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1].docx

    • 资源ID:1299334       资源大小:22.4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1].docx

    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分析摘要:简述了国内数控机床近年来的发展。近年国内数控机床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加,但高端产品数量太少,无法与国外数控机床竞争。而国外数控机床,尤其是西门子和发那科则占据了绝大部分世界市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关键词: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高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今国内数控机床发展迅速,年产量逐年攀升,但所产机床精度等方面达不到要求。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虽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国内绝大多数重要机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却不是中国造。尤其是关系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高档数控机床,它的“大脑”和“心脏”却要大部分从国外引进。专家呼吁,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不能没有创造,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迫在眉睫。一、国内数控机床发展现状1.1 国内数控机床近几年发展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统计,目前我国可供市场的数控机床有1500种,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机床的品种类别和主要的锻压机械。这标志着国内数控机床己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不断承担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高水平数控设备的任务。如国产XNZD2415型数控龙门混联机床充分吸取并联机床的配置灵活与多样性和传统机床加工范围大的优点,通过两自由度平行四边形并联机构形成基础龙门,在并联平台上附加两自由度串联结构的A、C轴摆角铳头,配以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可完成五自由度的运动。该构型为国际首创。基于RT1.inUX开发的数控系统具有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在同一网络中与多台P1.C相连接,可控制机床的五轴联动,实现人机对话。该机床的作业空间4.5mxl.6mxl.2m,A轴转角±1050,C轴连续转角04000,主轴转速(无级)最高10000rmin,重更定位精度±0.Olnmb可实现三维立体曲面如水轮机叶片,导叶的五轴联动高速切削加工。超精密球的加面车床为陀螺仪工提供了基础设备,这类车床也可用于透镜模具、照相机塑料镜片、条型码阅读设备、激光加工机光路系统用聚焦反射镜等产品的加工。高速五轴龙门铳床采用铳头内油雾润滑冷却、横梁预应力反变形控制等技术。这类铳床可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水泵叶片、高档模具等的加工。目前我国己经可以供应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数控机床。同时,我国也己进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生产国的行列。目前我国已经研制成功一批主轴转速在8000100OOrZmin以上的数控机床。我国数控机床行业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CAD等技术,很多企业己开始和计划实施应用ERP、MRPII和电子商务。“十五”期间我国机床产业发展十分迅猛。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60亿元人民币,是“九五”末期的23倍;产品售收人1213亿元,是“九五”末期的239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去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中,金属加工机床销售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销售额已居日本、德国、意大利之后,排名第四位。据国内数控专家介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已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其中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目前,欧、美、日等工业化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仍处于发展阶段。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十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其产量2001年为17521台,2002年24803台,2003年36813台,2004年51861台,是2001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59639台,接近6万台大美,是“九五”末期的424倍。业内人士指出,“十五”期间,我国机床行业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汽车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外商投资企业增长速度加快所致。与机床迅猛发展的现状相比,作为机床“心脏部件”的数控系统,2005年销量虽然超过3万台,但处于低档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占据较大比重。业内专家不无忧虑地表示,国产数控系统近几年虽有很大发展,但仍无法阻止进口数控系统垄断的局面。从2002年起,我国就步入世界最大的机床消国同和最大进口国,仅以2004年为例,我国机床消费量占世界机床产值的20%。2005年消费量仍在增长。在我国机床消费额中,进口机床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绝太多数是数控机床。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内本土数控机床企业大多处于“粗放型”阶段,在产品设计水平、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5T0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差距则达到了10T5年。同时我国在应用技术及技术集成方面的能力也还比较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相对滞后,国产的数控机床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我国的数控机床产业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更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少之又少,制约了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进口的数控系统基本为德国西门子(SIMENS)和日本发那科(FANUC)两家公司所垄断,这两家公司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在国内尚无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数控系统替代的前提下,西门子和发那科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加上高性能数控系统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意义,发达国对出口中国的数控系统始终有所限制,甚至像五轴联动以上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绝对禁止向中国出口。1.2 我国发展数控机床存在的问题我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家(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多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化低,与国外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4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到了9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5。其中,进口份额占63%,数控机床进口额34亿美元,占全部进口金属切削机床的78.6%。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2)先进技术引进却未消化。对国外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仍很突出。据有关方面介绍,韩国用1美元引进先进技术,用5美元进行消化吸收,而中国用1美元引进先进技术,用0.2美元进行消化吸收。要注重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3)缺乏高索质专家人才。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缺乏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造成数控机床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美、德、日三国是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美国的特点是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4)产学研相结合体系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无法有效整合相关技术、产业和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制造的配套环节、集成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方面比较落后。据统计,我国大型高性能超精机床每年生产不足千台,不到德国、日本的1/20。二、国外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2.1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国外迅猛发展的原因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国外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领域。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其机床总数的30-40%;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在未来10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生产、流通、信息、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诸多领域;2、从机电一体化的单机向整个制造过程的集成化过渡。将制造系统、分析设计系统、经营管理系统、信息数据系统通过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联系起来,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郎人们常说的光机电一体化,不仅大大扩展了应用领域,甚至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各突飞猛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度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技术的兴起徽细加工技术和装各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2数控机床发展情况数控机床是集计算机、微电子、信息、传感、测试、机械制造技术为一体的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包括数控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床等毂其相关配套件。目前,数控机床主要指的是那些由主机、数控系统和相关配套件组成的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机床。2.2.1产量与产值世界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己在15万台以上(产值超过200亿美元)总拥有量超过100万台。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品种已超过150种。1992年日本的年产量为32037台,约占21%德国年产量为14758台,约占10%;美国年产量为6663台,约占4.4%;原苏联(在1985年时)年产量为17600台,约占I1.7%;我国年产7450台,约占5%;台湾年产5385台,约占65%。仅日、德、美三国,年产数控机床就占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的36%。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六国1989年金属切翻机床的总产值与1980年比,仅增加54%,但同期数控机床的产值比1980年删增加了256%。1990年,日本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已达61697台,年产量的数控化率为31.8%,年产值的数控化率为76%。其他五国的年产量数控化率均在20%以上,年产值数控化率均在50%以上。上述六国拥有量数控化率在10%以上。1994年日本拥有量的数控化率为20.8%。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床厂均生产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已逐步甩给第三世界营家去生产。在数控机床的生产中,生产最多的仍然是普通数控机床,特别是数控车床,但发展最快的则是可以自动换刀的加工中心。在近几年的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展品均以

    注意事项

    本文(国内外数控机床发展现状[1].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