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以L幼儿园为例》150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1296114
资源大小:39.1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以L幼儿园为例》15000字(论文)】.docx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一以1.幼儿园为例目录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一以1.幼儿园为例1摘要11结论21选题背景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31.3概念界定41.4 文献综述41.5 研究方法62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62.1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生活习惯状况62.2 家庭教育中幼儿生活习惯状况83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103.1 幼儿饮食习惯方面103.2 幼儿卫生习惯方面123.3 幼儿睡眠习惯方面133.3.1 幼儿不能独立入睡133.3.2 幼儿不能按时入睡143.3.3 幼儿不愿意入睡154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164.1 幼儿园方面164.1.1 幼儿饮食习惯培养策略164.1.2 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策略164.1.3 幼儿睡眠习惯培养策略174.2 家庭教育方面174.2.1 幼儿饮食习惯培养策略174.2.2 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策略184.2.3 幼儿睡眠习惯培养策略184.3 家园相互推进方面184.3.1 幼儿园积极倡导推动家园合作18结语19参考文献20摘要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很显然说明了幼儿时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婴幼儿教育在许多先迸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对儿童综合能力培养效果卓有成效,但在其中显露的一些问题值得讨论和研究。本课题基于家园合作视角研究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丰富家园合作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教育的理论基础。家园合作的教育环境下,为数众多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对各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为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种模式下,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同时,幼儿园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缺乏对他们正确生活方式的指导,教师做不到为该年龄段幼儿建立系统,合理的教育实践策略。由于幼儿群体的特殊性,需要形成家园合作的教育环境,教师和家长要彼此明确、认真配合、互相信任,潜移默化的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以兰州市1.幼儿园,中班组一个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主要是调查幼儿在家中生活习惯出现的问题。向家长发放40份网络调查问卷,共回收37份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束后采用统计汇总方法加以分析。分析得出当前中班幼儿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养成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引导、家庭教育、家园合作等多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对应的教育建议,其中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组织开展幼儿挑食、偏食的相关活动;教师有目的性的制定“拒绝零食奖励贴”;教师要亲近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依赖与信任。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幼儿饮食习惯;家长的教育行动要与教师教育目标相一致;家庭成员一致培养幼儿的良好睡眠习惯。家庭主动配合共促家园合作共育;幼儿园积极倡导推动家园互动能为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生活习惯论文类型:应用研究1绪论1选题背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陈鹤琴先生提出:“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日常生活、规律饮食、合理饮食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而今,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两代之间的养育率也逐渐增多,父坦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自尊、意志力、沟通技能的培育与发展。多数父母现在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在家庭教育中忽略了幼儿生活习惯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父母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自发地寻求良好生活习惯带来的益处,这样父母就可以因势利导对孩子在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教育中加以简单指导。与此同时,要求父母要做到与幼儿教师教育合力的统一,建立稳固的家园合作是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自己在实习期间观察发现,在孩子入园离园时由父母和祖父抱着孩子来幼儿园的。针对此现象在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得知,在家中幼儿都是由家中成年人,给幼儿进行穿衣、洗漱,小心翼翼的照顾幼儿。由此,我将以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为此次研究的方向即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如厕、洗手、睡眠、饮食、穿脱衣服能力等)。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搜集进行整理与分析,论述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师与家长在家园共育中更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出相应教育对策及建议,从而使家长与教师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作用,为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教育地位。就幼儿园而言,家庭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合作是早期幼儿教育重要的举措和手段。要想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要发挥家园合作的优势,共同为幼儿成长进步努力。但目前家园合作方法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要找到合理性的策略指导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家园互动中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再根据笔者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对家园互动协力教育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怎样的培养与促进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与建议。总结为三点:教师有目的性的制定“拒绝零食奖励贴”;教师要亲近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依赖与信任。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幼儿饮食习惯。家长的教育行动要与教师教育目标相一致;家庭成员一致培养幼儿的良好睡眠习惯。家庭主动配合共促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幼儿园积极倡导推动家园合作,从而达到家园共育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教育的良好效果。1.2.2 研究意义在当前在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对儿童生活习惯培养教育仍然缺乏很多理论研究。因此,本文是以家园合作的教育层面,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现状分析、不良问题的研究及提出相应可行实施建议,为教师及父母提供行之有效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教育理论基础。在此研究中,笔者重点对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出现不良生活习惯行为进行了观察了解,搜集到中班幼儿出现不良生活习惯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现状,并为家长开展有效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教育提供实践参考,为更好实施幼儿习惯培养教育的科学方法、教育机制提供系统化视角。为教师进行教学和日常班级管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使教师对本班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在幼儿园环境及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系统准确的培养方式方法,从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中致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于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1.3 概念界定1.3.1 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指幼儿园与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家园共育体现的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双向的、平等的活动,双方共同教育幼儿的一种实践。132生活习惯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中提到:“幼儿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在于制定作息规划,准确把握游戏,运动,饮食,睡眠等自由活动的时间段,逐步形成规律化和常规化,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爱干净讲卫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模式,使幼儿在这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幼儿的生活习惯是基于良性指导,在持续的重复和逐渐发展平衡中,逐步让幼儿形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1.4 文献综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会让幼儿终生受益。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搜集相关文献并根据各研究者的观点,着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家庭教育及家园共育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王莉,李建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机理及其培养实践中指出幼儿家长承担着,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启蒙教育的天职,幼儿教师则承担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启蒙和引导责任。一方面,家长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懂得放手,给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引导,交给孩子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利用家庭中的点滴时间,及时引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并使之长期坚持,久而久之自成习惯R甘晓彬在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研究中提出构建新的家园协作模式,提升家园共育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质量。教师构建家园协作框架;教师要把家园联系栏是双向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分享与传播幼教经验,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适应幼儿的差异需求,纠正不良习惯;有的放矢地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现代网络技术成为家园沟通的便捷方式。朱利亚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策略在研究中指出习惯包括很多种,如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因此,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并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研究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故事、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卫生;通过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营造环境、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巩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教师和父母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中,要抓住每个教育机会,并制定决定性的要求,始终坚持让幼儿去实践。做到常抓不懈、创新活动方式、家园互动原则,并提出一日活动培养幼儿习惯的策略,找准幼儿行为问题、运行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活动氛围。并且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终身教育时代下,发展稳定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1.5研究方法1.5.1 文献法研究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家园互动”、“家园合作”、“家园沟通”、“行为习惯”、“家园共育”、“幼儿生活习惯”等关键词,下载并分析了大量的期刊、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此外,研究者还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5.2 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甘肃省妇联保育院中班的幼儿,并随机将问卷调查向中班组二个班的家长发放40份,以幼儿生活习惯中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三个维度,分析幼儿在家里生活习惯中出现的现状及问题,共发放4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37份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100%,调查结束后采用统计汇总方法加以分析。15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指对有代表性的现象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对兰州市1.幼儿园个别幼儿,在生活习惯行为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进行具体的个案分析与研究。2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幼儿的生活习惯种类多样,其中一日生活的作息、睡眠、排泄、盥洗、整理、饮食等都需要养成好的习惯。根据实习期间结合实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把幼儿不良生活习惯概括为三类: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在教师的视角下研究者通过与主班教师的交流通过与自己的观察发现中,总结出具有典型代表的不良生活习惯案例分析得出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现状。在相对应的分析家庭教育中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现状,生活幼儿饮食、卫生及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习惯细节培养的基础,可以从阶段幼儿生活习惯现状中发现幼儿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幼儿无法形成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导致幼儿没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参加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2.1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生活习惯状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