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内容摘要.docx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内容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产业起到了持续高增长的拉动效应。在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的表现十分抢眼,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中国工业报调研发现,在带动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市场正面临六大难点问题,而在这些难点问题背后更隐藏着九大趋势。为此,我们通过发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针对产业政策、产业监管、产业招商等工作提出五项建议。现将产业现状、问题、走向和建议等内容摘编成篇,以飨读者。现状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尤其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在2022年取得了高速发展的业绩,但竞争却不断升级,市场格局急速演进。一、政策趋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2指出,2022年,全球有40个国家及地区颁布了燃油汽车禁令,并制定了全面电动化时间表;近年来,各国都对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给予财政补贴。预计到2035年,大部分国家都将禁售燃油汽车。自2022年起,世界主要经济体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开始出现退坡迹象。而美国在加大力度助推本土新能源汽车业大力发展的同时,还联合日本共同实施了一套旨在“保护美系资本实控企业利益、保护美国本国战略资源储备安全、统一针对非盟友国家进行非对称性竞争”的措施:2023年3月28日,美日联合宣布就电动汽车电池矿物达成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日不得对电动汽车电池最关键的矿物实施双边出口限制,这些矿物包括锂、银、钻、石墨和镒。据投资咨询公司BCAResearch助理副总裁何敬媛对外透露的信息分析,未来,美日很可能根据上述贸易协定,对不符合动力电池原材料标准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贸易限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电池原材料限制标准将不断升级。美日经济发展历史以及众多美日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股本结构数据显示:明治维新后,尤其是在二战战败后,日本家族财团被迫与美系资本深度重组融合;二战前,大量被日本家族实际控制的企业,目前多为美日家族混合资本实际掌控。这些拥有日本皮肤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网络布局根系深远发达,几乎拥有在所有国家开展采矿、加工、制造、贸易业务的全牌照资质和强大能力。美国计划借新能源汽车业“弯道超车”,实现“锈带复兴”,振兴本土制造业,同时计划针对非盟友国家发起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竞争,与日本联手签订上述双边贸易协定,就是在用美国和日本两大国家机器,为美系资本所实控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动力电池原料采掘加工制造企业预留美国本土市场、争夺国际市场保驾护航;同时,此种联合还能利用日企的全球布局网络保护美国本土战略资源的储备安全。二、市场趋势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市占率排名情况企业名称装车容量GWh同比增幅国际市占率宁诧时代191.692.537.0比亚迪70.4167.113.61.G新能源70.418.513.6松下电池38.04.67.3SKOn27.861.15.4三星SDI24.368.54.7中创新航20.0151.63.9国轩高科14.1112.22.7欣旺达9.2253.21.8孚能科技7.4215.11.4数据来源:SNEResearch制表:中国:业报1 .全球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国际能源署(IEA)对外发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插电式电动车保有量已达2510万辆,且2026年将上看7080万辆,年复合成长率达到29.6%o面对汽车电动化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企业开始积极谋求转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已有22个汽车品牌陆续提出到2035年停售燃油车。2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现井喷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必然对动力电池市场产生强大的拉动效能。野村证券预计,2023-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增长率为17%;2028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量约1647GWh,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量约2107GWh<,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165Gwh。届时,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8.OGWh,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70GWh,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5%o三、市场供给在世界各国政策的引导,以及全球车企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推动下,动力电池企业的营收预期迅速膨胀。全球动力电池厂商加速扩围布局,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加速扩张。尤其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其扩张速度领先全球。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量为690GWh,电池组市场规模达1255亿美元。其中,市场份额排名前10名的企业,其产量占全球市场的93%,销量占全球市场的91.4%。四、竞争重点1 .锂电能源密度技术的竞争根据统计,过去5年,锂的供应每年增长6%,镶增长5%,钻增长8%。到2030年,锂的需求将每年增长30%,银和钻的需求将分别增长11%和9%o在原材料供应和提取方面,由于关键金属的地理分布高度集中,其供应相对容易受到政策冲击。为此,国际能源署IEA指出,提高电池的矿物密度、控制电池的尺寸是有效缓解对关键金属过大需求压力的两大关键手段。野村证券认为,动力电池技术正在朝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寿命、更好热稳定性方向发展。比如,在阳极材料中创新加入硅混合物的技术就有望提高动力电池的能源密度,减少行业对锂矿的依赖。野村证券预测,2023年NCM/NCMAEV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达到720-750Wh1.(280-310Whkg);2025年之后,能量密度预计将达到800Wh1.(320Whkg)。2 .锂矿资源及生产成本的竞争受新能源汽车产销趋势推动,锂的价格在2022年一直处于高位,并在12月中旬达到最高点,即81412美元/吨。2023年1月和2月,锂价格环比分别下降了7%和13%o野村证券认为,近年来锂的供给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未来,行业竞争重点将集中到高质量的矿产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上。受此类竞争的推动,预计2023年至2024年,锂价同比将下降20%至35%o3 .钠与锂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锂离子电池高度依赖锂矿资源。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类锂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很大且连年攀升。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成本占比从2018年的28%上升到2022年的46%,三元锂电池正极成本占比从2018年的50%上升到2022年的60%o锂在地壳中丰度为0.0065%,中国锂矿储量仅占全球的7%。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需求激增,碳酸锂价格目前在40万元/吨以上。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显著。钠离子电池的上游资源是钠。钠在地壳中含量充沛,其丰度为2.6%0钠离子电池原料碳酸钠目前市场价格仅有3000元/吨左右。据财通证券测算,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或在2023年率先量产,其小试阶段物料成本大概为0.82元/Wh°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后,其成本竞争力更加明显,物料成本有望降低至0.49元/Wh左右,远低于锂离子电池物料成本。财通证券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将开启商用化元年;未来,层状金属氧化物体系钠离子电池电芯和聚阴离子体系钠离子电池电芯在2025年的成本将分别下降至490元/kWh和373元/kWh。伴随锂电材料、电芯和系统集成的技术进步,锂电池成本将持续下降。财通证券测算,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将从2022年的703元/kWh下降到2025的544元/kWh;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将从2022年的887元/kWh下降到2025年的741元/kWh。4 .来自氢燃料电池的市场竞争中银国际预测,到2030年,全球绿氢需求量有望达到3320万吨,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用氢量有望达到50万吨,炼化用氢的需求量有望达到4570万吨,钢铁用氢量有望达到568万吨,合成氨、甲醇用氢有望分别达到4087万吨、1756万吨。氢储能有望成为绿氢需求的重要供给方式。氢的热值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生物燃料中最高。而且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但氢是二次能源,在地球上几乎没有现存的氢,必须将含氢物质加工后方能得到氢气。从技术原理来看,制氢方式有十多种。目前国内的主流制氢工艺模式有工业副产氢、煤(主要是褐煤)气化、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水电解等五种方式。华宝证券认为,氢能源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挑战因素请参看本报告全部内容)。问题从中国境内动力电池供给情况看,社会化、多元化竞争特征异常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和技术创新压力陡增,充分的市场竞争与生产的高速扩张已令业内企业自由现金流能力出现分化,企业利润正在快速结构化两极化。而放眼全球市场进行观察,其竞争更为激烈。一、中国已成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主战场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6家中国企业的装机总量为3127GWh,全球市占率为60.4%o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孚能科技、欣旺达、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这7家中国上市公司近12月营业收入总和为7005.8亿元(已公告财报数据更新至2023年3月30日),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263.96GWh,国内市占率合计高达89.58%。二、产业竞争多元化社会化特征异常明显现在,国内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涵盖各行各业,已经出现产业竞争社会扩大化的特征。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前后,我国储能领域每年会产生新成立企业三四千家;但是2022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家数却超过了3.8万家,是2020年的10倍,是2021年的近6倍。除了新成立企业为数众多,存量企业同样强手如林。1.在A股市场,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有366家。在上述366家中,营收规模排名前10的企业,其主业领域既包含动力电池制造,还包含稀有金属开采冶炼、石化、科创、基建、电器等多元化主业,平均营收规模1806.116亿元,平均科研投入57.02亿元。在上述锂电池概念前10企业中,主营动力电池业务的只有两家,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其中宁德时代的营收规模排名第2,比亚迪的营收规模排名第3,排名第1的是江西铜业,其营收规模超过宁德时代1513.44亿元。A股锂电池概念板块中营收排名前10名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代码名称营业收入(亿元)研发投入(亿元)6362江西铜业4799.389.033750宁德时代3285.94155.12594比亚迪2676.88108.76346恒力石化1703.579.140651格力电器1474.8947.560063中兴通讯1229.54216.020630铜陵有色886.821.24002416爱施德678.160.116039四川路桥666.5916.286500中化国际659.397.02平均值1806.11657.02数据来源:中信来信制表:中国工肥报在A股366家锂电池概念企业营收规模排名前50名的公司中,专营动力电池主业的企业,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还有欣旺达和亿纬锂能。此外,还包含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有色企业。这50家企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