廷贵居此名4卷七。楚人楼台亭榭众多,地方志实有大量记录,如栖霞楼,水经注江陵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又有南楼,名胜志、世说桓玄在江陵南楼,吟啸良久,乃作王孝伯诔,刻下成篇。唐左丞相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尝眺咏于其上,曲江楼,在府庠前,古南楼也。张曲江尝登楼赋诗,宋张秋重建斯楼,乃易今名。后楼毁,即以南城门楼当之。4卷七又有仲宣楼,仲宣楼名胜志宋志府城东南隅有望沙楼。后梁高季兴建,以望沙津。宋陈尧咨为守,更名仲宣楼4卷七。明代公安三袁之袁宏道、袁中道在沙市建有卷雪楼、砚北楼589等。以上古代城市、古街古巷、古城古墙的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极重要的寻找灭失人文景观的线索。特别是对荆州旅游名片荆州古城墙的保护和开发,既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开发。正因为历代荆州古城墙都有修缮和修建,所以才能沉淀下丰富的古城墙文化。在开发这一环,也可有规划地重建历史名楼,才能不断增强古城墙的历史意蕴和旅游价值13 记录了荆州古代城市生活的变迁。地方志记载了大量荆楚城市民俗生活。这些民俗以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为中心,如在光绪荆州府志中就展现了荆州独特的婚礼习俗荆俗娶妇,初聘用钗镯酒果之仪,继行纳币礼。亲迎先一日设筵邀宾,即父醮子遗意。合香次日,谒祖先,费见舅姑,以次及其家众。十日,女父母家来饷食,谓之'十朝饭'。至一月,女偕婿归宁父母,谓之回门。亦有家贫而出赘者,至论财诸恶习,近俗幸无之。丧则初属纺之时,延僧封殓,三日行成服礼。每七日备祭,谓之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4卷五在驻防地,礼俗则有驻防婚娶,初聘延媒妁,踵女家通言,议允,始择良辰,用钗镯酒果之属,谓之行礼'。及岁,由原媒踵女家索庚选吉。先一日送奁,具设筵邀亲友。行礼合建。次日谒祖先,执贽见舅姑及戚友,名曰'识大小'5卷五。从此民俗记录来看,荆州独特的婚礼习俗有着礼节繁、时间长、地域化的特点。从初聘开始,有纳币礼、亲迎、十朝饭等具有荆楚地域风格的习俗,同时,因荆州有着驻防文化的影响,婚礼有着特殊的民俗表现。五月十三日谓之单刀会,是日类多风雨,俗谓之磨刀雨',列户祠祀关庙4卷五,更是体现出荆楚关帝信仰特色。地方志还反映出古代荆州城市人的一般思想水平的变迁。如最能体现古代城市信仰的场所是城隍庙,城隍庙是古代城市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生活气息最为深厚的场所,集中体现了城市市民的良好生活的愿望和信仰。民间信仰的变迁,也是重拾城市过去记忆的很好的线索。明荆州知府耿志伟重修荆州府城隍庙记略东建斋所,西创道院,重薨垒砌,翼翼森森,辟以疏根,缭以周垣。而庙制益完,而庙貌益尊。4清代荆州城隍庙形制或难追考,但在康熙年间两次重修,雍正年间重修,乾隆年间再修,从历年修建可知,城隍庙在城市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城隍庙往往是一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庙宇,香火通常也最兴旺,从年初一到除夕夜,祭祀活动几乎不断,信徒盈门。由此可想象荆州城隍庙的祭祀生活场景。总之,我们也可以根据地方志去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知识和信仰体系,加深我们对现代城市文化精神的了解。14 .丰富了荆楚地域文化内涵。地方志收录了大量地域诗词歌赋,极大了丰富了荆楚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卷收录。单卷收录如康熙荆州府志卷三十四收历朝历代荆州地域诗歌,包括荆州当地诗人诗与外地诗人在荆州所作之诗,虽然收录并不一定全面,但大多是著名诗人或荆州古名人诗作,具有代表性。另一种收录方式是行文附录,如光绪荆州府志卷七,在载各古迹事时,皆收录历代咏荆楚名胜诗词歌赋,如在记江陵纪南城时,录唐代刘禹锡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记章华台时,录明代荆州诗人袁宏道、张世懋、孔自来等人的诗歌,诗歌出自地域名人之手,诗歌便具有极高的地域文化价值。对于那些有关荆州诗词歌赋的文献、文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地域诗文,这些将成为这个城市的丰富和难得的历史记忆。以杭州为例,杭州在对西湖文化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仅对西湖诗文的选注就有王荣初西湖诗词选5选编了自初唐至晚清历代反映西湖和杭州的诗词343首,应守岩的西湖小品6从前人所写的亭台楼阁记、山水游录、书序、赠序及笔记小说等小品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及选段,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典故作简要的注释,顾希佳著西湖竹枝词7选元以后西湖竹枝词21()家,共317首,曹文趣等选注西湖游记选8,陆鉴三选注西湖笔丛9选辑了前人有关杭州西湖的笔记共616贝几分别录自13O余种前人的撰著,于在春选译西湖笔记小品选译10等。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诗文文献对地域文化内涵重构的重要意义,荆楚历代才十分重视地域文献的校注工作。三、地方志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荆州地方志文献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文化价值。首先,系统整理方志,还原历史城市。地域人文之光,实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传承上。但就目前整理点校的荆州地方志情况来看,还有大量工作可做。除光绪荆州府志、荆州八旗驻防志、光绪荆州府志杨守敬外,其他方志未见点校整理出版。重视地方志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是充分重视地方志文献,发挥其旅游价值的首要举措。要积极开展地方志文献的整理、点校和二次出版工作。地方志记载了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在现存明清时期的大量荆州的地方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