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010427 晏玲 毕业论文.docx
学科分类号(二级)19070YUNNANNORMA1.UNIVERSITY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学生手机依靠现状调查一以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为例姓名晏玲学号094010427院、系教化科学与管理学院专业应专心理学指导老师赵建新职称(学历)教授/学土中学生手机依靠现状调查一以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为例摘要:为了了解云南省宣威市中学学生的手机依靠程度,笔者采纳福建师范高校王小辉(2011)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抽取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的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的学生有手机依靠倾向的有46人,占全部被调查者的25.56%,这表明大部分的高三学生能够正确的相识和运用手机,少数高三学生存在手机依靠倾向的现象。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学科性质和生源地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是否恋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恋爱学生手机依靠性显著高于未恋爱学生。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靠倾向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将手机称为继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手机这一媒介工具高度普及的今日,它所承载的职能和功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现代人体现特性和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lC)在京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到2012年5月份就已经拥有超过10亿台的手机。在这一群体中,运用手机的中学生数量也日渐增多,成为运用手机的新生主流,对于价值观尚不明确的中学生来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被手机依靠困扰,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成天抱着手机在玩,没有手机就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出现严峻的手机依靠。1探讨意义及应用价值1.1 探讨意义目前,大多数探讨手机依靠相关的课题都是关于高校生的,对于中学生手机依靠的问题还没有太多的探讨,但是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手机依靠过度依靠会导致很多生理和心理问题。本文旨在了解一般中学学生对手机依靠的现状,以期社会对中学生手机依靠引起重视。手机不仅仅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特征,对于现在的高三学生来说,更是影响了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甚至变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心情、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本文就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的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1.2 应用价值1 .结合本地的区域特点了解中学生手机依靠的现状。2 .通过现状了解,让学生明白手机依靠对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影响,正确相识和运用手机。3 .预防中学生手机依靠,针对有手机依靠倾向的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看法。1. 3探讨现状对于手机依靠概念的界定,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和诊断标准,对过度运用手机的用词也是有所差异。如:手机成瘾、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手机依靠综合征等。一些探讨者依据手机依靠的症状和表现认为,手机依靠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如梁娜、杨烁(2009)对80后高校生依靠程度的调查,将手机依靠看作是一种焦虑、期盼,表现为心理渴求和心理依靠;黄林娟(2010).对青少年手机依靠进行探讨,认为手机依靠和赌博成瘾、毒品成瘾、酒精成瘾或饮食疾患类似,属于“冲动限制失序”范畴。参照行为成瘾,将手机依靠界定为个体因为反复过度运用手机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导致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另外一些探讨者不赞同将手机依靠看作啊一种心理疾病,认为手机依靠应当被视作一种社会现象。如屠斌斌等(2010)给手机成瘾下了操作性定义:由重复的运用手机所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剧烈的、长久的需求感和依靠感的心理和行为。本探讨采纳的王小辉(2011)基于多度运用手机现象,将手机依靠界定为:个体由于手机运用行为失控而呈现出的一种痴迷状态。手机依靠,国内外已有一些相关探讨,但大多数探讨以症状描述为主。很少有探讨以手机依靠的理论结构进行探讨。就现有的理论结构来看,其探讨主要从心情、认知和行为三方面进行,王小辉(2011)。本探讨采纳的王小辉(2011)的探讨应用了WaISh等(2008)对手机依靠结构的划分,将手机依靠划分为三个维度:突显性、戒断性和强迫性手机依靠测量工具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普适的量表,多采纳自编的问卷或量表。如WOongKiPark(2004)手机成瘾量表;BianChi,phi11ips(2005)手机问题运用量表;1.oUiS1.eUng(2007)手机成瘾指标;Billiuex,Vander1.inden(2008)问题手机运用问卷;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2008)高校生手机依靠量表;杜立操、熊少青.(2009)手机依靠倾向量表;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高校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等。1.4概念界定手机依靠是指将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所存在的剧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靠感的心理行为。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包含三个维度:戒断性、突显性、强迫性。戒断性是指突然被迫不能运用或无法正常运用手机时出现的心情反应,如焦虑,烦躁担心等;突显性是指当事人的行为被手机运用所主宰,主要表现为当事人日常过度运用或查看手机的行为特征,甚至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强迫性是指当事人具有剧烈的手机运用愿望和冲动而难以自拔,甚至出现错觉。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三个维度较为全面的囊括了个体的心情、认知和行为特征。戒断性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心情反应,突显性以个体的行为特征表现,强迫性则体现出当事人认知方面的变更,如出现错觉。1. 5探讨假设及构想1 .在性别上,男生手机依靠倾向显著高于高于女生;2 .家庭教养方式不同,高三学生对手机依靠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3 .学科性质方面,文科学生手机依靠倾向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手机依靠倾向;4 .不同的生源地对手机依靠的程度也不同,城镇学生手机依靠倾向显著高于农村学生;5 .恋爱学生手机依靠倾向显著高于不恋爱的学生,并且恋爱与手机依靠存在高相关;6 .学生每天运用手机的时间长短和手机依靠倾向的凹凸存在显著相关;7 .话费运用的多少和手机依靠倾向的凹凸存在显著相关。1.6探讨程序1.运用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和一些相应的状况了解,对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探讨,得出其手机依靠倾向的总体概况;2 .在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探析高三学生存在手机依靠倾向的缘由;3 .经过探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1.7探讨对象、探讨工具和探讨方法探讨对象: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探讨工具:采纳福建师范高校王小辉(2011)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以及自己编制的一些状况了解题目作为作为探讨工具。探讨方法:1 .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的课题探讨文献进行学习综合,找寻其课题的理论支撑;其中包括理论书籍、学术核心期刊及量表手册、工具书等;2 .问卷法:采纳福建师范高校王小辉(2011)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以及自己编制的一些状况了解题目作为作为探讨工具.该量表共有三个维度16道题,即戒断性(6)、突显性(5)和强迫性(5)o量表采纳5级计分制,从“极不符合”到“特别符合”分别给予15分。总分1680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靠程度越高。该量表中假如每个项目平均得分大于3分,总分大于48分,即判定为具有实际依靠倾向。该量表各个维度的内部一样性系数在06960.816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样性系数为0889,分半信度介于0.724和0.784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82.量表。中学生手机依靠量表各项信度指标基本达到可接受范围,可作为测评工具。由此,本人选择了该量表作为手机依靠倾向的测查量表。3 .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l1.5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2调查结果分析2.1被试总体状况由于学校明令禁止学生上课期间不得运用手机,以免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仅仅对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经了解,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有超过七成的学生拥有手机,总体状况如下图。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拥有手机情况有手机没手机图1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拥有手机状况采纳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由于其他年级禁止运用手机)的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剔除部分作答和规律性作答等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80份,有效率为90%。被试总体状况如下表:表1被试总体状况表项目类别人数性别男102女78生源地农村126城镇54独生子女是28否152学科性质文科52理科128恋爱是54否126父母教养方式放任1专制27民主148溺爱42.2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的手机依靠状况表2手机依靠状况手机依靠人数百分比有手机依靠4625.6%无手机依靠13474.4%由上表显示,手机依靠平均分大于3分,总分大于48分,即具有实际依靠倾向的高三学生仅占总数的25.6队有134人没有实际的手机依靠倾向。说明大部分高三学生能够正确相识和运用手机,少数学生存在手机依靠现象。2. 3高三学生手机依靠描述统计表3手机依靠性描述统计平均数标准差每题平均得分戒断性14.18336.936152.3639突显性15.11115.964033.0222强迫性11.08895.762372.2178总依靠程度40.383318.662552.5521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依靠程度的每题平均得分为2.5521。这表明,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手机依靠程度不是很高。其中,戒断性(M=2.3639)和强迫性(M=2.2178)都低于平均值,突显性(M=3.0222)高于平均值,表明宣威市第五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手机运用愿望不高没有达到冲动而难以自拔的程度,也没有出现过于剧烈的心情反应和错觉,但是部分学生的行为被手机运用所主宰,主要表现为日常过度运用或查看手机的行为特征,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2.4高三学生手机依靠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高三学生手机依靠在性别、生源地、学科性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恋爱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变量上的差异检验,采纳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学生在上述各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4.1 高三学生手机依靠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纳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的高三年级学生在手机依靠的总分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下表:表4性别在手机依靠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M±SD(男生=102)M+SD(女生=78)I值手机依靠总分40.9412+9.9571639.0128+10.572561.253强迫性11.25±4.04810.88+3.6570.617戒断性14.43+4.36113.86+4.6950.844突显性15.75+5.50014.27÷3.5810.040经检验,F=O.526,方差具有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