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零碳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300576
资源大小:69.8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深圳市《零碳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SJGSJGXXX-2024零碳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StandardforZeroCarbonBuilding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零碳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StandardforZeroCarbonBuildingSJGXXX-20242024深圳为贯的落实国家和深圳市有关建筑低砍发展的法规政策,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2年度深圳市,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冏IS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蕤,参考现行有关标准及国家标准£零碎建筑技术标准3(征求意见稿),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I.总则:2.术语:3.基本ME定:4.评价指标:5.技术要求:6.评价流程:附录.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Hl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业务归1.l并组织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编制推位负法技术内容的解糅.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加编:51811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深圳市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深圳市房地产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深圳市建设工程标准学殳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杏港绿色建筑议会有限公司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评价指标51.1F规定51.2运行建指标54.3电含碳指标55技术要求75.1 F规定75.2 拄利性要求75.3 创新性要求86评价流程96.1 议计及评价96.2 评价9附录A运行碳排放强度指标10附录B碟排放强度计算方法Ii附录C零碳建筑自评表13本标准用词说明15引用标准名录16附:条文说明17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44 AssessmentIndicators54.1GeneralKequrenenls51.2CarbonEmissionIndicatorsduringoperation54.3EmbodiedEmissionIndicators55 TechnicalRequirements75.1 IGcrralRequirements75.2 Prerequisitehems75.3 Innovaltonltem86 AssessmentProcess96 .IPrc>evaluation97 .2Evaluation9Appendix A ValuesofCarbonFmisxionIndicatorsduringoperation10Appendix B CalculationMethodsforCarbonEIniSSienIndicators11AppendixCSelf-assessmentForm1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51.istofQuotedStandards1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1总则1.0.1为员彻落以:lN家和深圳市地方推动建筑低碳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深圳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水平优化评价指标,鼓励探索深圳特色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推动零碳建筑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既有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的评价,1.0.3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策、零碳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冢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低碳建筑IoWCarbCnbUilding适应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策设计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提而能源设务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可再生能源资源降低运行碳排放,通过采用低碳建材、低碳结构形式和材料战量化设计控制陶含碳排放,符合本标准笫3.0.4条中低碳建筑利定条件的建筑.2.0.2近零碳建筑nearlyzerocarbonbuilding在实现低碳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运行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符合本标准第3.0.4条中近零碳建筑判定条件的建策.2.0.3零碳建筑zerocarbonbuilding在实现近专僚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运行碳排放和馥含碳排放,符合本标准第3.0.4条零碳建筑判定条件的建筑.2.0.4的含碳排放embodiedemissions建筑物使用的建材在生产及运输过程.建筑物建造与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2.0.5运行碳排放carbcnemissionsduringoperation建筑物在送行阶段产生的碳排放。2.0.6直接碳排放directcarbonemissions建筑物在运行阶段用于满足功能需求的直接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碳排放,2.0.7间接碳排放indirectcarbonemissions建筑物在运行阶段用于涉足功能需求的外购电力、外的热址、外附冷量等产生的碳排放.2.0.8电力碳排放carbonemissionfromelectricity建筑物在运行阶段用于满足功能需求的外购电力产牛.的碳排放。2.0.9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intcnity单位建筑面积的砂揖放依,(kgCOm1.2.0.10基准建筑referencebuilding在计算降碳率和碳抵消比例时作为比较对©的符合节能要求的假想建筑.2.0.11建筑降碳率buildingcarbondioxidereducingratio将准建筑碳排放强度和设计建筑碳排放羽度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碳排放强度的比值.2.0.12碳抵消carbonoffset通过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和碳信用产品等非技术措施实现补偿或抵消其他排放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2.0.13绿色电力交易greenclccricityradc用以满足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密求,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交易。2.0.14绿色电力证书greenelectricitycertificate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国.家能源局相关管理规定,依据可再生能海上网电Jft通过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向符合资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2.0.15碳信用carboncredits温空气体减排项目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认定程序确认减排法化后效果,由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签发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碳栽排指标.22.0.16碳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用于科化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耗的活动系数,衣示单位材料或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例如每地位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鼠、每弟位购入使用电量所对应的:氧化碳排放最等。3基本规定3.0.1零碳建筑的泮价等级应分为低碳建筑、近零碾!建筑、零碳建筑。3.0.2评价应以单株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件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按建筑所述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3.0.3评价内容应包括评价指标和技术要求,评价指标应包括运行碳指玩、隐含碳指标,技术要求应包括控制性要求和创新性要求,3.0.4在评价内容全部完成评价后可判定零硬建筑的评价等级,零碳建筑评价等级判定应符合以下规定:1低碳建筑应满足全部控制性要求,应按规定进行运行碳指标和隐含碳指标计算,同时还应满足本标准第421条运行碳指标和本标准第4.3条隐含碳指标:2近零碳建筑应满足全部控制性要求,应按规定进行运行碳指标和陷含碳指标计驾,同时还应涧足本标准第4.2.2条运行搬指标和本标准第4.3.2条含碳指标:3零碳建筑应满足全部控制性要求.应按规定进行运行碳指标和隐含碳指标计算应满足本标准第4.2.3条运行碳指标和本标准第4.3.3条除含碳指标,同时还应满足不少于一项创新性要求.表3.04零项建筑判定条件评价等螳济价新标投木整术运行盗指标©拿犹指标冲IW性要求和商性萼求低翼徒次4.2.14.3.1滴足全知控刈Ma1.近军陵馥筑:4124.3.24.2.34JJ依足不少于一项做以性噢或3.0.5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的标识有效期应为三年.3.0.6申请评价方应按照本标准的燃定进行邯价指标计算和技术要求检查.在评价时的提交相应的计算报告和证明材料。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直实性和完整性负货.3.0.7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有关要求,对申请泮价方提供的文件进行技术审定,应保存相关核直或证明文件,必要时应对申请评价的也筑进行现场核查.4.1 一般规定4.1.1 运行碳排放的计算范也应包括建筑在自然年慢内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插座、电梯、炊事的碳排放,同时还应包括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碳信用的碳抵消作用,可不包括充电桩和数据中心的碳排放.4.1.2 造含碳排放的计算莅狗应包括自本标准实施时间以来历次己理工项”的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碳排放、建造阶段破排放、拆除阶段碳排放,同时还应包括碳信用的碳抵消作用。4.1.3 运行碳排放强度和隐含碳排放强度的计宛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4.2 运行碳指标4.2.1 低碳建筑应符合以下规定:I公共建筑在不使用周边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的情况下运行屐排放强度应不高于发A.O.I规定的低碳建筑运行碳排放强度限值,或相对携准建筑运行破排放强度的降碳率应不低于30%:2居住建筑在不使用周边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的情况下运行碳排放强度应不高于23kgCO:/(nra)。4.2.2 近零碳建筑应符合以下规定:I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2公共建筑在不采用微信用产品的情况下运行碳排放强度应不高于衣AOl规定的近零碎建筑运行碳排放强度限值,或其相对基准建筑的降碳率应不低于45%:3居住建筑在不采用碳信用产M的情况下运行碳排放强度应不Ifif于l7kgCO2(m2a).4.2.3 零搂建筑应在实现近零碳建筑的前提下进步符合以下规定:1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2运行屐排放应不大于零:3建筑场地内应无H接碳排放:4碳抵消fit应不超过基准建筑碳排放Ift的55%,其中通过碳信用产品实现的碳抵消量应不超过法准建筑碳排放疑的10%。4.3 脸含法指标4.3.1 低碳建筑在碳抵消前的吃含碳排放强度应不超过800kgC02m%4.3.2 近零碳建策应符合以下规定:1符合本标准第4.3.1条低碳建筑的隐含碳指标规定:2碳抵消后的隐含碳排放强发位不超过550kgCO2m4.3.3 零燃建筑应符合以下规定:1符合本标准第431条低碳建筑的隐含碳指标规定:2隐含碳排放应完全抵消或按本标准第4.3.4条的规定对竣工以来历年年度除含碳排放分擦*进行抵消.4.3.4 当新建隹筑竣工粉收后仍有除含碳排放未抵消时,可将待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