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熔焊的原理.docx
金属熔焊的原理1.什么是焊接?常用的焊接方法分为哪几类?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称为焊接。工件可以用各种同类或不同类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塑料、石墨、陶瓷、玻璃等),也可以用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材料。金属的焊接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狭义地讲,焊接通常就是指金属材料的焊接。按照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所处的状态不同,目前把焊接方法分为以下三类:(1)熔焊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熔焊。常用的熔焊方法有电弧焊、气焊、电渣焊等。压焊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常用的压焊方法有电阻焊(对焊、点焊、缝焊)、摩擦焊、旋转电弧焊、超声波焊等。(3)钎焊焊接过程中,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称为钎焊。常用的钎焊方法有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炉中钎焊、盐浴钎焊和真空钎焊等。2、焊接区内有哪些气体?其来源如何?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内充满大量气体。用酸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sH2、H20;用碱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C02;埋弧焊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o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为了保护焊接区域不受空气的侵入,人为地在焊接区域添加一层保护气体,如药皮中的造气剂(淀粉、木粉、大理石等)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气体保护焊所采用的保护气体(C02气体、Ar气)等;其次是用潮湿的焊条或焊剂焊接时,析出的气体、保护不严而侵入的空气、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油污、铁锈、油漆等)受热产生的气体,以及金属和熔渣高温蒸发所产生的气体等。3、试述氮、氢、氧对焊缝金属的作用和影响(1)氮氮主要来自焊接区域周围的空气。手弧焊时,堆焊金属中约含有0.025%的氮。氮是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也是在焊缝中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氢氢主要来源于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药皮中的有机物,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污物(铁锈、油污)和空气中的水分等。各种焊接方法均使焊缝增氢,只是增氢的程度不同:手弧焊时用纤维素药皮焊条焊得的焊缝含氢量比母材高出70倍;只有采用低氢型焊条施焊时,焊缝的含氢量才比较低;而用CO2气体保护焊时,含氢量最低。氢使焊缝金属的塑性性严重下降,促使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延时裂纹,并且还会在拉伸试样的断面上形成白点。氧氧主要来源于空气、药皮和焊剂中的氧化物、水分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随着焊缝中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塑性会明显下降,还能引起金属的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并且也是焊缝中形成气孔(CO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进入焊缝金属中的氮、氢、氧都是属于有害的元素。4、为什么对焊接区域要进行保护?如何保护?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侵入熔滴和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氮、氧含量。保护的方式有下列三种:气体保护例如,气体保护焊时采用保护气体(Cc)2、H2、Ar)将焊接区域与空气隔离起来。渣保护在熔池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熔渣使其与空气分开隔离,如电渣焊、埋弧焊。气一渣联合保护利用保护气体和熔渣同时对熔化金属进行保护,如手弧焊。5、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氧量?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防止空气与熔化金属进行接触是控制焊缝金属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氧还可以通过许多其它渠道进入焊缝中,要彻底堵塞这些渠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只能采取措施,对已进入熔化金属中的氧进行脱氧处理。6、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方法有哪些?利用熔渣或焊芯(丝)金属与熔化金属相互作用进行脱氧,是焊缝金属常用的脱氧办法。扩散脱氧当温度下降时,原先熔解于熔池中的FeO会不断地向熔渣进行扩散,从而使焊缝中的含氧量下降,这种脱氧方法称为扩散脱氧。如果熔渣中有强酸性氧化物Sie)2、Ti02等,它们会与FeO生成复合物,其反应式为(SiO2+FeO)=FeOSiO2(TiO2+FeO)=FeOTiO2反应的结果使熔渣中的自由Feo减少,这就使熔池金属中的FeO不断地向渣中扩散,焊缝金属中的含量因此得以减少。酸性熔渣(如焊条J422、焊剂HJK431熔化所成的熔渣)中含有较多量的SiO2,TiO,所以其脱氧方法主要是扩散脱氧。但是在焊接条件下,由于熔池冷却速度快,熔渣和液体金属相互作用的时间短,扩散脱氧进行得很不充分,因此用酸性焊条(齐I)焊成的焊缝,其含氧量还比较高,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也比较低。用脱氧剂脱氧在焊芯、药皮或焊丝中加入某种元素,使它本身在焊接过程中被氧化,从而保证被焊金属及其合金元素不被氧化或已被氧化的金属还原出来,这种用来脱氧的元素称为脱氧剂。常用的脱氧剂有碳、镒、硅、钛和铝。碱性焊条的脱氧剂以铁合金的形式加入到药皮中去,如镒铁、硅铁等。埋弧焊常采用合金焊丝,如H08MnAsHlOMnSi等。用脱氧剂脱氧的效果比扩散脱氧好得多,所以用碱性焊条施焊的焊缝,其含氧量比用酸性焊条施焊时要低,塑性、韧性相应得到提高,因此碱性焊条常用来焊合金钢及重要的焊接结构。7、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氢量?减少焊缝金属中含氢量的常用措施有:1)烘干焊条的焊剂;2)清除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杂质;3)在药皮和焊剂中加入适量的氟石(CaF2)、硅砂(SiO2),两者都具有较好的去氢效果;4)焊后立即对焊件加热,进行后热处理;5)采用低氢型焊条、超低氢型焊条和碱性焊剂。8、试述焊缝金属中硫的危害性。如何脱硫?硫是焊缝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硫能促使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降低冲击韧度和需腐蚀性,并能促使产生偏析。厚板焊接时,硫还会引起层状撕裂。硫在液态金属中以FeS的形式存在,熔渣中的Mn、MnO.CaO具有一定的脱硫作用;其反应式如下Mn+FeS=MnS+FeMnO+FeS=MnS+FeOCaO+FeS=CaS+FeO生成的MnSxCaS都进入熔渣中,由于Mn0、CaO均属碱性氧化物,在碱性熔渣中含量较多,所以碱性熔渣的脱硫能力比酸性熔渣强。9、试述焊金属中磷的危害性。如何脱磷?磷也是焊缝中常存的有害元素之一。磷会增加钢的冷脆性,大幅度地降低焊缝金属的冲击韧度,并使脆性转变温度升高。焊接奥氏体类钢或焊缝中含碳量较高时,磷也会促使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磷在液态金属中以Fe2P、P2O5形式存在。脱磷反应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将磷氧化成P2O5;第二步使之与渣中的碱性氧化物CaO生成稳定的复合物进入熔渣。其反应式为2Fe2P+5(FeO=P2O5+llFeP2O5+3(CaO)=(CaO)3P2O5P2O5÷4(CaO)=(CaO)4P2O5由于碱性熔渣中含有较多的CaC),所以脱磷效果比酸性熔渣要好。但是实际上,不论是碱性熔渣还是酸性熔渣,其最终的脱硫、脱磷效果仍不理想。所以目前控制焊缝中的硫、磷含量,只能采取限制原材料(母材、焊条、焊丝)中硫、磷含量的方法。10、什么是焊缝金属的合金化?常用的合金化方式有哪些?合金化就是把所需要的合金元素,通过焊接材料过渡到焊缝金属(或堆焊金属)中去。合金化的目的:1)补偿焊接过程中由于氧化、蒸发等原因造成的合金元素的损失;2)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3)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堆焊金属。常用的合金化方式有:应用合金焊丝;应用药芯焊丝或药芯焊条;应用合金药皮或粘结焊剂;应用合金粉末;应用熔渣与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11、什么是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合金元素在焊接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因氧化、蒸发等原因损耗掉,不可能全部过渡到焊缝中去。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是指焊接材料中的合金元素过渡到堆焊金属中的数量与其原始含量的百分比,即CFn二CT式中n某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CF堆焊金属中某合金元素的含量;CT焊条(焊丝、焊剂)中某合金元素的原始总含量。手弧焊采用不同焊条型号时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n,见表io表1手弧焊时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n(%)药皮类型焊条型号CMnSiCrMo钛钙型低氢钠型E4303E5015405548405550-6055-6550-6055-6570-8080-90由表1可知,碱性焊条(低氢钠型)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比酸性焊条(钛钙型)高。12、什么是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它有什么特点?热源离开后,焊接熔池的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具有如下特点:(1)熔池的体积小、冷却速度大电弧焊时,熔池体积最大约为30cm3,液态金属的质量不超过200g(单丝自动埋弧焊)。由于熔池的体积小,周围又被冷金属所包围所以熔池的冷却速度很大,可达100°Cs,比铸锭的冷却速度大几百到上万倍,这就使含碳量高、含合金元素较多的钢材,在焊接接头中出现淬火硬组织(马氏体)和结晶裂纹。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对于低碳和低合金钢,弧焊时熔池的平均温度为(1770±100),超过了材料的熔点,处于过热状态。因此合金元素的烧损比较严重。熔池是在运动状态下结晶熔焊时,熔池随热源作同速移动,在熔池中金属的熔化和结晶过程同时进行,即熔池的前半部处在熔化过程,后半部处在结晶过程,故熔池内的熔化金属处于运动状态下结晶。13、什么是偏析?焊缝中会产生哪几种偏析现象?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焊接熔池一次结晶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快,已凝固的焊缝金属中化学成分来不及扩散,造成分布不均,产生偏析。焊缝中的偏析现象有以下三种:显微偏析熔池一次结晶时,最先结晶的结晶中心金属最纯,后结晶部分含其它合金元素和杂质略高,最后结晶部分,即结晶的外端和前缘所含其它合金元素和杂质最高。在一个柱状晶粒内部和晶粒之间的化学成分分布不均现象称为显微偏析。区域偏析熔池一次结晶时,由于柱状晶体的不断长大和推移,会把杂质"赶”向熔池中心,使熔池中心的杂质含量比其它部位多,这种现象称为区域偏析。焊缝的断面形状对区域偏析的分布影响很大。窄而深的焊缝,各柱状晶的交界在其焊缝的中心,因此焊缝中心聚集有较多的杂质。这种焊缝在其中心部位极易产生热裂纹。宽而浅的焊缝,杂质则聚集在焊缝的上部,这种焊缝具有较高的抗热裂能力。层状偏析熔池在一次结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放出结晶潜热,当结晶潜热达到一定数值时,熔池的结晶就出现暂时的停顿。以后随着熔池的散热,结晶又重新开始,形成周期性的结晶,伴随着出现结晶前沿液体金属中杂质浓度的周期变动,产生周期性的偏析称为层状偏析。层状偏析集中了一些有害元素,因此缺陷往往出现在层状偏析中。由层状偏析所造成的气孔。14、如何改善焊缝一次结晶组织?什么是变质处理?通过焊接材料(焊条、焊剂)向熔池中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如V、Mo.Ti、Nb.A1.B、N等,可以细化晶粒,得到细晶组织,从而既可保证强度和塑性,又能提高抗裂性,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对改善焊缝的一次结晶组织十分有效。例如,E5015MoV焊条,就是在原来E5015焊条的基础上,在药皮中再加入少量的铝铁和钢铁,它具有更高的抗裂性能。15、什么是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一次结晶结束后,熔池就转变为固体的焊缝。高温的焊缝金属冷却到室温时,要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相变过程,这种相变过程称为焊缝金属的二次结晶。低碳钢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结束时,其组织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其中铁素体约占82%,珠光体