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实验中学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docx
2024年实验中学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持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明晰安全责任,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xx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我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我校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特制定本制度。一、学校安全工作职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涵盖以下几个核心环节:1 .构建全方位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溯制度,确保安全工作规范、高效运作,有效防范重大、特大安全事故。2 .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持续完善预防措施,及时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 .维护校园周边安全环境,积极参与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周边秩序。4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提升全体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5 .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对伤员及时救治,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校内安全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完善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2 .学校应设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同时设立保卫部门,配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各自安全职责。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年级主任分别对其所在部门及年级安全负首要责任,班主任则对各自班级安全负首要责任。3 .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对外来人员及车辆实行登记或验证准入,严禁无关人员、校外机动车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及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定期开展“管制刀具禁入校园”宣传教育与清理活动,确保校园安全。门卫岗位应由专职保安或其他具备有效履职能力的人员担任。4 .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危房报告机制,每学期开学前及遭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后,对校内建筑、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用,及时维修或更换,维修更换期间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或设置警示标识。对学校无力解决或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5 .在高地、电梯、楼梯等易发险情区域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必要防护设施,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6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并按规定接受消防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食堂物资实行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严格执行饭菜留样记录,定期检查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安全。7 .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醒目公示。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销毁等流程严谨规范,确保储存安全。8 .配备具有资质的专职或兼职医务(保健)人员,购置必要急救器材药品,负责学生常见病诊疗及学校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学校可设立卫生(保健)室,新生入学需提交体检证明,建立学生健康档案。9 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监护人通报学生到校与放学时间、非正常缺勤、擅自离校等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异常状况。对于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心理异常或有吸毒史的学生,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其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个人隐私。10 .对住宿学生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实行夜间巡查与值班制度,针对女生宿舍特点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宿舍消防安全。I1.专用于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须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及时向公安交管部门备案。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定期保养检测。严禁使用拼装车、报废车及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驾驶员应身体健康,持有相应准驾车型三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安全驾驶记录。12 .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详实记录日常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情况,作为安全工作考核、责任追究及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三、日常安全管理1.教学活动与实践管理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预见与积极防范。组织学生参与集体劳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健康状况,确保活动适宜且安全。学校及接受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2.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组织大型学生活动时,应:(1)成立临时安全管理机构;(2)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3)安排足够管理人员,明确各自安全职责;(4)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必要设施。3 .体育活动与晚自习管理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开展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针对教学内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应避开主干道和交通繁忙地段,大型活动需穿越时,须提前与交管部门协商并落实安全措施。晚自习期间,合理规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使用顺序,安排人员巡查,防止拥挤踩踏事故。晚自习结束前,值班行政与教师应坚守岗位,进行巡查。4 .禁止事项与场地管理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抢险救援、制作烟花爆竹、接触有毒化学品等高风险活动,以及参加商业性活动。学校场地不得出租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校园内禁止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校园土地建设对公众开放的停车场。5 .教职工任职资格与行为规范教职工应具备相应任职资格与条件,学校不得聘用曾因故意犯罪受刑罚或有精神病史者担任教职工。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严禁侮辱、殴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劝诫、制止,并与家长沟通。6 .学生行为规范与告知义务学生在校期间应遵守校纪校规,服从安全教育与管理,避免从事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活动。家长若发现子女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况,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对已知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心理异常学生应给予适当关注与照顾,不宜在校学习者应办理休学,由家长安排治疗、休养。四、安全教育1 .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2 .定期安全教育学校在学期初、末,针对学生开展集中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帮助其了解校内安全制度与规定。3 .特定课程安全教育针对实验课特性,对学生进行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安全防护教育。开展用水、用电安全教育,对寄宿生进行防火、防盗及人身防护教育。4 .防范教育与技能培训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使其掌握基本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条件允许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与自救能力。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开展戏水、游泳安全教育。5 .应急演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让学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方法。6 .教职工安全培训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元化方式,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知识及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避险的方法。7 .家校合作安全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与家长合作,督促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子女的各项安全教育。五、校园周边安全管理1.积极协同教育、公安、司法、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秩序,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8 .配合建设、公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学校围墙或建筑物周边建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设施。9 .协同公安机关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增设治安岗亭与报警点,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严厉打击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10 与公安、建设、交通部门合作,规范设置学校门前道路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道线,必要时安装交通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设施,确保师生出行安全。11 .协助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监管,严禁无资质车船搭载学生,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6,支持文化部门依法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尤其是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并配合工商部门查处非法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12 协同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取缔校园周边非法出版物游商、无证摊点,严惩销售含有凶杀暴力等内容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13 配合卫生、工商部门对校园周边餐饮单位进行卫生监督,依法取缔无证照小卖部、饮食摊点,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六、安全事故处理1.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教职工参与救援、防护,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 .发生学生伤亡事故,严格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及时实施救助,妥善处理善后事宜。3 .发生教职工及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应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七、奖励与责任1.对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表彰奖励。2.对未履行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学校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乃至法律责任:(1)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师生伤亡的;(2)发生事故后未及时有效应对,导致严重后果的;(3)隐瞒、谎报、迟报重大事故的;(4)妨碍事故调查或提供虚假情况的;(5)拒绝或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管的。3 .本责任书由各处室、各年级、各备课组、班级签订,层层落实学校安全责任。4 .各处室、各年级、各备课组、班级负责人是本责任书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变动时,继任者继续履行原责任人的职责。5 .本责任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